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十五歲的他,給她的表情,依舊如同過去那幾年一樣,清清冷冷的,被她纏得煩了,就會皺起眉頭,緊抿著唇,很不高興的樣子。
但她從不氣餒,她總是想,不要緊啊知知,他現在討厭你,不喜歡你,是因為他還不了解你啊,他還有沒看到你的好啊。
她根本就不明白,喜歡一個人時,你再多的不好,他也會喜歡你。不喜歡一個人時,你再優秀完美,他也不會對你心動。
她以為還有漫長的時間,讓他慢慢了解自己,然後喜歡上自己。然而他卻在初三畢業後,決定去德國念高中。她得知這個消息時,他已經在去機場的路上了,還是她打電話給他的母親,因為連續幾天她打電話給他他都沒有接。姜淑寧在那邊特別驚訝地說,知知,雲深要出國念書,你不知道嗎?我以為你知道啊!
掛掉電話,她瘋狂地跑出房間,父母都不在家,開車的司機也不在,她只得跑到馬路上去攔計程車。黃昏時分,正是交通高峰期,她等了許久,才攔到一輛車,她急的眼淚都快要跑出來了,上車就狂催司機,快快快,去機場!走最近的路!說話語調都帶了哽咽,司機見狀,二話沒說,真的給她抄了條近路,速度跑得飛快。
可到底還是來不及了。
她看著那班剛剛飛走的飛機,慢慢地蹲下身,在人來人往喧囂的候機大廳里,無聲痛哭,眼淚爬滿了整張臉。
他在德國念書的那幾年,就連寒暑假也很少回國,就算回國,他也從不會主動聯繫她。那幾年,只有在春節的時候,她才能見到他一次。可是一屋子的人,熱熱鬧鬧,根本就沒有時間好好說句話。吃飯的時候,她故意坐在他身邊,他卻一直埋頭玩著手機遊戲,除了最初跟她打了聲招呼,之後什麼多餘的話都沒有。
周知知十五歲時,她曾跟爺爺提議想要去德國留學,老爺子想也沒想就一口回絕,理由是她年紀太小,不放心。周母也不贊同,對她說,留學可以,等你滿了十八歲,但是你應該去維也納,而不是柏林。她的心事母親一覽無餘,雖然沒有反對她喜歡傅雲深,但也不見得就是看好,只當她是小女生心思,沒準過陣子熱情就冷卻了。
只是她低估了女兒的心,她一開始就猜錯了,她對傅雲深,不是熱情,而是再也無法忘卻的深情。
周知知升入高中後,與傅雲深的聯繫反而漸漸頻繁起來。
姜淑寧有一次在家喝酒,喝到了酒精中毒,是被上門找她的周知知發現,及時打了120,之後又去醫院照顧了她幾天。
傅雲深聽母親說起後,第一次主動給她打了個電話,第一次用那樣溫柔的聲音跟她講話,他說謝謝你,知知。她握著手機開心得仿佛要飛起來了,最後她問他要了電子郵箱,說自己也要出國念書,想多多諮詢他這方面的信息。
其實她出國念書的事情,根本就用不到她自己來操心,傅雲深知道她是什麼心思,但他沒有點破。他覺得欠了她一個天大的人情,如果這是她期望的,那就滿足她的心愿好了。他從不喜歡欠別人。
她每周都給他發一封郵件,其實她恨不得每天都發一封,可是她怕他煩。他有時候第二天就回復了,有時候等十天半月才回復,不知他是真的很忙,還是故意的。她寧肯相信是前者。
那兩年,她一共給他發了一百多封郵件,而他回復的,不到一半,而且每次回復,都是寥寥數語,只針對她的問題,或者就一句清清淡淡的“一切都好”。但就算如此,她也已經很高興很滿足了,至少,他們之間,不再像從前那樣,像是兩個陌生人。
十八歲的秋天,周知知在母親的陪伴下,前往維也納學習音樂,主修大提琴。她如願出國,雖然不是他所在的柏林,但兩個城市離得並不是太遠,且在同一個緯度,同一個時區。
她以為離得近了,便能如願常相見,然而事實卻是,周母對她的功課盯梢得非常緊,甚至比中學時對她要求更嚴,她最常對她講的話就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知知,你必須加倍更加倍的努力!這裡不再是中國的一個南方城市,這座城市號稱世界音樂之都,而她所念的大學裡,隨便抓個人出來,都是才藝出眾。
到維也納後的第二個月,周知知終於抽出一個周末,去到柏林。她站在他學校外面給他打電話,卻打不通,直至第二天,他的手機依舊是關機狀態。她蹲在人來人往的校門口,沮喪地垂下頭。來之前,她並沒有跟他通話,只是臨行前三天往他郵箱裡發了一封郵件,他沒有回覆,她還是一意孤行地過來了。為什麼不打個電話約好呢?她問自己。她心裡其實有答案,是的,她怕他拒絕。
一個禮拜後,傅雲深回了她的郵件,說他跟同學去了一趟法國,又問她,你沒有來找我吧?她在郵件回復框裡,將那兩天的難過、委屈的心思,打了又刪,刪了又打,最後她用輕快的語氣說,沒有呢,見你一直沒回復我。你什麼時候有空,我去看你啊?
這一等,就等到了那一年的萬聖節。周母有事回國了,周知知把整個萬聖節的假期都安排到了柏林。這一次傅雲深沒再拒絕她,因為她在電話里跟他講,你不是說過如果我來柏林就請我吃飯的嗎?
他是個重諾的人,說請她吃大餐答謝她曾對他母親的救命之恩,就真的安排得非常鄭重,他帶她去柏林最好的旋轉餐廳。餐廳腳下是璀璨的夜色,燈火連綿,室內音樂曼妙,食物可口,一切美好得讓她產生了錯覺,忍不住將放在心裡那麼多年的感情宣之於口。
他似乎早就有所預料到,沒有一絲驚訝,用特別冷靜特別淡然的語氣對她說,對不起,知知。
她說,沒關係,我喜歡你,這是我自己的事。她咬著唇,偏頭望向玻璃窗外,忽然覺得,一整座城市的燈火都熄滅了。
那之後,她給他發郵件、簡訊,他回復更少。他故意避著她,她想,也許在他心裡,自己連好朋友都算不上。
很多次,她想去柏林見他,但她真的很害怕在他臉上看到不耐煩與討厭,就如同小時候一樣。
那一年間,她就見了他那一次。原以為距離近了,她與他之間會比從前更親近,可原來,心不在一起,哪怕距離再近,也仿佛隔著千山萬水。
得知他出事的消息時,她剛剛結束一場校園比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周母很開心,帶她去購物吃大餐做髮型。在做頭髮的時候,周母接到朋友的電話,無所事事就閒聊了很久,那端說了什麼,她驚訝地“啊”了一聲,眼睛朝知知看過去,知知訝異地問她怎麼了?周母匆匆掛掉電話,感嘆地說,女兒啊,幸好你沒跟傅家那孩子談戀愛,他出大事了,真慘啊……
當她從母親口中聽到那噩耗時,整個人“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頭撞到了燙髮機,痛得她眼淚一下子就跑了出來,她用力扯掉頭上的發帽,不顧身後母親驚詫的叫喊聲,急促地朝外面跑。
她買了當晚的機票回國,她在機場給母親打電話,周母起先沒有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當她想明白時,在電話里憤怒大吼,可依舊沒能阻擋得了她去到他身邊的那顆心。
她連夜飛行了十幾個小時,心裡焦慮與擔憂,完全無法入睡,轉機回到熟悉的城市,連家門都沒有進,直接打車去了醫院。當她站在重症病房外,看著床上昏迷中的那個身影,她的眼淚嘩啦啦地落。
她站在病房外,傻了一般,站了許久,竟也不覺得疲憊。最後還是她父親聞訊而來,將她拉回了家,並且讓家裡阿姨看守著她,禁止她出門。
周母在第二天匆匆趕回來,劈頭蓋臉就將她一頓臭罵,問她到底在發什麼瘋。她已經有一天一夜沒有合眼過,臉色很差,眼周是濃濃的黑眼圈,可她的眼神卻是無比清醒、冷靜的,聲音也是,她對母親說,媽媽,我沒有發瘋,我現在很清醒,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還有,我接下來要做的決定,我自己也非常非常清楚。媽媽,對不起,我決定放棄大提琴,我要去學醫。
許多年過去了,她依舊還記得那一天母親的神色,先是愣怔,完全不知道她到底在說什麼,然後,是強烈的憤怒,抬手就給了她一巴掌,一邊厲聲喝道,我把你打清醒一點兒!最後,眼中是濃濃的失望。
後來,她在維也納一個關係要好的同學問過她,知知,你天賦這麼好,又肯吃苦努力,假以時日,你一定可以站在最耀眼的舞台上。可你就那樣放棄了,後悔嗎?
後悔嗎?她也曾問過自己。
她心中早就給了自己一個答案,從未。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包括她的親人,父母、爺爺,以及家裡的伯伯姑姑們,都覺得她簡直太愚蠢了,但她真的從來沒有後悔過。
那其實是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因為她堅決退學,要重新參加高考,母親為此氣得病倒,整整半年沒有跟她講一句話,父親對她也沒有好臉色,最後還是一向寵愛她的爺爺心軟了,對她父母說,家裡有個學醫的不是更好麼,我這把老骨頭有個什麼病痛,也不用去求人了。慢慢地,她與家人的關係,才得到一點緩和。
傅雲深在昏睡三個月後醒過來,他的病床邊站了好多人,醫生、護士、家屬,層層圍繞著他,她站在人群最外面,喜極而泣,淚水洶湧磅礴。
她趁大家都離開後,才去單獨見他。他的狀態比她預想的還要糟糕,他陷入非常絕望陰暗的情緒里,躺在床上,呆呆地望著天花板,她說很多句話,他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
直至離開病房,她為他放棄音樂而想考醫學院的這件事,她最終也沒有說出口。他已經這麼痛苦了,她不想再給他造成任何壓力與負擔。
走出醫院,她想起爺爺曾問過她的話,知知,傅家那小子喜歡你嗎?你這麼為他,他知道嗎?她沉默了一會,對爺爺說,他會知道的。
可是她心裡很清楚,她可以騙爺爺,卻無法騙自己。
傻嗎?是的,很傻,她自己也知道。她只是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控制喜歡一個人的那顆心。
這世間,感情就是這樣,毫無道理,也毫無公平、對等可言。
她一邊復讀,一邊每天晚上都去醫院看他,可他依舊對外界一切不聞不問,陷入在自己的世界裡,沉寂而灰暗。
她覺得無力,卻一點也不氣餒。她想,總有一天,他會慢慢走出這絕境。而她,願意一直陪伴他。
哪知沒過多久,他還未痊癒就轉去了海德堡,走得很急很悄然,如同那年他去德國念書一樣,當她知道時,他已經離開了。
二十歲的她,已經不再像十三歲那年的自己,蹲在人來人往的機場裡痛哭流涕。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她必須好好努力,考上醫學院。
但她從不氣餒,她總是想,不要緊啊知知,他現在討厭你,不喜歡你,是因為他還不了解你啊,他還有沒看到你的好啊。
她根本就不明白,喜歡一個人時,你再多的不好,他也會喜歡你。不喜歡一個人時,你再優秀完美,他也不會對你心動。
她以為還有漫長的時間,讓他慢慢了解自己,然後喜歡上自己。然而他卻在初三畢業後,決定去德國念高中。她得知這個消息時,他已經在去機場的路上了,還是她打電話給他的母親,因為連續幾天她打電話給他他都沒有接。姜淑寧在那邊特別驚訝地說,知知,雲深要出國念書,你不知道嗎?我以為你知道啊!
掛掉電話,她瘋狂地跑出房間,父母都不在家,開車的司機也不在,她只得跑到馬路上去攔計程車。黃昏時分,正是交通高峰期,她等了許久,才攔到一輛車,她急的眼淚都快要跑出來了,上車就狂催司機,快快快,去機場!走最近的路!說話語調都帶了哽咽,司機見狀,二話沒說,真的給她抄了條近路,速度跑得飛快。
可到底還是來不及了。
她看著那班剛剛飛走的飛機,慢慢地蹲下身,在人來人往喧囂的候機大廳里,無聲痛哭,眼淚爬滿了整張臉。
他在德國念書的那幾年,就連寒暑假也很少回國,就算回國,他也從不會主動聯繫她。那幾年,只有在春節的時候,她才能見到他一次。可是一屋子的人,熱熱鬧鬧,根本就沒有時間好好說句話。吃飯的時候,她故意坐在他身邊,他卻一直埋頭玩著手機遊戲,除了最初跟她打了聲招呼,之後什麼多餘的話都沒有。
周知知十五歲時,她曾跟爺爺提議想要去德國留學,老爺子想也沒想就一口回絕,理由是她年紀太小,不放心。周母也不贊同,對她說,留學可以,等你滿了十八歲,但是你應該去維也納,而不是柏林。她的心事母親一覽無餘,雖然沒有反對她喜歡傅雲深,但也不見得就是看好,只當她是小女生心思,沒準過陣子熱情就冷卻了。
只是她低估了女兒的心,她一開始就猜錯了,她對傅雲深,不是熱情,而是再也無法忘卻的深情。
周知知升入高中後,與傅雲深的聯繫反而漸漸頻繁起來。
姜淑寧有一次在家喝酒,喝到了酒精中毒,是被上門找她的周知知發現,及時打了120,之後又去醫院照顧了她幾天。
傅雲深聽母親說起後,第一次主動給她打了個電話,第一次用那樣溫柔的聲音跟她講話,他說謝謝你,知知。她握著手機開心得仿佛要飛起來了,最後她問他要了電子郵箱,說自己也要出國念書,想多多諮詢他這方面的信息。
其實她出國念書的事情,根本就用不到她自己來操心,傅雲深知道她是什麼心思,但他沒有點破。他覺得欠了她一個天大的人情,如果這是她期望的,那就滿足她的心愿好了。他從不喜歡欠別人。
她每周都給他發一封郵件,其實她恨不得每天都發一封,可是她怕他煩。他有時候第二天就回復了,有時候等十天半月才回復,不知他是真的很忙,還是故意的。她寧肯相信是前者。
那兩年,她一共給他發了一百多封郵件,而他回復的,不到一半,而且每次回復,都是寥寥數語,只針對她的問題,或者就一句清清淡淡的“一切都好”。但就算如此,她也已經很高興很滿足了,至少,他們之間,不再像從前那樣,像是兩個陌生人。
十八歲的秋天,周知知在母親的陪伴下,前往維也納學習音樂,主修大提琴。她如願出國,雖然不是他所在的柏林,但兩個城市離得並不是太遠,且在同一個緯度,同一個時區。
她以為離得近了,便能如願常相見,然而事實卻是,周母對她的功課盯梢得非常緊,甚至比中學時對她要求更嚴,她最常對她講的話就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知知,你必須加倍更加倍的努力!這裡不再是中國的一個南方城市,這座城市號稱世界音樂之都,而她所念的大學裡,隨便抓個人出來,都是才藝出眾。
到維也納後的第二個月,周知知終於抽出一個周末,去到柏林。她站在他學校外面給他打電話,卻打不通,直至第二天,他的手機依舊是關機狀態。她蹲在人來人往的校門口,沮喪地垂下頭。來之前,她並沒有跟他通話,只是臨行前三天往他郵箱裡發了一封郵件,他沒有回覆,她還是一意孤行地過來了。為什麼不打個電話約好呢?她問自己。她心裡其實有答案,是的,她怕他拒絕。
一個禮拜後,傅雲深回了她的郵件,說他跟同學去了一趟法國,又問她,你沒有來找我吧?她在郵件回復框裡,將那兩天的難過、委屈的心思,打了又刪,刪了又打,最後她用輕快的語氣說,沒有呢,見你一直沒回復我。你什麼時候有空,我去看你啊?
這一等,就等到了那一年的萬聖節。周母有事回國了,周知知把整個萬聖節的假期都安排到了柏林。這一次傅雲深沒再拒絕她,因為她在電話里跟他講,你不是說過如果我來柏林就請我吃飯的嗎?
他是個重諾的人,說請她吃大餐答謝她曾對他母親的救命之恩,就真的安排得非常鄭重,他帶她去柏林最好的旋轉餐廳。餐廳腳下是璀璨的夜色,燈火連綿,室內音樂曼妙,食物可口,一切美好得讓她產生了錯覺,忍不住將放在心裡那麼多年的感情宣之於口。
他似乎早就有所預料到,沒有一絲驚訝,用特別冷靜特別淡然的語氣對她說,對不起,知知。
她說,沒關係,我喜歡你,這是我自己的事。她咬著唇,偏頭望向玻璃窗外,忽然覺得,一整座城市的燈火都熄滅了。
那之後,她給他發郵件、簡訊,他回復更少。他故意避著她,她想,也許在他心裡,自己連好朋友都算不上。
很多次,她想去柏林見他,但她真的很害怕在他臉上看到不耐煩與討厭,就如同小時候一樣。
那一年間,她就見了他那一次。原以為距離近了,她與他之間會比從前更親近,可原來,心不在一起,哪怕距離再近,也仿佛隔著千山萬水。
得知他出事的消息時,她剛剛結束一場校園比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周母很開心,帶她去購物吃大餐做髮型。在做頭髮的時候,周母接到朋友的電話,無所事事就閒聊了很久,那端說了什麼,她驚訝地“啊”了一聲,眼睛朝知知看過去,知知訝異地問她怎麼了?周母匆匆掛掉電話,感嘆地說,女兒啊,幸好你沒跟傅家那孩子談戀愛,他出大事了,真慘啊……
當她從母親口中聽到那噩耗時,整個人“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頭撞到了燙髮機,痛得她眼淚一下子就跑了出來,她用力扯掉頭上的發帽,不顧身後母親驚詫的叫喊聲,急促地朝外面跑。
她買了當晚的機票回國,她在機場給母親打電話,周母起先沒有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當她想明白時,在電話里憤怒大吼,可依舊沒能阻擋得了她去到他身邊的那顆心。
她連夜飛行了十幾個小時,心裡焦慮與擔憂,完全無法入睡,轉機回到熟悉的城市,連家門都沒有進,直接打車去了醫院。當她站在重症病房外,看著床上昏迷中的那個身影,她的眼淚嘩啦啦地落。
她站在病房外,傻了一般,站了許久,竟也不覺得疲憊。最後還是她父親聞訊而來,將她拉回了家,並且讓家裡阿姨看守著她,禁止她出門。
周母在第二天匆匆趕回來,劈頭蓋臉就將她一頓臭罵,問她到底在發什麼瘋。她已經有一天一夜沒有合眼過,臉色很差,眼周是濃濃的黑眼圈,可她的眼神卻是無比清醒、冷靜的,聲音也是,她對母親說,媽媽,我沒有發瘋,我現在很清醒,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還有,我接下來要做的決定,我自己也非常非常清楚。媽媽,對不起,我決定放棄大提琴,我要去學醫。
許多年過去了,她依舊還記得那一天母親的神色,先是愣怔,完全不知道她到底在說什麼,然後,是強烈的憤怒,抬手就給了她一巴掌,一邊厲聲喝道,我把你打清醒一點兒!最後,眼中是濃濃的失望。
後來,她在維也納一個關係要好的同學問過她,知知,你天賦這麼好,又肯吃苦努力,假以時日,你一定可以站在最耀眼的舞台上。可你就那樣放棄了,後悔嗎?
後悔嗎?她也曾問過自己。
她心中早就給了自己一個答案,從未。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包括她的親人,父母、爺爺,以及家裡的伯伯姑姑們,都覺得她簡直太愚蠢了,但她真的從來沒有後悔過。
那其實是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因為她堅決退學,要重新參加高考,母親為此氣得病倒,整整半年沒有跟她講一句話,父親對她也沒有好臉色,最後還是一向寵愛她的爺爺心軟了,對她父母說,家裡有個學醫的不是更好麼,我這把老骨頭有個什麼病痛,也不用去求人了。慢慢地,她與家人的關係,才得到一點緩和。
傅雲深在昏睡三個月後醒過來,他的病床邊站了好多人,醫生、護士、家屬,層層圍繞著他,她站在人群最外面,喜極而泣,淚水洶湧磅礴。
她趁大家都離開後,才去單獨見他。他的狀態比她預想的還要糟糕,他陷入非常絕望陰暗的情緒里,躺在床上,呆呆地望著天花板,她說很多句話,他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
直至離開病房,她為他放棄音樂而想考醫學院的這件事,她最終也沒有說出口。他已經這麼痛苦了,她不想再給他造成任何壓力與負擔。
走出醫院,她想起爺爺曾問過她的話,知知,傅家那小子喜歡你嗎?你這麼為他,他知道嗎?她沉默了一會,對爺爺說,他會知道的。
可是她心裡很清楚,她可以騙爺爺,卻無法騙自己。
傻嗎?是的,很傻,她自己也知道。她只是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控制喜歡一個人的那顆心。
這世間,感情就是這樣,毫無道理,也毫無公平、對等可言。
她一邊復讀,一邊每天晚上都去醫院看他,可他依舊對外界一切不聞不問,陷入在自己的世界裡,沉寂而灰暗。
她覺得無力,卻一點也不氣餒。她想,總有一天,他會慢慢走出這絕境。而她,願意一直陪伴他。
哪知沒過多久,他還未痊癒就轉去了海德堡,走得很急很悄然,如同那年他去德國念書一樣,當她知道時,他已經離開了。
二十歲的她,已經不再像十三歲那年的自己,蹲在人來人往的機場裡痛哭流涕。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她必須好好努力,考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