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日府里幾位小郎君歸來,對他也敬重有加,年紀最小的還親厚地跑過來抱他腿,問他有沒有給他們帶禮物。

  戴亭把人抱了起來,拿出早早準備好的禮物哄幾個小郎君,當然,每樣禮物都多備了一份,專門留給他們殿下的。

  他們殿下收了禮物,果然非常高興,得意洋洋地和幾個孫子炫耀:“你們只有一份,我樣樣都有!”

  戴亭抱著年幼的小郎君莞爾。

  不管多少歲,他們殿下都是小孩子心性。

  他不必有另外的家,他只需要一個歸處即可。

  滕王府的大門永遠會向他敞開。

  這便是他的家。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孫子?

  小王爺:我孫女呢?

  第236章 番外:勞碌命

  從李治記事起, 李元嬰就整天在他面前擺么叔架子, 明明比他還小, 一天到晚都在說什麼“雉奴啊你吧啦吧啦”。

  李元嬰特別橫。

  每次李元嬰和高陽見面,都會大眼瞪小眼, 誰都不服誰, 只差沒打一架。

  後來熟悉起來, 他們還真打起來了。

  李治看著都替他們母后心累, 兩邊都不是自己親生孩子, 兩邊都又倔又犟,幫誰都不行, 得和他們擺事實講道理, 也就他們母后才有耐心。

  可惜好景不長,他們母后很快也不在了。

  李元嬰和高陽倒是握手言和,只是李元嬰越發變本加厲地要給他們當“么叔”, 天天帶兕子她們到處玩耍。他怕兕子她們受傷,只能每天跟著他們一起跑,他可不是想跟著玩, 他是想保護妹妹!

  不知不覺間, 李元嬰便成了他們兄妹幾個最親近的人之一。

  父皇日理萬機, 長姐早已出嫁,太子兄長和四哥都忙著自己的事,每天能和他們呆在一起的也就只有李元嬰了。

  李治必須承認,在玩這一道上李元嬰敢稱第一沒人敢稱第二。

  日子高高興興地過著。

  他們一起玩耍一起長大,不知不覺便都到了要就藩的年紀。在就藩之前他要先成婚, 王妃是太原王氏的女兒,世家之女,樣樣都好。在成婚之前,李元嬰悄悄拉著他問:“你喜歡她麼?”

  李治覺得沒什麼喜歡不喜歡的,婚姻之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由他們自己做主。

  李元嬰偏不,李元嬰說:“我一定要娶自己喜歡的,不能皇兄說什麼就是什麼。”

  李元嬰的很多想法都和別人不一樣,天知道他到底那冒出那麼多天馬行空的念想來。他連挖到副龍骨,都能給它起個新名字叫“恐龍”,還往外賣對應的模型。

  李治覺得模型沒什麼好玩的,到封地後他拆了李元嬰送他的幾套模型,沒事的時候隨手拼一拼,陸陸續續過了幾個月才拼好,真是又耗時又麻煩。

  他可不是喜歡搗鼓這些幼稚的玩意,他只是覺得這是李元嬰送他的,好歹是李元嬰的心意,還是把它拼起來吧。

  李治原以為他們一輩子就這麼舒舒坦坦地窩在封地過自己的小日子,只偶爾從書信中了解一下彼此的近況。沒想到他安逸地在太原生兒育女好些年,竟接到一紙詔書要他回京任職。

  王家大舅子悄然過來找他,告訴他長安出事了,大哥竟被侯君集挾持脅迫,引得他們父皇非常不滿。他發現王家大舅子的目光變得異乎尋常地亮,這種亮光也陸陸續續出現在他身邊不少人身上。

  李治本來就是很容易受人影響的人,心裡也不由自主地開始動搖起來。

  他從來沒肖想過那個位置,但,要是父皇說要給他呢?

  李治懷著忐忑的心情和王妃一起回長安。

  在長安城門前,他們的車馬和四哥李泰的車馬不期而遇。

  李治有些炙熱的心驀然被澆下一盆冷水。

  他想起過去自己感嘆過四哥和大哥兄弟相爭,真情實意地難過了許久。

  現在他怎麼會生出那種心思來?

  李治覺得自己最近可能著了魔。

  他很快歇了心思,專心和李元嬰他們一起準備萬國博覽會。

  這時候他怎麼都沒想到,這會是他勞碌生涯的開始。

  在接下來長達十幾年的日子裡,他不是連續抽中留守簽,被迫留在長安天天讀他們從外面寫回來的信,就是被安排去蜀中那種道路崎嶇的地方修路通山組織萬國博覽會。

  李治還以為這已經到頭了,沒想到父皇也不知怎麼回事,突然把他叫到跟前問他對高麗有什麼看法。問完之後,父皇就讓他負責經略高麗,先是讓他配合薛仁貴他們出征,接著高麗納入大唐版圖了,父皇還讓他接著管,看起來很相信他能管好一樣。

  李治一點經驗都沒有,什麼都要重頭開始,好在他也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只要把人妥當地安排下去就好,也還算應付得來。

  李治勤勤懇懇地把高麗之地治理得妥妥帖帖,任滿三年才回長安復命。

  這時在位的早不是父皇了,而是他太子大哥。大哥竟也對他十分信重,特地設宴給他接風洗塵,然後,再第二天又給他安排了新差使。

  大哥拉著他的手說道:“雉奴啊,我們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大唐想要長治久安,少不得你們一起出力。”

  李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