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方禮剛剛說完退了下去,南楚三朝老臣崔大學士又赤膊上陣了,冷眼瞧了青夏一眼,兩條老眉毛一擰,朗聲說道:“皇上,古往今來,歷代聖賢之君王治理天下,無不以道德教化四方,以文武為臂指治理百姓,以聖人之言選賢任能,故選拔一方大臣、親賢臣遠小人,則為聖君;而親小人遠賢臣則嬉戲遊樂,疏於政事,致使小人當道、朝政腐敗。陛下弱冠之年接掌大任,更應恪守條令,遵從先賢。此人不學無術,不通教化,實在難當大任啊!”

  孫清誠紅著眼睛怒道:“東南多寇,海禁施行方能免除寇患,你竟然說要開海禁,簡直滑天下之大稽!海番蠻夷,幽居海外諸島,不通教化,怎可與他們結盟,簡直丟人現眼,我天朝的臉面都被你丟盡了。如今西川內亂,我朝四海昇平,國泰民安,何以要去摻和匈奴的事,我看你這人分明就是敵國來的jian細,妄圖治我朝於死地。”

  青夏冷哼一聲,說道:“四海昇平,國泰民安,說順了嘴誰都會說。東齊剛剛被皇上平定,南方叛亂戰火正濃,前幾天倭寇還饒邊,殺了幾百個百姓,難道在孫尚書眼中,這就是四海昇平的盛世之象嗎?”

  孫清誠冷笑一聲,說道:“倭寇不過是一群亡命之徒作亂,小打小鬧興不起風布不起雨,我朝大軍剛至,就已經倉皇逃竄,不過是芥癬之疾而非社稷之患。匈奴蠻人負隅蠻荒,政權紛亂,並無大志,何足為慮。更何況除了華容小道,與我國並不接壤,小題大作,不過是危言聳聽罷了。”

  “哦?既然在孫大人眼裡倭寇不過是一群亡命之徒、芥癬之疾,又為何要為了阻止倭寇進犯而關閉海疆?既然大人這般有信心,那麼開海禁也不無不可了。”

  “我,我不是這個意思,聖人言……”孫清誠一愣,連忙辯解道。

  “夠了!”青夏突然上前一步,怒聲說道:“大丈夫安身立命,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你身為朝廷命官,毫無憂患意識,反而在這裡混淆視聽,大談什麼國泰民安之舉。陛下戰功立國,怎會被你蒙蔽?如今天下三分,四方藩國蠢蠢欲動,風向哪邊吹,旗就向哪邊倒。我們若是固步自封,作著天朝上國、當世第一的迷夢,早晚會身首異處,被他人所蠶食。況且,如今西方各國發展迅速,施政當因時而變,抱著一本論語,滿口之乎者也,難道就能凸顯你的學問了?墨守成規,不知變通,難道也是聖人教你的?東齊就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食古不化的大臣,才會落得今朝王朝磨滅的慘澹下場,難道你們投誠之後,還想將我們大楚也拉下水嗎?”

  東方禮、魯肖、孫清誠等齊臣一個個氣的幾乎腦充血,他說著說著竟然拉攏起南楚大臣排擠他們了,這人也太無恥了。

  “當年秦武帝因海寇滋擾邊境,就頒布了禁海令,上萬靠海吃飯的百姓被遷居內陸。致使土地不夠用,飯食不夠吃,海軍攜懈怠,如今懂得駕船的已經十無一二。偌大的海疆成了西洋人東洋人的後花園子,隨便誰都可以來摻上一腳。反觀之,海寇不但沒有消減,反而愈演愈烈。這是為何?天下熙攘,無不為利而來,商貿不通,多少良民百姓鋌而走險,甘心為盜?諸位大臣們若是不信,不妨去海疆看一看,那些燒殺搶掠的倭寇,到底有多少是我華夏子民自己喬裝而成?諸位口口聲聲西方蠻夷不足為懼,卻不知如今西方工藝先進,造船業精深,火藥炮彈皆比我們先進。自古以來寇從關外來,海上是天塹。千年前,根本沒聽說誰能揚帆出海,可是如今,西班牙葡萄牙的海船早就已經揚帆萬里來到我華夏國土,諸位怎知再過百年之後,這大海不會變成通途,洋人的堅船利炮不會鑿開我們的國門?若是真有那一日,你們就是毀滅我華夏千年基業的罪魁禍首,歷史對你們自有公論!”

  東方禮大怒,再也不復之前的沉重,指著青夏的鼻子,叫道:“你,你血口噴人,你胡言亂語,你壞我名聲,你……”

  青夏看也不看他一眼,轉頭對著南楚眾臣和高高在上的楚離說道:“陛下,諸位大臣,海禁必須開,海軍必須練,否則百年之後,我們的後世子孫就會被世界遙遙的甩在後面。倭寇必須除,但是我們要拒敵於國門之外,而不是坐在這裡等著別人打上來。他們能夠跑到我們家來開火放炮,我們為何就不能到他們的土地上把他們變成我們的藩國?我們人口遠大於他們,軍隊遠強於他們,我們國富民強,土地廣袤,有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他們來屠殺我們的百姓,我們就去殺了他們的皇帝,他們來殘害我們的子民,我們就去挑了他們的皇城。大海也是我們的國土,難道我們能因為那個小的還不如我們一個行省大的國家,就因噎廢食嚇得連國門都不敢開,嚇的要將大海這個聚寶盆拱手讓人?”

  “如今西川對戰北秦,匈奴局中觀望,隱隱竟有和西川結盟之勢。我們是北秦的盟友,盟友有難,我們坐視不理,那麼將來,誰還肯相信我們這個不信不義之人。況且,匈奴是異族,虎狼般殘暴,若是讓他們進了中原,整個華夏大陸文明一遭盡毀。大陸戰亂已經攀至定點,全面大戰一觸即發,利用這段時間,通商、練兵、屯糧、結盟、兼併、派出探馬斥候、搜集大陸情報、備戰,一樣不可或缺。只有充足的準備,精良的士兵,沒有後顧之憂的後方,才能保證我大楚在將來也許三五年,也許長達十多年的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助陛下成就千古不世之豐功!”

  第272章

  “說得好!”楚離突然厲喝一聲,沉聲說道:“夏青聽令,從今日起,你就是南楚東南行省的軍政總督,負責文政賦稅、軍權戍邊、監察百官之責,你要盡心竭力,不要辜負朕對你的期望。”

  “謝陛下!”青夏砰然跪在地上,朗聲說道:“臣必當忠心為國,追隨陛下鞍前馬後,建一番工業,共進退,不言離!”

  楚離聞言微微一笑,笑容裡帶著一絲淡淡的期許,輕聲說道:“好,共進退,不言離,你要記住今天的這番話。”

  “陛下聖明!”南楚眾武將頓時跪在地上,大聲喝道。

  米已下鍋,木已成舟,其他大臣無奈的齊齊跪倒,沉聲說道:“陛下聖明!”

  提拔一個從無任何功績,甚至無人知曉的人為一方重臣,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就是這件不可能的事情,在楚離剛剛收復東齊的積威和青夏的舌綻蓮花之下,竟然完成了。後世的史官們為這一天起了一個很氣派的名字,叫做吞海之日。

  正所謂潛龍隱匿流沙江,一遭破雲吞海洋,滿朝文武為之惱,不知此龍是鳳凰。

  後方亂世之中,與北秦華陽女將和西川昭南少將並稱為當世三大女中丈夫的莊氏青夏,在今日終於踏上了她從政的第一步,這幅亂世的璀璨畫卷,終於轟轟烈烈的鋪展開來。

  名義上是早朝,結束的時候卻已經是日照西斜,整整過去了一日。既然已經以公開的身份露了面,自然就要事事謹慎,以免露了馬腳。做戲需做全套,楚離當朝賜了朝服玉冊東南行省總督的令信和調動軍隊的玉諜,青夏三拜九扣,拜謝皇恩,全了禮數,這事才算是鐵板釘釘。由於夏青此人實在是憑空冒出,除了少數黑衣衛高級士兵,其餘無人知曉。楚離不得不欽賜榮華宮外殿大廈宮於青夏,作為她暫時的居住所在。

  夏青此人聖眷之隆,一時無兩。

  朝野動盪,無數的暗涌在私底下暗自滾動著,悄然醞釀著下一輪不知何時會到來的浪cháo。

  青夏坐在大廈宮的西暖閣里,仍舊是一身儒雅的儒袍,月白色的底子上面繡著細紋的白色祥雲圖案,熨帖的穿在她的身上,滿頭青絲松松垮垮的束在背後,竟別有一番翩翩佳公子的瀟灑味道。剛剛吃過晚飯,她側身歪在暖榻上,一邊默默的盤算著心事,一邊隨意的打著一隻紅色的同心結,這是她常年的習慣,想事情的時候手上總是要做點什麼,以前在現代的時候除了編中國結還可以擦擦槍,現在就只有這一項活動了。

  “大人,天色晚了,早點休息吧。”

  瑾瑜從外間走了進來,一身上等宮女的淡藍色宮裝,二十五六歲上下,即成熟穩重,又大方得體。她是楚離今天賜給青夏的侍女,曾經是楚離的貼身女婢,和沁玉等人都是同品級的,在南楚盛都,有著大批的親族家人,家中幾代為皇家家奴,忠心上毫無問題,很得楚離的器重,連來東齊來隨身帶著。青夏猜想,她八成是知道自己的身份的,只是這女子行事得當規矩,並不曾有半點越逾,必是得了楚離的吩咐,青夏也就不多教誨。只是揮了揮手,表示自己還不想睡,繼續陷入沉思。

  瑾瑜在火盆里加了點炭,熏了些檀香,就退出房門,從外面將門輕輕的掩上。

  青夏半閉著眼睛,小腿上搭了條小小的錦被,不用看,手上就靈活的打著結子,十指靈巧,別樣的熟練。

  除了瑾瑜,楚離還指給了她幾個熟悉的黑衣衛小校,另外派了樂松在她身邊隨侍,這已經是極大的殊榮,朝野各位大臣膽戰心驚,紛紛暗自揣測這位橫空出世的夏青的身份。只可惜,在楚離的授意下,夏青身份來歷家世青白,全都再清楚不過,任他們想破了頭,也不會有人想到,這名名叫夏青的得志少年,就是昔日禍國殃民跟著秦宣王一同失蹤五年的蘭妃莊青夏。

  今日雖然看似處處占了上風,可是青夏卻知道,真正的危機,還遠遠沒有開始。現在朝野上眾大臣之所以臣服於己,不過是因為畏懼南楚的百萬大軍和楚離的威勢,一旦楚離離開海市回到南楚,這些東齊的老臣們就會紛紛的亮出爪牙來對付她這個連腳跟都還沒有站穩的外來戶。就連南楚的朝臣們,也會因為楚離不重要老臣而心生嫌隙,對自己陽奉陰違。

  除了即將出征、籌劃北伐的楚皇的支持,她將會得不到任何的援助,在東齊境內,更加是孤立無援。若是不能以雷霆之勢,在政治上壓倒他們,在精神上打擊他們,在力量上威懾他們,那麼,她這個東南行省總督將會完全的名存實亡。

  她已經有了大致的方向和辦法,現在需要的,只是逐個環節的推敲罷了。

  “在想什麼呢?”一個醇厚的男聲突然響起,驚得榻上的女子猛地抬起頭來,手上的同心結登時掉在地上,結子下面的小玉穗子發出啪的一聲脆響,在略顯空曠的屋子裡很是明顯。

  男人自行解下背上的披風,扔在一旁,帶著深夜的寒氣走上前來,撿起地上的同心結,感興趣的翻看兩眼,隨即抬起頭來,家常般的說道:“很別致,我倒不知道你還有這樣的手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