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況是夏公呢?

  於是叔孫通就糾結起中原儒生士人,讓他們參與進來,制定祭拜的禮儀,說是參與,其實都是他按照夏公的需求拿主意——因為夏公要在從宋地南下陳地時,先祭陵而後入城,時間很緊張。

  七月十五,祭祀的這一天,夏公的一萬親衛早已將太昊陵圍得水泄不通,雖是傳說,但城北還真有座如山般高大的陵阜,至於裡面埋的是不是太昊,天知道,反正有了周、陳、楚官方背書,在此立廟,每年祭拜,不是也是了。

  在等到夏公後,叔孫通便說起了此事:

  「最初的墓冢可沒有今天這麼高大,只不知從何時起,民間傳說用家鄉的土給人祖添墳,可以生兒育女,免除災禍。於是,前來朝拜的男女都要從家鄉帶來一袋黃土,撒在墳頭上。久而久之,伏羲墓便有了山丘這麼大。」

  中國人的信仰,果然很真實。

  黑夫大笑,末了又突然問了叔孫通一句話:

  「靈麼?」

  叔孫通一愣,旋即想起,攝政東來前,夫人已經有孕,如今也已七八個月了吧,他立刻道:「據說很靈。」

  「我過去曾隨夫子入內,這裡面有一求子石,上有一個明顯的孔狀,過去有這樣的說法,想要男孩便把手指放進去向,左轉三圈,要女孩向右轉三圈,而後,將手再放入袖中,便能應驗。」

  黑夫道:「若真如此,當年東門豹便應來試一試。」

  又笑道:「當然,現在也來得及。」

  聽上去,他好像是「幫朋友問的」。

  但在稍後,在後世淮陽「擔經挑」的前身,那奔放激昂的祭祀巫舞中,黑夫卻悄悄將手指,放進了讓衛士事先檢查過三遍的求子石中。

  又向右,轉了三圈,喃喃道:

  「這次,希望能生個小公女……」

  ……

  「太牢之祭,告慰羲皇。

  五百春秋,必有明王。

  季世多事,夏公東出。

  再統天下,除暴安民。

  今於宛丘,並奏華章。

  老樹羽去,新宇輝煌。

  不腆之儀,伏惟尚饗。」

  隨著太牢獻上,冗長的祭文總算念完了,今天的儀式,是叔孫通全權負責的,他對黑夫說過:

  「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及六國儀雜就之。」

  而這典禮,也的確以周禮與秦、陳、楚之禮雜糅,算是都兼顧到了,看得中原儒生士人不住點頭,認為得體。

  入城前舉行祭祀太昊的儀式,一方面是強調這位「繼業者」不僅繼秦之業,也繼三皇五帝的正統性,足以讓陳地士人明白其願意入鄉隨俗的善意。

  但普通人,卻是全然看不懂的,所以在典禮結束後,黑夫進行入城儀式時,特地換下祭服,換上了另一身衣服,在相迎的三老面前晃了一晃。

  只這一露面,便足以讓淮陽人驚愕。

  「我沒看錯罷……」

  本來對秦人抱有仇恨的淮陽御夫莊賈,遠遠看見夏公那巍峨的高冠後,有些吃驚:

  「他穿著的,居然是楚服!?」

  ……

  陳地雖被攻克已半月之久,但依然有些動盪,楚人純粹是被武力壓制住,一向注重安全的夏公,自然不會多露面,只是入駐淮陽後,頻繁邀請當地士人去商議,要如何以陳郡陽夏人,郡尉吳廣等人為首,組建新的郡府。

  所以解釋夏公用意的使命,依然落到了叔孫通身上。

  「汝等沒看錯,夏公穿的,的確是楚服。」

  在召集陳地三老、士人的宴會上,叔孫通如此為黑夫背書。

  「夏公本就是南郡安陸人,亦西楚之地,言荊楚之語,與陳人乃是同鄉也。他素來節儉,平日裡燕居時,穿的是短制楚服,今日特地穿上長制楚服,冠楚冠,是因為進入陳地,特地入鄉隨俗也!」

  「入鄉隨俗?」

  陳地父老都有些驚訝,當年秦始皇帝入陳,可是以征服者姿態進來的,這位夏公,倒是有些與眾不同。

  又聞叔孫通全程只言夏,不提秦,這群有產者的排斥之心,遂淡去不少。

  而在宴席之上,叔孫通如此描述夏公對陳地,或者說,對楚國,對六國之地的統治計劃:

  「齊政修教,因俗而治!」

  第1009章 博弈

  「齊政自是必然,古人云,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被項氏和少數楚國大貴族昭、景、屈復辟的楚國,必須滅亡!這天下,只能有一個中央!由夏公秉政的朝廷!一個國家,一種度量衡,一套律令!」

  這套說辭從一個儒生嘴裡說出來怪怪的,但黑夫已經明白了,跟鄉賢打交道,就得派叔孫通這種「大儒」去忽悠。

  「還是要復用秦始皇之律令啊……」

  陳地父老的代表們面面相覷,過去十多年裡,他們可受夠繁密苛刻的秦律了。

  「不然。」

  叔孫通卻搖頭道:「秦始皇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之故也。夏公也嫌秦始皇、胡亥時律法太苛太密,故令法吏攈樜秦法,廢其過於苛刻難行者,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如今御史府尚在損益,到了攝政二年,便要推行了!」

  他描述那新的《九章律》里令人心動的部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