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這個沒必要有興趣吧?一介平民百姓,賭這個,贏了如何,輸了又如何?兩位王爺不論哪位最後勝了,也輪不到我坐大寶。大單于問這個,倒不如讓我猜上一猜,你們鮮卑拓跋氏最後到底由誰一統!”
拓跋猗迤嘆息道:“我終究說不過你。你送我的壽禮,兵刃旗幡其實都不是一個細民所能辦到的。你我的實力,其實也相差無幾吧?你心中所想之事,最後定然是成功的……我過幾日便回北方,你善自珍重。等這天下平定,或許我再回洛陽來看你。”
辛夷微微一笑,心道:“等天下平定,終歸又不是如現在的自己一般了。為什麼,時事在變,人也不斷在變呢?雖說以不變應萬變是上策,那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
拓跋猗迤將傘交到她手裡,讓她握住,“秋雨寒濕,淋著了就不好了。”
傘柄上的流蘇還在微微地晃動,地上一圈一圈淡淡的漣漪隨著雨珠輕輕彈起,拓跋猗迤的背影便消失在白茫茫的雨中。雨越下越大,辛夷怔怔地道:“拓跋猗迤,你究竟不該做這個大單于,不該曾經生活在洛陽,更不該遇見我。”
不過,從今以後再也沒有交集了吧。從今以後,再也不用違心地去利用、去算計、去爭奪。一切本來就不屬於我,即便爭搶來了,也不算我的成果。辛夷慢慢地往回走,雨漬將她的裙裾洇濕。
戰火蔓延,千里的殷紅將白雪染成紅梅般的顏色。兵戈泠泠的光芒,映和著冬天空中不斷飛舞著的雪花……雪花剛落在地上,又被染成了紅色。直到雪越下越大,鮮血的顏色再也不能湮沒掉那晶瑩的白色的時候,紛紛揚揚的雪花才將平原上的兵刃掩埋,也將大地上的一切紅色覆蓋住了。
河間王司馬顒又敗了,屢戰屢敗,他心力交瘁。司馬顒不想再戰下去了,他手下的大將已經越來越少。他很累,怕一個疏神,又是一封戰報,說敵軍大勝,我軍不敵。張方呢?司馬顒特別地想要張方來替他打仗,讓他不停地打勝仗,若是不勝,那自己還有什麼希望?他只要保存自己現在的實力了,他已經不再去想那遙不可及的皇位了。惠帝再平庸、再無能,他都是皇帝。他知道自己不必再去爭馳了,他爭不過司馬越,更別提再將那痴傻的惠帝從皇帝的寶座上拉下來了。司馬顒唯一強求的是,保全自己,一定要保全自己,從頭再來。
司馬顒的參軍畢垣,以前張方總是看不起他。現在,張方不在跟前,司馬顒又心灰意冷,此時終於找到了一個大好的機會向司馬顒進言:“張方大將軍久屯霸上,盤桓不進。現在主上兵敗,也不主動施以援手,依臣下看,必有異謀。聽聞他帳下將佐,屢屢與其密議,主上何不將張大將軍召回問話,如果他背叛了主上,主上正好可以除去叛逆。如果張將軍仍是忠心,又順勢可以帶兵替主上除去燃眉之急。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麼?”
其他謀士也附議湊機道:“山東起兵,無非為了張方一人,張方殘暴,想來主上也知曉一二。主上斬殺張方,讓山東的起義之軍知曉,山東的大軍自然退去了。”
司馬顒不禁想到,張方雖仍是聽從他的號令,但權勢膨脹,身邊沒有他人能企及。長此以往,不僅手下的臣輔們都不能心安,便是自己,也會覺得王權岌岌可危。再加上張方的確惹得民怨四起,自己若再不能得人心,又怎能期望手下的軍民能服從自己的調遣,繼而打敗司馬越呢?若今後連自保都無望,那何談東山再起?若張方真有不臣之心,自己也不必存在仁慈之意。殺了張方,不僅能使臣屬安心,也能使百姓歸心。失一得二,也聊以自慰了。
但張方畢竟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如此將他殺了,倒也不是易事。何況張方是大將,輕易斬殺不得。司馬顒思索了半晌,決定召見郅輔。“郅輔是長安的富戶,張方落難時郅輔常常資助他,所以當張方一朝得勢時,便將郅輔視作心腹與恩人。本王要聽到他的話,我才能夠相信,張方到底有沒有背叛本王。”司馬顒越發地小心翼翼,這些時日,他不斷地失去,身邊的人一個個都離開、死去。他甚至無暇顧及到底失去了多少對他真正忠心之人。
郅輔此次應召入帳,畢垣在帳外候著,見郅輔將至,便上前將他引到密室,附耳向他說道:“張方欲反,有人適才與王爺說,這些你都知道,並和他有所計劃。所以王爺要召見你,問你此事。我是洛陽辛姨娘的心腹,辛姨娘曾說受你恩德,於是冒險來問你一句,你這般見王爺,是不是已經想好了該如何應答?”
郅輔愕然道:“我從來都不知道張方要謀反,更別提與他密議云云,這如何是好啊?”
畢垣故意驚訝萬分地低呼道:“我都是見在辛姨娘的面上來提醒你一句,你怎麼還敢瞞我!我倒是自找苦吃,怕是要被你帶累大禍臨頭了……”
郅輔指天誓日,差點高聲賭咒。畢垣忙掩住他的口,微笑道:“好了,是我的不是。平素就知道你為人坦誠,是以姨娘秘密囑咐若有一日您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定要幫襯。王爺說,張方謀反是實。你如果真的沒有聽說,倒也罷了,但王爺要問你時,你若不順著王爺的意思答應,那就要招致禍患。王爺更要疑心於你,到時候我就沒有法子再保全你一家老小的性命啦。”
拓跋猗迤嘆息道:“我終究說不過你。你送我的壽禮,兵刃旗幡其實都不是一個細民所能辦到的。你我的實力,其實也相差無幾吧?你心中所想之事,最後定然是成功的……我過幾日便回北方,你善自珍重。等這天下平定,或許我再回洛陽來看你。”
辛夷微微一笑,心道:“等天下平定,終歸又不是如現在的自己一般了。為什麼,時事在變,人也不斷在變呢?雖說以不變應萬變是上策,那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
拓跋猗迤將傘交到她手裡,讓她握住,“秋雨寒濕,淋著了就不好了。”
傘柄上的流蘇還在微微地晃動,地上一圈一圈淡淡的漣漪隨著雨珠輕輕彈起,拓跋猗迤的背影便消失在白茫茫的雨中。雨越下越大,辛夷怔怔地道:“拓跋猗迤,你究竟不該做這個大單于,不該曾經生活在洛陽,更不該遇見我。”
不過,從今以後再也沒有交集了吧。從今以後,再也不用違心地去利用、去算計、去爭奪。一切本來就不屬於我,即便爭搶來了,也不算我的成果。辛夷慢慢地往回走,雨漬將她的裙裾洇濕。
戰火蔓延,千里的殷紅將白雪染成紅梅般的顏色。兵戈泠泠的光芒,映和著冬天空中不斷飛舞著的雪花……雪花剛落在地上,又被染成了紅色。直到雪越下越大,鮮血的顏色再也不能湮沒掉那晶瑩的白色的時候,紛紛揚揚的雪花才將平原上的兵刃掩埋,也將大地上的一切紅色覆蓋住了。
河間王司馬顒又敗了,屢戰屢敗,他心力交瘁。司馬顒不想再戰下去了,他手下的大將已經越來越少。他很累,怕一個疏神,又是一封戰報,說敵軍大勝,我軍不敵。張方呢?司馬顒特別地想要張方來替他打仗,讓他不停地打勝仗,若是不勝,那自己還有什麼希望?他只要保存自己現在的實力了,他已經不再去想那遙不可及的皇位了。惠帝再平庸、再無能,他都是皇帝。他知道自己不必再去爭馳了,他爭不過司馬越,更別提再將那痴傻的惠帝從皇帝的寶座上拉下來了。司馬顒唯一強求的是,保全自己,一定要保全自己,從頭再來。
司馬顒的參軍畢垣,以前張方總是看不起他。現在,張方不在跟前,司馬顒又心灰意冷,此時終於找到了一個大好的機會向司馬顒進言:“張方大將軍久屯霸上,盤桓不進。現在主上兵敗,也不主動施以援手,依臣下看,必有異謀。聽聞他帳下將佐,屢屢與其密議,主上何不將張大將軍召回問話,如果他背叛了主上,主上正好可以除去叛逆。如果張將軍仍是忠心,又順勢可以帶兵替主上除去燃眉之急。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麼?”
其他謀士也附議湊機道:“山東起兵,無非為了張方一人,張方殘暴,想來主上也知曉一二。主上斬殺張方,讓山東的起義之軍知曉,山東的大軍自然退去了。”
司馬顒不禁想到,張方雖仍是聽從他的號令,但權勢膨脹,身邊沒有他人能企及。長此以往,不僅手下的臣輔們都不能心安,便是自己,也會覺得王權岌岌可危。再加上張方的確惹得民怨四起,自己若再不能得人心,又怎能期望手下的軍民能服從自己的調遣,繼而打敗司馬越呢?若今後連自保都無望,那何談東山再起?若張方真有不臣之心,自己也不必存在仁慈之意。殺了張方,不僅能使臣屬安心,也能使百姓歸心。失一得二,也聊以自慰了。
但張方畢竟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如此將他殺了,倒也不是易事。何況張方是大將,輕易斬殺不得。司馬顒思索了半晌,決定召見郅輔。“郅輔是長安的富戶,張方落難時郅輔常常資助他,所以當張方一朝得勢時,便將郅輔視作心腹與恩人。本王要聽到他的話,我才能夠相信,張方到底有沒有背叛本王。”司馬顒越發地小心翼翼,這些時日,他不斷地失去,身邊的人一個個都離開、死去。他甚至無暇顧及到底失去了多少對他真正忠心之人。
郅輔此次應召入帳,畢垣在帳外候著,見郅輔將至,便上前將他引到密室,附耳向他說道:“張方欲反,有人適才與王爺說,這些你都知道,並和他有所計劃。所以王爺要召見你,問你此事。我是洛陽辛姨娘的心腹,辛姨娘曾說受你恩德,於是冒險來問你一句,你這般見王爺,是不是已經想好了該如何應答?”
郅輔愕然道:“我從來都不知道張方要謀反,更別提與他密議云云,這如何是好啊?”
畢垣故意驚訝萬分地低呼道:“我都是見在辛姨娘的面上來提醒你一句,你怎麼還敢瞞我!我倒是自找苦吃,怕是要被你帶累大禍臨頭了……”
郅輔指天誓日,差點高聲賭咒。畢垣忙掩住他的口,微笑道:“好了,是我的不是。平素就知道你為人坦誠,是以姨娘秘密囑咐若有一日您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定要幫襯。王爺說,張方謀反是實。你如果真的沒有聽說,倒也罷了,但王爺要問你時,你若不順著王爺的意思答應,那就要招致禍患。王爺更要疑心於你,到時候我就沒有法子再保全你一家老小的性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