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

  得了天子斧鉞,新的統帥已然出爐,王離帶著五萬上郡兵南下武關,與王賁舊部及武關都尉匯合。

  王離這三十來年,一直活在大父、父親的陰影下,自從他在伐匈奴之戰迷路失期後,軍中已有「虎父犬子」之說,儘管繼了「武城侯」之爵,躺成徹侯,但秦始皇帝在世時,王離一直不受重用,更有多事者給他取了「迷路侯」這樣的匪號,更言:

  「相比於迷路侯,黑夫更似繼武成侯兵法之人。」

  王離就這樣鬱鬱不樂地過了七八年,直到二世繼位,才給了他執掌兵權的機會。

  對這機遇,王離很珍惜,而對手又是黑夫,這讓王離越發想證明自己。

  「挫黑賊之氣,復王氏之譽,扶邦國之危,在此役矣!」

  如此想著,王離努力擺出少時見大父、父親為將的威儀,板著臉,一番下令後,肅然道:

  「讓公輸讎來見我!」

  ……

  站在王離面前的禿頭工匠名為公輸讎,是魯班之後。

  魯班後人世代為木工匠人,居於被楚國征服的魯地。秦一統天下後,征公輸氏入少府為工官,在墨者徹底與秦官府決裂,被清繳乾淨後,公輸氏的匠人遂成了少府最後的王牌。

  王離很有大軍統帥的架勢,問這禿頂的匠人道:

  「我聽聞,數百年前,墨子曾與公輸班在楚王面前較量,公輸班為雲梯,墨子御之,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欲)有餘……」

  「如今黑賊麾下亦有墨者,已在製作攻城器械,不日便要來攻,公輸讎,汝能御否?」

  昔日是墨守魯攻,而今日,歷史卻開了個大玩笑,雙方位置易換,變成了墨攻魯守。

  公輸讎卻自信地說道:「世人常言,墨者善守,公輸善攻,的確如此,但那是兩百年前的往事了。墨者雖然入秦,助秦一統天下,但常拘於非攻兼愛之議,對攻城之術一直不甚重視,遠不如我公輸氏。但這十年來,小人在少府,得以盡觀墨翟《城守》諸篇,墨者守御之術,我已無所不知!」

  接著,公輸讎便引著王離,指點起他這月余來在武關所做的禦敵準備。

  「函谷關,百二之險也,兩人守關,百人難越。武關雖不如函谷,然亦是十二之險也!」

  「將軍請看,丹水之谷,越往西北越窄,而武關便設在最窄處,北依少習,南瀕丹水,西為商於,僅東面禦敵。關城有大石為基,五年前,又用三合土重新修築,牆垣長兩里,高五丈,底厚三丈,上為兩丈,其中平地僅有一里,另一里延山腰盤曲而過,兩側崖高谷深,狹窄難行,完全堵死入關道路!」

  按照墨翟的城守之法,如果十萬敵軍列隊進攻,隊寬者不過五百步,中等寬三百步,短的五十步。

  眼下武關前狹窄的地勢,決定了進攻方無法展開太寬,不算攀爬山巒去仰攻的話,正面至多三百餘步,若投入更多人,反倒會前後擁堵攻城不力,城頭閉著眼睛放箭也能殺傷大批人。

  一架雲梯至多容三五人同時在上面,這也意味著,每一批沿雲梯蟻附而上者,不過千餘人,而城頭、山頭和牆垣加上幾座望樓,卻能站數千人,永遠以多打少。

  如此一來,就算南軍有兵力優勢,也無法體現,更別說其兵力比之北軍,還少了兩萬,雙方輪換攻守,最後耗盡銳氣的,定是攻方。

  說完紙面上的雙方實力後,公輸讎又開始為王離介紹細節:「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臨、鉤、沖、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轒轀、軒車,再加上飛石,不過十三種,小人已做好萬全之備。」

  公輸讎也不是吹噓,他的確將墨家的守城之術學了七七八八,針對不同的攻城術,都有對應御法:備城門、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穴、備蛾傅等。

  關前有早早挖好的壕溝和蒺藜,引丹水而過,作為護城河。城頭有渠答、籍車、行棧、行樓、斫、桔槔、連梃、長斧、長椎、長鋤、鉤鉅、飛沖、懸(梁)、批屈、弩廬等器械,專門用來應對各種進攻方式。

  又比如,最為脆弱的城門已直接用土石堵塞,又以巨木撐著,防敵破門而入。

  城頭每100步設有1亭,亭有亭尉現場指揮,配有「樓櫓」,類似巢車,上有巨大的木板遮蔽敵人箭雨,以防指揮官為敵人所傷,導致指揮混亂。

  而為了應付敵人夜間猛攻,還於城頭每2步儲存20把火炬,便於夜戰,隨手取火燒敵,插在女牆下的孔洞「爵穴」旁。

  又每5步1個灶方便燒火,配備沙石,燒燙之後從「爵穴」傾倒而下,可大規模殺傷城下擁擠之敵。

  有火就必須有水,一防敵人火攻,一防草料自燃。城上5步1瓦木水罐,可容10斗水,全城這樣的水罐共千餘個。

  從石階下了城頭,公輸讎又指著牆垣之後的一條條暗溝,有的還配備深深的土坑,埋著瓦缸,可容一名耳力好的「穴師」在內。

  「此乃幽溝,為防賊穴攻,掘地道攻城,不管彼從何處掘地,皆會為幽溝所阻,即刻堵塞,或者放火熏死道中敵軍……」

  此外,還布置著能發兩百步的飛石,以及海量蹶張弩材官之陣,可以保證火力不遜色於進攻方,這是王離從咸陽武庫帶來的增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