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場政變雖然不是沒死人,可是對比以往血淋淋的政治鬥爭,算得上天使了,八月十八,李忠命人將高宗李治的靈柩從西域遷回來,在昭陵九嵕山下徵用以王墓作為帝王陵正式將李治安葬,埋葬了前代皇帝,他的帝位也算是徹底穩定了,華夏也開始了唐中宗李忠的統治時代。

  只不過歷史上由武則天修建,首個安葬了兩位皇帝,氣勢無比恢弘的乾陵,這個時空卻是徹底湮滅了。

  繼位之後的朝政幾乎還是王薔總攝,一上台王皇后就廢除了不少李捷留下的改革收買了人心,並且吳王李恪親自赴長安朝拜以及關中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關,七天平定曹王明以及魯王李元夔的叛亂,都極大的鞏固了李忠以及王薔的地位。

  權利調整一直持續到次年年初,疲於奔命的大唐各地權貴們才一點點反應過來,似乎一切都是有預謀的!西唐皇帝李捷突然爆發的新政,突然要南巡,而且幾乎帶走了所有京師來的官員,還有昭陵怪異的兩帝並立,似乎一切都在顯示李捷早早就在為王薔母子鋪路。

  可最大的疑點是,李捷腦袋被門夾了還是喝酒喝多了?他父親李世民打倒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之後可是連襁褓里的嬰孩都斬殺以絕後患,這為主倒好,好不容易打倒了自己畢生的政敵,最後卻又把他兒子扶立上了皇帝寶座!

  李捷是不是三炮?

  不過還是有些親歷者,有心人從整個事件的開端看出了些端倪,十年前李捷曾經住在王皇后的麗正殿一個月有餘,旋即就有了太子李忠,這一次,又是幾乎王皇后一手將關中奉到李捷手中,這其中的貓膩可太大了!

  當然,想通了的也不敢說出來,更不要說求證了,此事依舊成了大唐歷史上三大疑案之一。

  另一頭,回了京師的李捷卻也沒過上他想像中垂拱而治的昏君腐敗生活,幾乎剛到京師,帝國西疆就傳來了警訓,維京人,伏爾加河流域一些野蠻人部族數萬人包圍了君士坦丁堡,而李讓手裡忠勇八衛主力五萬多人幾乎全軍覆沒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僅剩下三萬三個衛和一些靠不太住的地方府兵既要守衛君士坦丁堡,又要照看小亞細亞到大馬士革漫長的國土,顧此失彼。

  阿拉伯部族與埃及人趁機謀反,帝國在西方的盟友神聖羅馬帝國新任的皇帝虔誠者卡洛曼的態度也曖昧起來,辛苦打下的大半國土已經到了處處冒煙的程度。

  原本以為大唐那一戰已經是畢生最輝煌也是最後一戰的李捷不得不又披上戰甲。

  輕騎一萬出京師,沿途不斷聚攏軍團,招攬盟友,半年時間抵達大馬士革時候,李捷已經又有了十五萬大軍,重新在大馬士革與麥加,耶路撒冷王國,葉門與阿曼的伊瑪目,國王,蘇丹定立盟約,安撫了阿拉伯半島之後,李捷率軍再次渡海,直奔君士坦丁堡。

  在金角灣登陸,閩唐大軍當月就把圍困君士坦丁堡一年之久的維京蠻族聯軍擊潰。不過這一次,暴怒的西唐皇帝幾乎是當著全軍,還有大主教,大伊瑪目,宰相元老的面,狠狠抽了留守君士坦丁堡的共治皇帝李讓一個耳光。

  從用金銀收買維京人跟自己出征之後第二個月,李捷就下令,自己不在這段時間,由李讓統領忠勇八衛,務必要把維京人這個禍害歐洲幾個世紀的兇殘民族消滅在萌芽,可是他倒好,老毛病犯了,講求什麼王者之師,輕易相信維京部落的投降,在裡應外合之下葬送了帝國主力。

  直接把李讓從共治皇帝貶為了將軍命他軍前贖罪,李捷自己坐鎮君士坦丁堡,與整個歐洲掀起了足足長達三十年,曠日持久的大戰。

  殘酷的戰爭先後經歷了北歐討伐戰,神聖羅馬帝國背盟,與教皇勾結進軍義大利,進軍巴爾幹,猝不及防的唐軍丟城失地,在戰爭發生的第十個年頭再一次被基督教聯軍打回君士坦丁堡的攻防戰,氣暈了的李捷從大唐迎回了已經被囚禁長安十年之久的查理馬特與丕平父子,公布了當年虔誠者卡洛曼與自己盟約,在西域葬送整個法蘭克大軍的機密,一時間卡洛曼又是威嚴掃地,在閩唐支持下,查理馬特在柏林起兵,整個歐洲又陷入了內亂當中。

  華夏衍聖八年,已經持續了十五年的大戰暫時告了一個段落,查理馬特戰死後,繼位的矮子丕平迎娶了閩唐七公主李麗質為唯一皇后,並在境內宣揚他在長安時已經接受的儒教,終於暫時的結束了戰爭。

  東方皇室的血統還有儒家文化,頭一次在這極西之地綻放出了絢爛的花朵。

  十五年時間,無數東方民族組成大唐遠征軍被調遣到西方戰場,一輪新的民族融合進行的如火如荼,可是到底沒有征服北歐,已經打的身心疲憊的李捷再一次把帝國西部交給李讓去統領,自己帶領妻妾親眷向溫暖的京師返回去。

  終於有時間好好停下來欣賞一下自己畢生心血所建立的帝國,李捷一路慢行,沿途欣賞著兩河流域的美麗景色以及他所創建的新人文景觀,可仿佛生來就是勞累的命,打仗時候再怎麼風餐露宿折騰折騰都沒事,可是一旦閒下來,毛病卻糾纏了過來。

  帶著幾個夫人去看在底格里斯河新挖掘出來的灌溉運河,意外的淋了一場雨,李捷一下子就病倒了,等待車隊急急匆匆奔回泰西封的時候,卻已經來不及了。

  誰都想不到,征服了大半個世界的皇帝居然會以這麼一個方式謝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