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頁
岑江跟在天授帝身邊多年,自然也知道先皇曾給了雲氏一枚世代相傳的免死金牌,聲明可免一人之死。但這一人,必定得是雲氏的人。
按道理而言,沈予是雲氏的姑爺,出岫是雲氏的媳婦,這兩人都符合使用免死金牌的條件了。除非謝太夫人捨不得用,否則到了此刻,再有幾個時辰就該行刑了,她為何還不表態?
岑江心中疑問重重,憋著又實在難受,便斗膽問了出來。他始終覺得,天授帝是存心要處置雲氏的,只不過早晚而已。而且這個「處置」,應該不會傷及闔族性命,只是想要拿下某個關鍵人物。
謝太夫人必定也猜到了這一點,才會對免死金牌持如此謹慎的態度。
可這個人到底是誰?還是說,天授帝和太夫人都是未雨綢繆?其實根本沒有一個確切的人選目標?
岑江斗膽提出了疑問,天授帝也沒想瞞過他,沉聲道:「等此間事了,朕會告訴你。」
「那……倘若謝太夫人見死不救,您真要處死沈予和出岫夫人?」岑江小心翼翼地試問。
「不錯,他們非死不可。」天授帝臉色一變,冷凝說道:「沈予兩次忤逆朕意皆是情有可原,原本朕考慮留他一命,但他錯在誤殺皇裔,且與北地將領走得太近……」
天授帝鳳眸一緊,話語又沉了幾分:「出岫利用淡心說情,挑撥與朕的關係,更不能輕饒。」
見天授帝反應如此劇烈,話語之中字字殺意,岑江也不敢再多言多問。
主僕二人各有各的心思,都無聲地等待著,卻又不知前路如何,是否能等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恰在此時,當值的禁衛軍匆匆來到龍乾宮,稟道:「啟奏聖上,靖義王臣朗到了宮門外,說是有要事求見。」
靖義王臣朗,便是從前的北宣哀義帝。自從南北統一之後,天授帝便冊封他為靖義王,「食邑同享誠王」。不過這只是昭告天下的旨意而已,靖義王雖然享受著與聶沛瀟相同的俸祿,卻沒有享受他的封邑,而是留在了皇城京州。
說得不好聽些,就是留在了天授帝的眼皮底下。
不過靖義王受降之後十分安分守己,坐享著一個沒有實權的閒散王爺頭銜,甚至連早朝都不上,成日在王府里鑽研喜好。
靖義王不來上朝,也是遂了天授帝的心意,朝內有些機密要務,他巴不得不讓對方知道。因此,靖義王也極少來應元宮,只在逢年過節時入宮面聖,參加一些不可推脫的宮宴場合。
可這個時候靖義王過來,又是為何?
對方畢竟曾是一國之君,天授帝也不好拒見,又瞧著夜色深重,猜測他必有要事,遂命道:「傳他進來罷。」
「是。」禁衛軍領命而去,傳了靖義王臣朗前來。由於宮門離龍乾宮不近,這一來一回,讓天授帝等了足有半個時辰。
說起這位靖義王臣朗,也算是個傳奇人物。他本名朗星,原本是北熙妓院裡的一名伶倌,年少時沒有變聲,長得又俊俏,反串女旦唱得極好,也有幾分三腳貓功夫傍身。
本是個不入流的下賤身份,可他與鸞夙交好,是鸞夙在青樓里唯一的朋友。後來鸞夙與臣暄相識之後,便舉薦他去軍中歷練。
臣暄看在鸞夙的面子上一口答應,將朗星收在自己帳下。後來臣暄之父造反起義,朗星也跟著他們舉事打仗。由於他性子活泛,身手不錯,又時常跟在臣暄身邊進出,最後竟被臣暄的父親相中,收為義子,改名臣朗。
再後來,臣暄及其父打下北宣江山,登基之後又相繼離世,便讓臣朗撿了個現成的便宜,做了北宣皇帝。
而這其中,其實是有些秘辛。當年臣暄是假死逃脫,將皇位傳給了臣朗,囑咐他不要與聶七為敵。也正因如此,天授帝統一天下的過程分外順利,並未發生什麼大規模戰爭。
「見過聖上。」踏入龍乾宮後,臣朗乾脆利落地行禮問候。
曾經的南北兩國帝王,一個樣貌陰柔雌雄莫辯,一個星眉劍目陽剛非常。單以面相看來,天授帝無論如何也不像帝王之才,至少不比靖義王。然事實卻剛好相反。
可見人不能貌相。
面對靖義王,天授帝也擺出一副友善的態度,道:「平身罷。你趁夜入宮,所為何事?」
臣朗並沒有拐彎抹角,起身直白回道:「臣是為出岫夫人和沈大人求情而來。」
天授帝很是意外,他深知臣朗是個與世無爭的性子,便也對其來意分外好奇:「靖義王與出岫夫人認識?」
「素未謀面。」臣朗簡短回道。
「那你是與沈予有些交情?」
「只在南北議和時見過幾次,談不上交情。」直到如今,臣朗都不願說出「受降」二字,只說「議和」。因為在他心裡,北宣沒有輸,是義兄臣暄將半壁江山拱手相讓,而不是聶七自己憑真本事贏來的。
此刻天授帝也無心計較臣朗的言辭,挑眉再問:「既然如此,你為何要替他二人求情?」
臣朗很是乾脆地回道:「算是為了他二人,也不算是。」
臣朗頓了頓,似在斟酌用辭:「臣聽說沈大人在北地素有威名,如此良將棄之可惜。」
聽聞此言,天授帝冷笑回道:「他的確素有威名,北地甚至流傳一句話『不知天授帝,只知威遠侯』。」
「聖上是在擔心這個?」臣朗肅然問道:「您擔心沈大人威望太高,會讓北地將領起了異心?」
按道理而言,沈予是雲氏的姑爺,出岫是雲氏的媳婦,這兩人都符合使用免死金牌的條件了。除非謝太夫人捨不得用,否則到了此刻,再有幾個時辰就該行刑了,她為何還不表態?
岑江心中疑問重重,憋著又實在難受,便斗膽問了出來。他始終覺得,天授帝是存心要處置雲氏的,只不過早晚而已。而且這個「處置」,應該不會傷及闔族性命,只是想要拿下某個關鍵人物。
謝太夫人必定也猜到了這一點,才會對免死金牌持如此謹慎的態度。
可這個人到底是誰?還是說,天授帝和太夫人都是未雨綢繆?其實根本沒有一個確切的人選目標?
岑江斗膽提出了疑問,天授帝也沒想瞞過他,沉聲道:「等此間事了,朕會告訴你。」
「那……倘若謝太夫人見死不救,您真要處死沈予和出岫夫人?」岑江小心翼翼地試問。
「不錯,他們非死不可。」天授帝臉色一變,冷凝說道:「沈予兩次忤逆朕意皆是情有可原,原本朕考慮留他一命,但他錯在誤殺皇裔,且與北地將領走得太近……」
天授帝鳳眸一緊,話語又沉了幾分:「出岫利用淡心說情,挑撥與朕的關係,更不能輕饒。」
見天授帝反應如此劇烈,話語之中字字殺意,岑江也不敢再多言多問。
主僕二人各有各的心思,都無聲地等待著,卻又不知前路如何,是否能等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恰在此時,當值的禁衛軍匆匆來到龍乾宮,稟道:「啟奏聖上,靖義王臣朗到了宮門外,說是有要事求見。」
靖義王臣朗,便是從前的北宣哀義帝。自從南北統一之後,天授帝便冊封他為靖義王,「食邑同享誠王」。不過這只是昭告天下的旨意而已,靖義王雖然享受著與聶沛瀟相同的俸祿,卻沒有享受他的封邑,而是留在了皇城京州。
說得不好聽些,就是留在了天授帝的眼皮底下。
不過靖義王受降之後十分安分守己,坐享著一個沒有實權的閒散王爺頭銜,甚至連早朝都不上,成日在王府里鑽研喜好。
靖義王不來上朝,也是遂了天授帝的心意,朝內有些機密要務,他巴不得不讓對方知道。因此,靖義王也極少來應元宮,只在逢年過節時入宮面聖,參加一些不可推脫的宮宴場合。
可這個時候靖義王過來,又是為何?
對方畢竟曾是一國之君,天授帝也不好拒見,又瞧著夜色深重,猜測他必有要事,遂命道:「傳他進來罷。」
「是。」禁衛軍領命而去,傳了靖義王臣朗前來。由於宮門離龍乾宮不近,這一來一回,讓天授帝等了足有半個時辰。
說起這位靖義王臣朗,也算是個傳奇人物。他本名朗星,原本是北熙妓院裡的一名伶倌,年少時沒有變聲,長得又俊俏,反串女旦唱得極好,也有幾分三腳貓功夫傍身。
本是個不入流的下賤身份,可他與鸞夙交好,是鸞夙在青樓里唯一的朋友。後來鸞夙與臣暄相識之後,便舉薦他去軍中歷練。
臣暄看在鸞夙的面子上一口答應,將朗星收在自己帳下。後來臣暄之父造反起義,朗星也跟著他們舉事打仗。由於他性子活泛,身手不錯,又時常跟在臣暄身邊進出,最後竟被臣暄的父親相中,收為義子,改名臣朗。
再後來,臣暄及其父打下北宣江山,登基之後又相繼離世,便讓臣朗撿了個現成的便宜,做了北宣皇帝。
而這其中,其實是有些秘辛。當年臣暄是假死逃脫,將皇位傳給了臣朗,囑咐他不要與聶七為敵。也正因如此,天授帝統一天下的過程分外順利,並未發生什麼大規模戰爭。
「見過聖上。」踏入龍乾宮後,臣朗乾脆利落地行禮問候。
曾經的南北兩國帝王,一個樣貌陰柔雌雄莫辯,一個星眉劍目陽剛非常。單以面相看來,天授帝無論如何也不像帝王之才,至少不比靖義王。然事實卻剛好相反。
可見人不能貌相。
面對靖義王,天授帝也擺出一副友善的態度,道:「平身罷。你趁夜入宮,所為何事?」
臣朗並沒有拐彎抹角,起身直白回道:「臣是為出岫夫人和沈大人求情而來。」
天授帝很是意外,他深知臣朗是個與世無爭的性子,便也對其來意分外好奇:「靖義王與出岫夫人認識?」
「素未謀面。」臣朗簡短回道。
「那你是與沈予有些交情?」
「只在南北議和時見過幾次,談不上交情。」直到如今,臣朗都不願說出「受降」二字,只說「議和」。因為在他心裡,北宣沒有輸,是義兄臣暄將半壁江山拱手相讓,而不是聶七自己憑真本事贏來的。
此刻天授帝也無心計較臣朗的言辭,挑眉再問:「既然如此,你為何要替他二人求情?」
臣朗很是乾脆地回道:「算是為了他二人,也不算是。」
臣朗頓了頓,似在斟酌用辭:「臣聽說沈大人在北地素有威名,如此良將棄之可惜。」
聽聞此言,天授帝冷笑回道:「他的確素有威名,北地甚至流傳一句話『不知天授帝,只知威遠侯』。」
「聖上是在擔心這個?」臣朗肅然問道:「您擔心沈大人威望太高,會讓北地將領起了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