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官令掌宮廷膳食、釀酒、種菜、食用珍禽野獸及獻四時果品,又有湯官令主供餅餌果實、酒釀之事。手下除了一眾庖廚、雍人、籩人、酒正、醢人等有專長的廚子外,還各有官奴婢三千人,負責買菜、剝洗、宰殺等事。

  之後三十多年,伊眾就專心在宮廷里炮製菜餚,對外面的事不甚關切,始皇帝晚年腸胃不好,僅食一粥,多由伊眾親自烹製,始皇帝去世時他也傷心了好一陣。

  「老朽再也不能為陛下烹粥了……」

  但他是個敬業的人,很快就擦去眼淚,繼續為新的皇帝服務了。

  胡亥年輕貪口,從小錦衣玉食,不但要求必取奇珍異獸,還要求每頓菜餚都得足九十九道,伊眾那陣子忙碌不已,太官令的花銷也在悄然上升。

  等到胡亥身死,一群操持南方口音的人沖入咸陽,掌管朝堂後,事情卻完全反了過來。

  武忠侯雖然號稱簡樸,但在伊眾看來,實是個挑剔而多疑的人。

  他不喜歡宮中華而不實的菜式,也不放心讓舊部吃御廚們的菜——這些庖廚世代為秦皇室效命,萬一誰偷偷下藥,將新九卿一股腦放倒怎麼辦?

  於是這南方來的田舍兒,做了一件混帳事。

  他竟讓自家從南郡帶來的軍廚女婢,在官署中開設了「食堂」,雜南北菜餚,以供百官就食,不論是武忠侯本人,還是兩千石的大吏們,每頓只提供三菜一湯,葷少素多。

  伊眾他們則被「請」出了廚房,終日能聽到厚重的鐵釜爆炒聲陣陣,油膩的味道散播而出,據說這是武忠侯最喜歡的口味,但也有人說,是跟蠻夷越人學的,真讓人痛心疾首。

  如此一來,數量龐大的御廚們,一下子就失業了!

  吝嗇的武忠侯,自然是不會養閒人的,一道命令立刻送到太官令手裡:

  「太官令、湯官令兩署,各發庖廚百人,奴婢千人至西河,協助內史東部都尉主持賑濟事宜,開設粥棚餅鋪……」

  聽完少府張蒼之令後,伊眾氣得渾身發抖,仿佛遭受了巨大的羞辱。

  「這是欲讓秦始皇帝的御廚們,去為一群黔首煮粥?」

  在伊眾看來,這簡直是對他們的侮辱!

  張蒼卻不為所動,說道:「王者食所以有樂何?食天下之太平富積之饒也。」

  「但如若天下饑荒,餓殍滿路,帝王就應當有撤饌之舉,以顯示與天下同心、體諒民情。」

  所以每逢天下遇到災害戰亂,帝王往往會降食以顯卑敬。

  只是始皇帝很少有這樣的時候,胡亥更一次都無。

  張蒼嘆了口氣:「倘若明君在位,定會這樣做,武忠侯,只不過是在代行天子本該做的事罷了!」

  伊眾仍不願屈從,固執地說道:「小廚去做即可,豈能讓宮中大廚屈尊?」

  張蒼卻不以為然:「小廚之道,飽一人。故狄牙之調味也,酸則沃(澆)之以水,淡則加之以成,水火相變易,故膳無鹹淡之失也。然只為討好桓公一人,故小也。」

  「大廚之道,飽天下。故伊尹以烹鼎鵠羹入諫成湯,為宰,教民五味調和,創中華割烹之術,開後世飲食之河,治國如烹小鮮,後世稱聖賢,故為大也。」

  「大官令,你以為皇帝煮粥為榮,卻以為天下飢腸轆轆的百姓烹食為恥。以為自己是天下聞名的大廚,在我看來,不過是小道耳!」

  說罷張蒼不容分說,手朝外一比:

  「若不肯做此事,那便請離開罷!」

  伊眾說不過張蒼,卻又脾氣大,遂當場摘掉了自己冠帶印綬,扔在地上,一怒出宮。

  張蒼撿起那印綬,彈去上面的灰塵,嘟囔道:「我少府,又為國家省了千石的糧食……」

  言罷抬眼,掃視剩下的人,胖臉上露出了笑:

  「還有誰?」

  ……

  湯官令就沒伊眾的骨氣了,戰戰兢兢地應下了武忠侯的命令。

  他們兩署過去常隨秦始皇帝出巡,負責沿途膳食,隨時都做好了離開咸陽的準備,不過數日,便準備妥當,在軍隊護送下,兩三千人與咸陽倉中發出的最後一批陳谷一同出發,很快便抵達重泉城。

  重泉如今幾乎變成了一個難民營,失去家園的西河人居住在北伐軍故壘里,他們的田舍被六國燒掠一空,流離失所,在來年開春前,只能靠官府賑濟過活。

  上萬青壯組成一支「西河軍」,日夜訓練,期待著對六國的報復,但老弱婦孺就只能在重泉等縣居住,人數達數萬之眾……

  太官令只有那些最優秀的庖廚才有資格為皇帝和嬪妃做菜,其餘人則都做些打下手的活,甚至要給宮中奴婢製作簡陋的飯食。

  所以做民間陋食,也不至於無從下手,很快就熟練起來。

  燒火的燒火,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庖廚望著外頭不斷探頭往裡看的難民孩童,搖了搖頭,往黃橙橙的粟米里,又加進綠油油的葵,再多一點彘的膏油,撒一把鹽,想了想又撒一把,加水時,則少了兩升……

  半個時辰後,釜中粥已熟,在軍隊維持下,西河難民規矩地拿著木碗來領每日飯食,看到粥比往日更厚,還有點油花,不禁大喜。

  狼吞虎咽吃了一些,更瞧見今日供應食物的人眼生,問了問小吏後,竟被告知,都是皇宮裡的庖廚,當場就愣住了,連放進口中的粥都來不及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