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昌稍慢一些,但畢竟早年是做過泗水郡卒史的,字也不錯。

  寫完一篇,二人交換,點點頭,又繼續在紙上「交談」起來。

  李靈哭笑不得,卻見二人交流的,是關於成都的布防問題,為了效率,遂讓人將地圖拿來,由他來講解算了。

  「二位將軍。」

  「成都形制,與秦武王時無二,分少城、大城。少城在西,便是官署所在,大城在東,居住黔首商賈。」

  「城門有八,其中大門為二,皆在大城,北曰咸陽門,南曰江橋門……」

  之所以叫江橋門,是因為出了南門,在其西邊、南邊,便是成都最重要的兩條河,郫江與檢江(府河、南河),河上有七座橫跨江水的木橋,方便商賈行人出入城邑市肆。

  「大父為郡守時,穿二江成都之中,築七橋以為便,又因城內之市太小,擠占里閭,遂將集市遷至兩江之中的空地,是為新市。」

  這新市位於當時成都近郊,以「二江」為界,橋為門、喉,便於控制管理,也方便貨物從水路往來。每天按鼓聲,按時開市與閉市。

  「故曰,兩江珥其市。」

  這就是這時代,成都的格局,「城」像人之頭部,而「市」像一隻珥飾,安放在城外南邊緊臨的「二江」之間。

  李靈自己做官時,又奉常頞之命,鑿了石犀溪穿過兩江,以連接檢江以南的錦官城、車官城兩座官營工坊,讓新市成了梁州地區最大的貿易中心。

  本地的農夫們通過市場賣出大量餘糧,換回自己需要的鐵具、食鹽等。商賈則以糖、鹽等物,從蜀西的氐羌部落處,換回大量牲畜和皮革,笮馬、旄牛,銷售到成都。南方的西南夷帥長們則在戰爭和攻殺中為成都提供另一種貨物:奴隸!

  天下商賈也雲集於此,將蜀地特產運往外部,五大拳頭產品是蜀錦、漆器、糖、井鹽、枸醬酒和奴婢,此外還有姜、丹沙、竹、木之器,在這進行的貿易,每天都能為蜀郡創造數萬市稅!

  黑夫在任命李靈為蜀郡守時說得很清楚。

  他需要的不是一個殘破凋敝的蜀郡,而是能不斷產出大量糧食,並創造財富的大後方。

  所以,小陶和周昌需要派兵維持這裡的秩序,不但要守住城池及各們,還需要維繫市場,讓蜀地人安心,儘快從政權交接的動盪里恢復,源源不斷為關中輸血……

  和過去百年間,蜀郡做的事一樣。

  除了城邑市場,那些蜀郡的重要資源點,也得分兵控制。

  周昌仍是寫字交流:

  「巴郡兵浮江而來,江陽(瀘州縣)至資中(資陽縣),兩岸蔗田工坊皆安然無恙。」

  這就能保證糖業繼續運轉,隨著南郡幾乎全民皆兵,頂多能保證糧食不絕產,手工業必將受影響,蜀郡或將取而代之,變成全國的產糖中心。

  「我將南行。」

  小陶則指著地圖上兩個縣,那是接下來必須控制在手的目標。

  「臨邛。」(邛崍縣)

  「嚴道!」(滎經縣)

  這都是李靈當年曾戰鬥過的地方,他曾去當地勘查,通笮汶井江,經臨邛與蒙溪分水白木江,都是為了方便開發這兩處大礦山。

  ……

  「臨邛有鐵山。」

  李靈尤記得,秦始皇滅趙那年,蜀郡臨邛發現了大鐵礦。

  而始皇帝也使趙國邯鄲的鐵匠世家卓氏遷蜀,大多數遷虜都希望不要走太遠,爭相賄賂蜀吏,得以安置在葭萌關,唯獨卓氏卻認為葭萌狹薄,居民又眾,以後日子恐怕不好過,而成都人雖眾,但他們這些遷虜地會為人所欺,長期處於下層,反而請求遠遷。

  於是卓世被安置到了臨邛,利用自己的手藝,如今已當上了鐵官。

  一同被安置到臨邛的,還有關東冶鐵家族程氏,有了這些人技術支持,臨邛鐵官,也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冶鐵中心。非但滿足巴蜀漢中,連關中亦需仰仗。

  如今黑夫將與六國虎爭天下,而關中無大鐵山,兵器冶鑄,恐怕要依靠蜀郡和南陽、衡山三地了。

  至於嚴道,則有一座大銅山,所蘊含的礦藏究竟有多少無人知曉。只知道從古蜀國的蠶叢氏開始,蜀人就為了它,與周邊部族發生了無數戰爭,而開採後冶煉剩下的礦渣,漫山遍野都是。三星堆、金沙那些璀璨文物的銅料,多是來源於此……

  這是秦滅楚之前,整個秦朝鑄造兵器和半兩錢的主要原料來源,到了漢朝時,漢文帝的寵臣鄧通來此鑄錢,仍有諺曰:「鄧氏錢,遍天下」,可見其重要程度……

  黑夫已控制了衡山郡的銅綠山,又有江東不斷開採鉛礦,加上嚴道銅山,足以在戰爭前,將兵工廠的馬力開足,生產數以萬計的兵刃,鑄造數萬萬的錢幣……

  「但嚴道如今為嚴氏控制,其麾下有邛兵、僮僕上千,恐怕不易對付。」

  嚴氏是秦惠文王之弟,素有智囊之稱的樗里疾後代,樗里疾封於嚴,其子孫是在朝野影響最大的公族,遠的有前任會稽郡守嚴慶,近的有那個欲遊說常頞反黑的嚴今。

  隨著嚴氏一而再再而三與新政府作對,這個家族也被攝政判了死刑。

  只是李靈覺得有些可惜:「嚴君疾對大秦有功,族內一二人反對攝政,不意味整個嚴氏欲為亂。與其兵戎相見,不如讓我派吾子前去勸其歸順,如此便能順利接管銅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