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頁
也正因如此,能促成肖鸞公主得償所願,最歡喜的便是淡妃娘娘。
而天授帝對這樁婚事的態度也是幾經改變。從最初的震怒,到後來的抗拒、猶豫,直至如今點頭應允,這其中他也經歷了一番煎熬掙扎。
撇開各自的身份不提,沈辭的人品儀表都很出眾。就連天授帝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肖鸞公主很有眼光,朝中尚且沒有哪家子弟能與之比肩。他也不忍拂了愛女的心意,讓父女之間多生嫌隙。
原本天授帝有些忌憚威遠王割據,可一旦兩家結為姻親,沈辭成為駙馬,也相當於留在京州做了半個人質。天授帝相信,只要沈辭人在京州,其父威遠王必定不會輕舉妄動,朝中也會再觀望一陣。
就這麼各讓一步,天授帝和威遠王達成了協議。沈辭進京做駙馬,與肖鸞公主成婚,不再承襲威遠王的爵位。他的世子之位,順延給胞弟沈略。
回想這樁婚事的箇中艱難,每個知情之人都要嘆上兩個字「曲折」。不過好在現下苦盡甘來,一雙有情人即將終成眷屬,帝王與威遠王成了親家,皆大歡喜!
七月初七一早,淡妃便從應元宮裡出來,去往公主府張羅婚儀,恭待帝後大駕光臨。
不是沒有遺憾的,好端端一樁婚事,天授帝死活不讓威遠王及王妃進京觀禮,給出的理由是——於禮制不合。
淡心只得撇嘴,誠然讓駙馬一家進京是於禮制不合,可禮制不是皇帝定的嗎?還不是皇帝說得算?何況威遠王又不是別人……
淡心最清楚天授帝的脾性,說來說去,他還是氣惱不過,總覺得這樁婚事是被威遠王夫婦算計了。況且公主大婚,普天同慶,他也怕威遠王入京之後多生事端,再有居心叵測之人趁亂惹事。
想到此處,淡心也只能為之遺憾。不過好在威遠王每年都會入京述職,有時王妃出岫也會隨之而來,進宮陪她幾天。這般自我安慰一番,淡心才略微感到開懷。
她自己處在深宮久了,總是羨慕如今出岫的生活,育有兩子不說,最關鍵是那自由而廣袤的天地,開闊渺遠的北國風光……
想著想著,淡心已蓮步輕移走近公主府的花廳。本以為自己算是早的,可誰料一隻腳還沒跨入門檻,便聽到一群誥命夫人們在絮絮叨叨地閒談:
「原本我家老爺還說,聖上打算撤藩呢!這如今倒好,兩家成為親家了!」
「我聽說淡妃娘娘也沒能勸動聖上,是誠王出馬說項了呢!」
「誠王出馬有何稀奇?大家都知道他與威遠王交情極深。」
「說起誠王,也不知忘初小王爺如何了,最近倒是閉門不出,安生許多……」
聶忘初,誠王嫡長子,從太子聶忘凌的「忘」字輩。這位小王爺不僅是京州一霸,也是房州一霸,惹是生非的本事無人能及,好在品性尚純,不過就是調皮了些。
「要我說,都怪誠王妃太嬌慣孩子了,我瞧誠王兩個嫡子兩個庶子,沒有一個走正經路的。都和誠王一樣,喜好什麼音律啊、詩文啊、書畫啊,偏偏對仕途沒興趣,也不曉得報效國家。」
「呸呸!誠王也是你能議論的麼?還是說肖鸞公主的婚事罷。」
……
淡心站在花廳門外聽了半晌,發現幾個誥命夫人越說越沒譜,便打算敲門進屋打斷。
「這樁婚事哪兒都好,就是公主比駙馬大了兩歲……」
「兩歲怎麼了?女大三抱金磚,女大二必生兒!」
……
「咳咳。」淡心清了清嗓子,淺笑著邁入屋子裡:「幾位夫人都在呢!來得這麼早?」
女眷們見是淡心,紛紛起身行禮,其中一位夫人回道:「咱們平日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好不容易湊見一樁喜事,自然要早早過來嘮嗑說話!」
聞言,淡心掩面再笑,徑直入內坐下。她的氣質頗為特殊,婦人的風韻與少女的嬌俏在她身上兼而有之,幾位誥命夫人不止一次見過她,也忍不住紛紛在心中暗嘆,難怪淡妃娘娘隆寵二十年不衰。
「娘娘也來得這麼早啊?」一個女眷又問。
「嗯,來陪你們說說話,唯恐公主今日成婚,她府里招待不周,有所怠慢。」淡心很自然地答道。
「娘娘太客氣了!」
「哪裡不周?咱們聊得不亦樂乎。」
「皇后娘娘和淡妃娘娘都如此平易近人,真真兒是天下人的福氣,咱們也受了恩典。」
女眷們深知淡妃娘娘在天授帝心中的地位,都不願放過逢迎她的機會,各個不深不淺地恭維著,借著這好日子討她歡欣。
淡心最開始並不喜歡這種場合氛圍,如今聽得多了,倒也習慣了,遂轉而嘆道:「轉眼公主都十八歲了,單獨開府不說,也即將嫁人。我那靈犀宮是一日比一日寂寞冷清……」
眾位夫人見淡心語中一陣落寞,又連忙七嘴八舌地勸慰她,也順勢將話題茬了開來。
一屋子的女眷說了許久的話,公主府里也越發熱鬧起來。雖然花廳離正廳還有些距離,但外頭那些炮竹聲、喧鬧聲、恭賀聲還是時不時地傳了進來,可見許多賓客都就位了。
淡心望了望窗外天色,心生疑惑:「咦?聖上和皇后娘娘怎還沒來?太子也不見人影。」
話音剛落,便聽得外頭響起一陣稟報聲:「皇后娘娘駕到!」
而天授帝對這樁婚事的態度也是幾經改變。從最初的震怒,到後來的抗拒、猶豫,直至如今點頭應允,這其中他也經歷了一番煎熬掙扎。
撇開各自的身份不提,沈辭的人品儀表都很出眾。就連天授帝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肖鸞公主很有眼光,朝中尚且沒有哪家子弟能與之比肩。他也不忍拂了愛女的心意,讓父女之間多生嫌隙。
原本天授帝有些忌憚威遠王割據,可一旦兩家結為姻親,沈辭成為駙馬,也相當於留在京州做了半個人質。天授帝相信,只要沈辭人在京州,其父威遠王必定不會輕舉妄動,朝中也會再觀望一陣。
就這麼各讓一步,天授帝和威遠王達成了協議。沈辭進京做駙馬,與肖鸞公主成婚,不再承襲威遠王的爵位。他的世子之位,順延給胞弟沈略。
回想這樁婚事的箇中艱難,每個知情之人都要嘆上兩個字「曲折」。不過好在現下苦盡甘來,一雙有情人即將終成眷屬,帝王與威遠王成了親家,皆大歡喜!
七月初七一早,淡妃便從應元宮裡出來,去往公主府張羅婚儀,恭待帝後大駕光臨。
不是沒有遺憾的,好端端一樁婚事,天授帝死活不讓威遠王及王妃進京觀禮,給出的理由是——於禮制不合。
淡心只得撇嘴,誠然讓駙馬一家進京是於禮制不合,可禮制不是皇帝定的嗎?還不是皇帝說得算?何況威遠王又不是別人……
淡心最清楚天授帝的脾性,說來說去,他還是氣惱不過,總覺得這樁婚事是被威遠王夫婦算計了。況且公主大婚,普天同慶,他也怕威遠王入京之後多生事端,再有居心叵測之人趁亂惹事。
想到此處,淡心也只能為之遺憾。不過好在威遠王每年都會入京述職,有時王妃出岫也會隨之而來,進宮陪她幾天。這般自我安慰一番,淡心才略微感到開懷。
她自己處在深宮久了,總是羨慕如今出岫的生活,育有兩子不說,最關鍵是那自由而廣袤的天地,開闊渺遠的北國風光……
想著想著,淡心已蓮步輕移走近公主府的花廳。本以為自己算是早的,可誰料一隻腳還沒跨入門檻,便聽到一群誥命夫人們在絮絮叨叨地閒談:
「原本我家老爺還說,聖上打算撤藩呢!這如今倒好,兩家成為親家了!」
「我聽說淡妃娘娘也沒能勸動聖上,是誠王出馬說項了呢!」
「誠王出馬有何稀奇?大家都知道他與威遠王交情極深。」
「說起誠王,也不知忘初小王爺如何了,最近倒是閉門不出,安生許多……」
聶忘初,誠王嫡長子,從太子聶忘凌的「忘」字輩。這位小王爺不僅是京州一霸,也是房州一霸,惹是生非的本事無人能及,好在品性尚純,不過就是調皮了些。
「要我說,都怪誠王妃太嬌慣孩子了,我瞧誠王兩個嫡子兩個庶子,沒有一個走正經路的。都和誠王一樣,喜好什麼音律啊、詩文啊、書畫啊,偏偏對仕途沒興趣,也不曉得報效國家。」
「呸呸!誠王也是你能議論的麼?還是說肖鸞公主的婚事罷。」
……
淡心站在花廳門外聽了半晌,發現幾個誥命夫人越說越沒譜,便打算敲門進屋打斷。
「這樁婚事哪兒都好,就是公主比駙馬大了兩歲……」
「兩歲怎麼了?女大三抱金磚,女大二必生兒!」
……
「咳咳。」淡心清了清嗓子,淺笑著邁入屋子裡:「幾位夫人都在呢!來得這麼早?」
女眷們見是淡心,紛紛起身行禮,其中一位夫人回道:「咱們平日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好不容易湊見一樁喜事,自然要早早過來嘮嗑說話!」
聞言,淡心掩面再笑,徑直入內坐下。她的氣質頗為特殊,婦人的風韻與少女的嬌俏在她身上兼而有之,幾位誥命夫人不止一次見過她,也忍不住紛紛在心中暗嘆,難怪淡妃娘娘隆寵二十年不衰。
「娘娘也來得這麼早啊?」一個女眷又問。
「嗯,來陪你們說說話,唯恐公主今日成婚,她府里招待不周,有所怠慢。」淡心很自然地答道。
「娘娘太客氣了!」
「哪裡不周?咱們聊得不亦樂乎。」
「皇后娘娘和淡妃娘娘都如此平易近人,真真兒是天下人的福氣,咱們也受了恩典。」
女眷們深知淡妃娘娘在天授帝心中的地位,都不願放過逢迎她的機會,各個不深不淺地恭維著,借著這好日子討她歡欣。
淡心最開始並不喜歡這種場合氛圍,如今聽得多了,倒也習慣了,遂轉而嘆道:「轉眼公主都十八歲了,單獨開府不說,也即將嫁人。我那靈犀宮是一日比一日寂寞冷清……」
眾位夫人見淡心語中一陣落寞,又連忙七嘴八舌地勸慰她,也順勢將話題茬了開來。
一屋子的女眷說了許久的話,公主府里也越發熱鬧起來。雖然花廳離正廳還有些距離,但外頭那些炮竹聲、喧鬧聲、恭賀聲還是時不時地傳了進來,可見許多賓客都就位了。
淡心望了望窗外天色,心生疑惑:「咦?聖上和皇后娘娘怎還沒來?太子也不見人影。」
話音剛落,便聽得外頭響起一陣稟報聲:「皇后娘娘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