第2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蔣弼之展顏一笑,溫和得令林醫生頗感意外:「沒什麼,鍾喬是好意,也說不上不合適,林醫生不必掛懷。」

  林醫生認為鍾喬只接觸了心理學方面的粗淺理論,就妄自對蔣弼之進行消極勸說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人會有一個『自證預言』效應,尤其是遇到困難時,更容易將那些理論對號入座,產生悲觀情緒。」

  蔣弼之微笑搖頭,「您多慮了。」 換言之,他不是林醫生口中的「一般情況」。

  他隨即想到什麼,向林醫生求教,「我一個朋友的母親有酒癮和賭癮,戒了幾次都戒不掉,您知道有什麼專業人士或者機構可以醫治這方面嗎?」

  林醫生給了他一張名片,「酗酒還好說,賭癮比較難戒。這位醫生比較擅長誡斷方面,可以讓您朋友的母親先去和他聊聊,但是效果……不能保證,還要視她的具體情況而定。」

  蔣弼之向她誠懇道謝。

  大約是為了彌補自己丈夫之前賣弄學識的過失,林醫生說:「如果您和陳星需要諮詢,我也可以向您推薦合適的醫生。」

  蔣弼之略一遲疑,隨即婉拒了。

  林醫生從業經驗豐富,再加上鍾喬偶爾提過幾句,她知道蔣弼之是很難打開自己的那種人,便又勸了一句:「希望蔣先生沒有覺得受到冒犯,我主要是出於朋友的角度……陳星的經歷比較特殊,性格又屬于敏感型,心理必然會有一些創傷——」

  「我明白您的意思。」蔣弼之打斷她的話。他意識到自己可能又專橫了,可他實在不喜歡從別人口中聽到這些,「他很好,他很堅強。」

  林醫生有些無奈地笑了,「孩子的行為都是從模仿和觀察大人開始,之後才慢慢發展出自己的思維,而陳星缺失了最開始的那部分。他的成熟類似於揠苗助長,某些方面被迫超前,但某些方面還有落後,我和他見過幾面,就察覺到他身上成熟與幼稚矛盾共存的特點。按道理說,我們在生活中認識,我不適合給他做心理疏導……可能是做了母親吧,看到他就忍不住想關心——」

  蔣弼之被她那句「關心」打動了,做出願聞其詳的姿態:「您說。」

  鍾喬將蔣弼之送走回來後,對妻子說:「我沒說錯吧,蔣先生在人情世故上從來不露怯。他自己一個沒成家的大男人,可就知道不能讓新媽媽太受打擾,和你聊幾句就走了,不像之前那個誰,逮著你就使勁問,一點看不出你累。」

  林醫生笑道:「還真不是這麼回事,我們是沒什麼可聊的。他自我防範意識太強,不願和我分享他和陳星的事。再就是,他們不需要我的幫助,他們自己已經足夠了解彼此,可以互相支持了。」

  她想到蔣弼之當時坦蕩自信的神態,不由感慨:「做我們這行的,最希望的就是多一些像蔣先生和陳星這樣能自我療愈的人。」

  鍾喬一邊逗孩子一邊笑道:「盼著失業?」

  林醫生也笑起來,「對,盼著失業。」

  剛剛,她對蔣弼之說,「陳星這樣長大的孩子,對伴侶的期待會比一般人高很多。」

  蔣弼之當時回道:「是所謂的安全感嗎?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林醫生以為他沒明白,解釋道:「我知道蔣先生很有能力,但是親密關係中不是說一方足夠富有、足夠成功就可以——」

  「林醫生誤會了,我說的能力是愛他的能力。願意在他身上花費精力和時間,願意聽他說話,願意為他動腦筋,希望他開心,這是我剛才說的能力。」

  「鍾喬?」林醫生輕聲喊道。

  鍾喬還在逗孩子,「嗯?」

  「你說什麼是愛情的試金石?」

  他們剛有了一個孩子,林醫生生產時還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這個問題對他而言太好回答了,「生老病死。」

  「可生活的絕大部分不是生老病死,在生老病死到來之前呢?」

  鍾喬的一隻手指被孩子握住,他轉過頭看向妻子。

  林醫生微笑地看看他,又看看孩子,「我覺得是持久的耐心。」

  有了這持久的耐心,就什麼都有了——智慧、包容、豁達、發現美的眼睛和能被感動的心,有了這些,這個人也就離幸福不遠了。

  蔣弼之坐上車就給陳星打電話,先說了林醫生和孩子的情況,又說到給彭阿姨找的醫生,「林醫生的意思是先聊一聊,看有沒有的治。」

  陳星激動不已,在電話那頭用力點頭:「好!好!先聊一聊!彭阿姨自己是想改的,她的癮也不算最嚴重,肯定可以的!」

  就在彭阿姨在心理醫生那裡接受戒斷治療的時候,陳星經歷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辦公室鬥爭,並取得了小小的勝利。

  按照嘉宜的慣例,一個管培生要將一個大部門的各個小崗位輪轉完,通常需要3-6個月的時間。前廳部崗位不算少,但是陳星兩個多月就輪轉完了,經蔣弼之授意被轉去客房部。

  他當初在前廳部入職時不算低調,是部門經理直接領進去的。誰都知道他是關係戶,可明事理的也都看到他的能力和勤勉。

  有時同事們私下聊起他,有人會因為他崗位轉換太快而說幾句酸話,立刻就會有感受過他熱心的同事反駁:「陳星天天自發加班呢,他自己能適應不就得了。」

  這是實話,別人想開這種小灶恐怕還真受不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