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秦明宇聽了,挺高興的,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秦夫人卻繼續道:“我以前是太在意門第了,也因為你媳婦吃過苦頭丟過臉,可那些倒讓我真的明白了輕重。明白是一樣,卻還是不能有條理的應對。眼下,便真的是很慶幸你找了這樣一個精明伶俐的枕邊人,不然,你往後的日子沒法子安生。既是如此,你就要好好兒對人家,說到底,人家幫你打理著家裡好幾年了,你只照顧你岳父的仕途可不夠回報她的辛苦。”
“我知道。”秦明宇點頭,“我聽您的。”
“說到做到,可別惹得我跟你祖父一起發話把你攆出去。”秦夫人放下話,擺一擺手,“回房歇息吧。”
秦明宇起身道辭,眼底還是有些困惑——若只是為了這些關乎家族的大事,錢友蘭不足以打動母親,母親的性情他最了解。
秦夫人知道兒子心裡的困惑,卻並沒細說原由。
的確,她對兒媳婦的認可,不僅僅是因為這樣的大事,大事暖不了人心。這期間還有一些打動她的小事。
府里人心惶惶的時候,她因為心火病了幾日。
錢友蘭每日從早到晚在她床前侍疾。
她那會兒煩得厲害,看誰都煩都難過,一股子無名火,錢友蘭在跟前服侍的時候,她動輒攆人。
錢友蘭只當沒聽到,繼續恭敬柔順地服侍。
越是這樣,她越是生氣,一次實在是沒克制住情緒,發了火,道:“明宇是生是死都是未知,好端端回來,你還是這府里的主母,不能回來的話,你便要守寡,要是到了那地步,秦家還需要你賺一座貞節牌坊回來呢,沒人敢委屈你——不管怎樣你都有好日子過,我對你也只是面上過得去罷了,既然如此,你也不需惺惺作態的做孝順的兒媳婦。”
這一番話讓錢友蘭瞬間落了淚,“娘,您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可我服侍您,並不是要得個孝順的名聲。我是真想您快些好起來,我答應過六爺,要好生服侍您和老太爺。我……不是為別的,是為了答應過六爺。我們越是擔心,越要好好兒的才是,不要讓別人看笑話,不管怎樣,我們都該以六爺為榮。”
兒媳婦這一番話,都是心裡話,說得她也落了淚。淚眼朦朧中,她看到兒媳婦在提起兒子的時候,神色黯然,眼神痛楚。
是因此,多了一點點的同情、心疼,開始清晰地意識並面對一個事實:兒媳婦對兒子已動了真情,可兒子卻沒給過她一點兒關心在意,即便如此,兒媳婦還是在兢兢業業的恪守本分。
以前她對這些已經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橫豎也管不了,隨他們去就是。到了那一刻卻有不同。
到底是同為女子,將心比心,那樣的處境若是換了她,早已無從忍受。
即便是為著兒子孝順她,也是出自真心。真找個高門女,兒子又是這個做派,她這個婆婆怕是早就開始看別人的冷眼了。說白了,眼下以兒媳婦的手段,想要讓她每日裡氣不順可是手到擒來的事。但是,她過的從來都是順遂的時日。
便是這樣,婆媳兩個一日日親近起來。
**
秦明宇回到房裡,看到錢友蘭坐在窗前的椅子上做針線,神色嫻靜悠然。
錢友蘭放下針線,起身行禮,又親自給他泡了一盞熱茶,送到他手裡。
秦明宇凝了一眼她隨手放下的小衣服,“給誰做的?”
錢友蘭照實說了。
“坐下說說話。”秦明宇指一指炕幾另一側。
錢友蘭含笑落座。
秦明宇說起母親與他提的那件事,笑問:“怎麼會那麼毅然決然的行事?”
錢友蘭略一思忖,道:“六爺與老太爺認準的人,一輩子都不會改。妾身又清楚,您和襲大人是兄弟一般的情分,只為這一點,妾身就該依照你的心思行事。秦家若是出了牆頭糙,不可能是你願意看到的。”
秦明宇先是認可的一笑,隨後目光微閃,“認準的人,諸如少鋒,的確是一輩子都不會改,別人卻未必。”
錢友蘭先是看向他,隨即,笑意自心底到了眼眸深處。
他的意思,她聽懂了。
秦明宇痊癒之前,在家靜養的日子裡,府里的人有意無意的,沒少跟他說錢友蘭的事,有的是自心底讚許,有的則是恨不得他趕緊休了她。
不論誰說什麼,是怎樣的態度,都讓他對這女子愈發欣賞。
她所做的,從來都完全符合他和祖父的意願。
賢內助,這樣說她,並不為過。
錢友蘭除了兼顧日常諸事,每日悉心打理他的衣食起居。
不知是從何時開始的,兩個人慢慢熟稔,相處時多了幾分隨意、親切。
**
錢友蘭清楚得很,他這一段耳根子不清靜,面上則只當做不知道。
他若認可,沒枉費她費盡心力地打理內外,他若不認可,覺得她方式應該更委婉些的話……那就要好好兒說道說道了,順著老太爺和他的意願行事,他還挑剔的話,那麼,這就是她做不來的差事,索性撂挑子算了。並且,對他這個人的心思,也要放一放。
夫妻一體夫妻同心這類話,指的絕不僅僅是情投意合,相反,在這世道下,情意只是錦上添花,得之是幸,不得是命,要緊的是兩個人的立場相同。不論人前人後,都要維護對方的體面,這才是夫妻之道。
這麼久以來,她早在老太爺的影響下有了固定的為人處世之道,想改都不能夠。
後來慢慢的品了品,發現他是認可自己的,由此心安。
平日裡相處,開始談及府里府外的一些大事小情,情形越來越親切。她並沒因這情形刻意取悅他。
沒必要。
女子不過是各花入各眼,刻意為之得來的憐惜、照拂,握在手裡也不踏實——慧貴妃是前車之鑑。
她在秦明宇面前,只做錢友蘭就好。
是以,婆婆、丫鬟好意提醒的時候,她只裝傻。
他不可能熱切地戀上她,她也不可能將他看得比自己還重。
他心裡的兒女情早已耗盡。心已蒼老,不能再愛。
她從沒想過得到哪個男子的心,便是如他這般出色的男子,也不會妄想讓他對自己掏心掏肺的好。
說到底,她最難最艱辛的日子,早已過了——那時候,他不曾幫過她,她需得殫精竭慮地揣摩老太爺的心思,處處防範,那時踏錯一步,便是此生飄零。
後來在家裡站穩了腳跟,應對門外事的時候,為難時總要去找香芷旋、錢友梅,問問她們的看法——寬慰、開解、認同,是她的姐姐、朋友給她的,與他無關。
說句不好聽的,沒有他,她照樣能活。
她的確是對他心動、心疼,但不會失去清醒,不會迷失自我,何時也會記得自己的初衷,以及這一路如何走來。
眼下,只是兩個頭腦清醒的人,在一步步嘗試走近,都想攜手把日子過好,情意會有,但不會太濃烈。
秦夫人卻繼續道:“我以前是太在意門第了,也因為你媳婦吃過苦頭丟過臉,可那些倒讓我真的明白了輕重。明白是一樣,卻還是不能有條理的應對。眼下,便真的是很慶幸你找了這樣一個精明伶俐的枕邊人,不然,你往後的日子沒法子安生。既是如此,你就要好好兒對人家,說到底,人家幫你打理著家裡好幾年了,你只照顧你岳父的仕途可不夠回報她的辛苦。”
“我知道。”秦明宇點頭,“我聽您的。”
“說到做到,可別惹得我跟你祖父一起發話把你攆出去。”秦夫人放下話,擺一擺手,“回房歇息吧。”
秦明宇起身道辭,眼底還是有些困惑——若只是為了這些關乎家族的大事,錢友蘭不足以打動母親,母親的性情他最了解。
秦夫人知道兒子心裡的困惑,卻並沒細說原由。
的確,她對兒媳婦的認可,不僅僅是因為這樣的大事,大事暖不了人心。這期間還有一些打動她的小事。
府里人心惶惶的時候,她因為心火病了幾日。
錢友蘭每日從早到晚在她床前侍疾。
她那會兒煩得厲害,看誰都煩都難過,一股子無名火,錢友蘭在跟前服侍的時候,她動輒攆人。
錢友蘭只當沒聽到,繼續恭敬柔順地服侍。
越是這樣,她越是生氣,一次實在是沒克制住情緒,發了火,道:“明宇是生是死都是未知,好端端回來,你還是這府里的主母,不能回來的話,你便要守寡,要是到了那地步,秦家還需要你賺一座貞節牌坊回來呢,沒人敢委屈你——不管怎樣你都有好日子過,我對你也只是面上過得去罷了,既然如此,你也不需惺惺作態的做孝順的兒媳婦。”
這一番話讓錢友蘭瞬間落了淚,“娘,您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可我服侍您,並不是要得個孝順的名聲。我是真想您快些好起來,我答應過六爺,要好生服侍您和老太爺。我……不是為別的,是為了答應過六爺。我們越是擔心,越要好好兒的才是,不要讓別人看笑話,不管怎樣,我們都該以六爺為榮。”
兒媳婦這一番話,都是心裡話,說得她也落了淚。淚眼朦朧中,她看到兒媳婦在提起兒子的時候,神色黯然,眼神痛楚。
是因此,多了一點點的同情、心疼,開始清晰地意識並面對一個事實:兒媳婦對兒子已動了真情,可兒子卻沒給過她一點兒關心在意,即便如此,兒媳婦還是在兢兢業業的恪守本分。
以前她對這些已經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橫豎也管不了,隨他們去就是。到了那一刻卻有不同。
到底是同為女子,將心比心,那樣的處境若是換了她,早已無從忍受。
即便是為著兒子孝順她,也是出自真心。真找個高門女,兒子又是這個做派,她這個婆婆怕是早就開始看別人的冷眼了。說白了,眼下以兒媳婦的手段,想要讓她每日裡氣不順可是手到擒來的事。但是,她過的從來都是順遂的時日。
便是這樣,婆媳兩個一日日親近起來。
**
秦明宇回到房裡,看到錢友蘭坐在窗前的椅子上做針線,神色嫻靜悠然。
錢友蘭放下針線,起身行禮,又親自給他泡了一盞熱茶,送到他手裡。
秦明宇凝了一眼她隨手放下的小衣服,“給誰做的?”
錢友蘭照實說了。
“坐下說說話。”秦明宇指一指炕幾另一側。
錢友蘭含笑落座。
秦明宇說起母親與他提的那件事,笑問:“怎麼會那麼毅然決然的行事?”
錢友蘭略一思忖,道:“六爺與老太爺認準的人,一輩子都不會改。妾身又清楚,您和襲大人是兄弟一般的情分,只為這一點,妾身就該依照你的心思行事。秦家若是出了牆頭糙,不可能是你願意看到的。”
秦明宇先是認可的一笑,隨後目光微閃,“認準的人,諸如少鋒,的確是一輩子都不會改,別人卻未必。”
錢友蘭先是看向他,隨即,笑意自心底到了眼眸深處。
他的意思,她聽懂了。
秦明宇痊癒之前,在家靜養的日子裡,府里的人有意無意的,沒少跟他說錢友蘭的事,有的是自心底讚許,有的則是恨不得他趕緊休了她。
不論誰說什麼,是怎樣的態度,都讓他對這女子愈發欣賞。
她所做的,從來都完全符合他和祖父的意願。
賢內助,這樣說她,並不為過。
錢友蘭除了兼顧日常諸事,每日悉心打理他的衣食起居。
不知是從何時開始的,兩個人慢慢熟稔,相處時多了幾分隨意、親切。
**
錢友蘭清楚得很,他這一段耳根子不清靜,面上則只當做不知道。
他若認可,沒枉費她費盡心力地打理內外,他若不認可,覺得她方式應該更委婉些的話……那就要好好兒說道說道了,順著老太爺和他的意願行事,他還挑剔的話,那麼,這就是她做不來的差事,索性撂挑子算了。並且,對他這個人的心思,也要放一放。
夫妻一體夫妻同心這類話,指的絕不僅僅是情投意合,相反,在這世道下,情意只是錦上添花,得之是幸,不得是命,要緊的是兩個人的立場相同。不論人前人後,都要維護對方的體面,這才是夫妻之道。
這麼久以來,她早在老太爺的影響下有了固定的為人處世之道,想改都不能夠。
後來慢慢的品了品,發現他是認可自己的,由此心安。
平日裡相處,開始談及府里府外的一些大事小情,情形越來越親切。她並沒因這情形刻意取悅他。
沒必要。
女子不過是各花入各眼,刻意為之得來的憐惜、照拂,握在手裡也不踏實——慧貴妃是前車之鑑。
她在秦明宇面前,只做錢友蘭就好。
是以,婆婆、丫鬟好意提醒的時候,她只裝傻。
他不可能熱切地戀上她,她也不可能將他看得比自己還重。
他心裡的兒女情早已耗盡。心已蒼老,不能再愛。
她從沒想過得到哪個男子的心,便是如他這般出色的男子,也不會妄想讓他對自己掏心掏肺的好。
說到底,她最難最艱辛的日子,早已過了——那時候,他不曾幫過她,她需得殫精竭慮地揣摩老太爺的心思,處處防範,那時踏錯一步,便是此生飄零。
後來在家裡站穩了腳跟,應對門外事的時候,為難時總要去找香芷旋、錢友梅,問問她們的看法——寬慰、開解、認同,是她的姐姐、朋友給她的,與他無關。
說句不好聽的,沒有他,她照樣能活。
她的確是對他心動、心疼,但不會失去清醒,不會迷失自我,何時也會記得自己的初衷,以及這一路如何走來。
眼下,只是兩個頭腦清醒的人,在一步步嘗試走近,都想攜手把日子過好,情意會有,但不會太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