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其實,敢據其名乎?君侯肯定是這樣想的罷,像秦始皇帝一樣,靠統一天下來贏取帝位,這才是王道!」

  ……

  但這並不意味著,過渡期的「攝政」可以隨便亂來,不符合禮制!

  陸賈打定了主意,次日去向黑夫述政時,便下拜道: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臣敢言之,今君侯以太尉之職攝國政,實在是名實不符,不倫不類!」

  「哦?」

  黑夫還以為這群傢伙又要急匆匆地來勸進了,目光從厚厚的文件里抽離,看向陸賈,笑道:「奉常剛剛上任,主持朝堂禮度,第一個要規正的人,卻是我啊?」

  陸賈卻絲毫沒有退讓,肅然道:「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實辨,道行而志通,而慎率民則一焉,君侯之位不正不穩,天下諸事亦難正,臣不得不說。」

  見陸賈如此認真,半步不讓,與先前的圓滑中庸大為不同,好似當上奉常後,換了個人般,黑夫也只好正襟危坐:「你說說看。」

  陸賈此來是做足了準備,侃侃而談道:「臣歷數周時攝政,第一次攝政,乃是周成王時,時周公為太傅、太公望為太師、召公為太保,周公以太傅職攝政,踐天子位。」

  「第二次攝政,乃是周厲王出奔後,周定公為太傅、召穆公為太保、共伯和為太師。共伯和以太師位攝政,踐天子位。」

  「君侯若欲名正言順,便必須踐位,受百官之拜,如此,攝政方能行天子之權!」

  眼看黑夫沉吟不語,或許是在思慮時機不夠成熟,會引發動盪,陸賈才話鋒一轉:

  「就算君侯暫不踐位,也當在三公之上,增設一上公,爵為國公,職則取太傅、太師、太保之名,如此君侯之位,方能凌駕於百僚之上,正上下之儀!」

  「太傅、太師、太保……」黑夫摸著下巴:「你以為哪個最合適?」

  「臣以為,太師為妥!」

  陸賈推薦的,是「太師」之稱,以表明武忠侯攝政而天子缺位,是效仿共伯和以太師之位行政,有古制可依。另一層含義則是如師尚父般,既是最高統帥,又為執政之人。

  這時候,與陸賈一同前來,身為太祝,負責規範禮儀的叔孫通卻說話了:

  「奉常此言甚妙,國中徹侯太眾,難以顯尊者,是時候效仿周政,在侯之上,增設一上公之爵,以彰顯君侯之位了。」

  既然黑夫鐵了心要攝政而不立刻取代秦朝,他們作為禮官的,也只好拼命為這一特殊制度尋找依據,彌補遺缺了。

  叔孫通贊同在二十等爵上加一「公」爵,以凸顯攝政的地位。

  但卻反對師、保之類的稱呼。

  他振振有詞:「師者,范也,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保者,輔弼帝王及王室子弟也,必社稷先有君王居位,方能有師有保,奉常此議,恐怕不妥。」

  陸賈卻笑了,光論禮儀,他不一定比世代學儒,乃孔門嫡系弟子的叔孫通嫻熟。

  但陸賈高明的地方,一是他心懷更大的理想,二來,在於他更了解黑夫,洞悉了黑夫未曾明說,但一直在為人做事上,力行的事……

  這也是,他陸賈能位列九卿的原因!

  陸賈朝黑夫長拜,擲地有聲:「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三代禮俗各有不同,名稱職位多有偏差,亦有創舉,既然如此……」

  「太師,為何非得是君王一人之師?」

  「為何,不能是天下人之師!?」

  ……

  第0923章 三座大山

  上任才第二天,奉常陸賈就打響了他苦心謀劃的「定禮」第一炮,要動用儒家之長,為黑夫這看上去不倫不類的攝政體制正名。

  而作為最受黑夫重視的經濟部門,治粟內史蕭何也有得忙。

  南方之勝,在蕭何意料之中,但他未曾想到,素來沒有軍功的自己,竟然會被黑夫定為「北伐文臣第一」,不但升爵至駟車庶長,更榮登九卿之一的治粟內史。

  許多年前,蕭何曾被泗水郡監御史評定為政績第一,欲推薦入朝為官,卻被蕭何拒絕。

  但這次,蕭何卻一接到任命就匆匆趕路,抵達咸陽後,向黑夫稟報說自己「誠惶誠恐」。

  黑夫則寬慰他道:

  「余與王賁相距江漢、南陽歲余,北強而南弱,然蕭何鎮撫江陵,常發父老遣軍補缺,前線十數萬人,輜重糧食仰於江漢,汝又轉漕荊州,給食不乏,此大功也。」

  陸賈為黑夫遊說巴蜀,可謂南北戰爭戰略上的轉折點。

  而陳平、徐舒為黑夫占了兩處邊角,為夾擊六國群盜埋下伏筆。

  但他們的功勞,都趕不上蕭何。黑夫很清楚,若無蕭何統籌得當,讓南郡在戰時還能豐收,並源源不斷動員南人加入戰爭,自己就算能頂住王賁那幾波攻勢,但絕不可能這麼快入主咸陽。

  既然政權重心已轉移到關中,那自然要將蕭何調來,繼續發揮特長。

  蕭何所任的治粟內史,主管國家田租和各種錢物的收支,也被稱之為「計相」,其下有太倉、籍田等五令丞,負責全國郡縣上計和「量入為出」,也就是國家預算。

  蕭何甫一上任,就吃了個下馬威,但朝他擺威風的不是屬下,而是飄紅的赤字,以及岌岌可危的國家財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