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次叔孫通總算過關了,黑夫滿意地點頭道:「傳抄分發下去,要教三軍知道自己這一戰,要為何而戰!」

  「更要讓全關中的故秦人知道,在此危急時刻,又是誰,在力挽狂瀾!」

  就這樣,檄文被書吏傳抄,發放給各百的軍法:

  「賊等自處於安富尊榮,而視關東被脅之人曾犬豕牛馬之不若。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郡縣五千餘里,所過之野,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所過之邑,常屠戮殆盡,血流滿城:襄邑之屠,死者萬戶,臨晉之屠,城無活口。」

  「項賊等常言,『秦兵為虎狼,屠我百姓,辱我社稷』,然王師破六國,非戰,未屠一城,六王,非惡,無妄誅一人,由此可見,彼輩為真豺狼也!」

  通過軍法官,檄文被一點點傳播,傳到了普通士卒耳中。

  「今奸佞趙高引狼入室,項賊等更欲盡滅始皇帝子嗣,六公子戮於大荔,十公主辱於夏陽,此其殘忍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憾者也!」

  「大秦君位空懸,社稷不可一日無主,本侯暫攝國政,奉天之命,統新、故秦人之師四十萬,並立東進,誓將殄此凶逆,救我被擄民人,復我西河之寧。不特為神祇公子雪被辱之憾,且為天下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

  「報仇!」重泉人李必、駱甲吼得震天響,在數日前重泉之戰里,死的不止是王氏的新家主,更有不少士卒,亦有當地人。

  通俗易懂的語言,沒有故作高深的引經據典,士卒們聽在耳中,也開始相互傳播:

  「以秦中百姓之助,討暴虐無賴之賊,無論遲速,終歸滅亡,不待智者而明矣,平亂有功之士,不論吏民刑徒,皆得巨賞。賊軍中從逆之人,有臨陣棄械,徒手歸誠者,罪輕一等,若爾披脅之民,甘心從逆,抗拒天誅,大兵一壓,玉石俱焚,亦不能更為分別也。」

  「本候爵名武忠,獨仗忠信二字為行軍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大河之水,幽有始皇帝萬古之龍魂,實鑒吾心,咸聽吾言。挽將傾,匡社稷,立賢名,在此役也!檄到如律令,無忽!」

  就在檄文傳遍軍營,並向周邊各縣散播時,被派到對岸的楊喜來報:「稟君侯,六國群盜正在撤退,留在大荔的後軍哨侯,已為我軍肅清!」

  號角和呼喊聲,響徹洛水西岸,也傳達了武忠侯的新命令。

  「濟洛!」

  「濟洛!」

  隊伍向前開動,浩浩蕩蕩,雖然叔孫通不敢說,但眼前的景象非要他形容,那便是……

  「予君侯甲兵二十萬,足以斬龍門,斷急流,無敵於天下!」

  ……

  第0915章 為何而戰?

  站在洛水東岸,楊喜能看到浩浩蕩蕩的秦軍在西岸排列,好似一塊塊方豆腐——這也是膠東傳過來的新事物,各部隊跟隨各自都尉,分批渡過幾座浮橋,又在東岸列陣以待,防備六國群盜反撲。

  楊喜等人,則是整個大軍的最前沿,分散在方圓百里內,偵察任何風吹草動。

  一名騎長攜帶軍令,縱馬而來,朝楊喜拱手道:

  「楊率長,君侯大軍已渡濟,李、駱兩都尉令吾等前往蒲坂方向查探敵情!」

  楊喜頷首,吹著銅哨,讓自己身邊游弋的屬下們集中起來。

  「向東,去蒲坂。」

  四蹄奔走,馬臀涌動,楊喜位於最後——這是騎兵行軍的慣例,作戰之時,他便要換到最前方去了。

  楊喜升官了,他原先只是一個管著五個人的「騎長」,現在卻因在藍田率先投誠,引發王離軍大崩潰的功績,連升兩級,成了統轄一百騎的「騎率」。

  過去半個多月,藍田的故秦降卒接受了北伐軍的改編,早在楊喜剛投誠過去時,護軍都尉季嬰便對他講了北伐軍的政策:

  「汝等棄暗投明,武忠侯令吾等竭誠而迎,今後不論故秦人,新秦人,皆是一家人。武忠侯對待投誠之兵,與南郡舊部並無兩樣,汝等只要盡力效命,自然前程無量,富貴有望!」

  當時見楊喜還比較拘謹,季嬰甚至安慰他道:「勿要有甚顧慮,汝雖年輕,然汝父輩也曾為始皇帝掃平六國,與武忠侯乃是不相識的袍澤,往後仍並肩而戰,同仇同澤!」

  於是那些天裡,楊喜等人就天天聽北伐軍的軍法官用飽含南方口音的雅言講課,讓他們「憶苦思甜」——憶胡亥當政之苦,思往日政治清明,大秦在始皇帝旗幟下百戰百勝之甜。

  一遍遍向他們強調,之所以會有這場內戰,天下人之所以受苦,皆是胡亥、趙高之過也。

  過了幾天,傳來了咸陽不戰而下,胡亥身死的消息,武忠侯完成了靖難,成了大秦攝政,並宣布了大赦、減租等一系列政策,秦地望風而降,這下降卒稍微安心。

  不過,當時五百長以上官吏被單獨隔離,並有謠言在軍中傳播,似是北伐軍欲將降軍官、兵分開,這讓楊喜等多了一層擔憂:大多數北伐軍吏南方口音極重,與關中人雞同鴨講,難以交流,往後連聽個軍令都要扯上許久,何況其他。

  但最終,黑夫只是將李良等裨將級別的替換閒置,都尉以下仍維持,這讓降卒不至於吏不知兵兵不識吏,稍加改編後,便成批拉到驪山,以看管十七萬刑徒。

  楊喜等騎兵則被集中起來,以彌補北伐軍車騎之不足,他們被集中到渭北,當時眾人多有腹誹,都想回家,還是武忠侯專門派了一批軍法官來,描述六國遺貴所率群盜,在西河所犯的罪行,以及宣揚接下來,他們究竟要「為何而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