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是家父。」

  尉驚嗟嘆:「若春申君聽了令尊的話,搶先除去李園,恐怕也不會死於小人之手,死於棘門之外了。」

  朱成對尉驚印象大好,見禮道:「家父見春申君不肯聽良言,心知他必死無疑,便離開了壽春,來到邾城避難,只因當初正是家父相勸,春申君才善待朱氏一族,才到此不過數年,秦伐楚,取邾,吾等便成了秦民。」

  通過言談尉驚也弄明白了,正是朱成勸朱方一家舉兵助南征軍的。

  「上個月,吾等見對岸的鄂城慘遭亂兵蹂躪,吾等在鄂城的產業毀於一旦,衡山守卻坐視不管,江上浮屍不斷,今將軍奉武忠侯之命伐取邾城,若戰事曠日持久,吾等兩家所受的損失也越大。」

  朱方本是鄒國公族,朱成的祖輩則是魏人,客居楚地而已,所以他們對楚或者秦,感情都不是很深,最大的希望是在本地安居樂業,保全家族。

  「二位且放心,家兄舉兵,是為了靖國難,除奸臣逆子,誅惡弔民,不驚擾良民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種地的照常種地,都不會耽誤。」

  順便,他又為黑夫宣揚了減租焚券等事。

  這下二朱放心了,秦朝,尤其是地廣人稀的江南鮮少佃農,因為理論是土地屬於國有,不得隨意買賣,官府通過各層官員向所有百姓黔首收租子,減租對當地豪長大族來說,是好事而非壞事,他們當然舉雙手歡迎了。

  雖然不知道南征軍能不能成事,會不會很快遭到朝廷鎮壓,但起碼要把眼前這一關過去了,對尉驚提出的「借糧」之事,在朱成勸說下,朱方也一口應承下來,獻出糧食兩萬石,並一再推讓,說是不用還了。

  尉驚卻固執地給他們寫了「借條」。

  「家兄說了,南征軍是義師,不拿百姓一針一線,二位勿要讓我為難!」

  ……

  「這朱成倒是個識時務者,我可以向仲兄推薦他,助吾等治理衡山。」

  等到次日,尉驚處理完以上諸事後,軍正怒卻來喊他去開會,原來是安圃追擊敵軍殘部,從東邊回來了,西面的江陵也送來一封武忠侯的信來。

  「兄長,捉到九江郡尉了麼?」尉驚年紀偏小,黑夫的部下們,他都要以兄事之。

  安圃坐在榻上大口喝著水:「九江郡尉慌不擇路,帶著三千殘部進了大別山的丘陵,我也懶得再追趕。」

  大別山脈連綿數百里,是江漢和兩淮的分水嶺,亦是衡山、九江兩郡的地界。先前馮毋擇為了鎮壓南征軍,調了九江郡八千人來,結果在一半交待在了江陵戰場,另一半也損失不小,東門豹占領邾城後,九江郡尉見大勢已去,遂逃。

  「葛嬰呢?」尉驚一直對葛嬰毀掉鄂城的惡行念念不忘。

  安圃道:「葛嬰那賊子,太過機靈,向東占了蘄南鄉(湖北蘄南縣),我讓偏師去追,他也跑了,也進了九江郡地界……」

  這時候,抱著酒壺,癱榻上的東門豹好似活了過來,一拍案幾道:「軍正,君侯信中如何說?吾等要不要繼續向東進軍,把九江郡也替他打下來?」

  「不可!」

  怒打開黑夫送來的書信:「君侯已奪江陵,同時令諸吏分別略取當陽、夷道、夷陵、竟陵等縣,力求全取南郡。」

  「至於吾等這邊,君侯說了,占領邾城後,便不能再貿然分兵略地,否則每得一城都要留兵守備,南征軍就成了一盤散沙。且先派人去奪了西陵,為君侯祭奠兩月前在那殯天的始皇帝,再與收復安陸的季嬰、利倉匯合,將馮毋擇殘部清掃乾淨……」

  「敵不在東,在北!故吾等只取衡山,切勿越境進入九江!」

  兵力宜合不宜分,全據荊州,然後集中兵力,以應對朝廷接下來的大兵鎮壓,這就是黑夫的計劃。

  誰讓他做了出頭鳥呢……

  所以荊州以外?先讓各路草頭王們野蠻生長一段時間罷,好歹能幫黑夫分擔一下壓力。

  東門豹有些意興闌珊:「可惜,真是可惜,我記得,淮南壽春,可比衡山富庶多了。」

  安圃道:「九江郡恐怕也不復昔日繁華了,我追至蘄南時,聽說九江郡那邊,也有不少人得知武昌首義之事後,起兵反抗官府,誅殺秦吏!」

  「其中一個叫黥布的山賊,帶著一群逃亡刑徒,竟然把六縣打下來了!」

  「且讓九江郡兵,和淮南的叛賊們,狗咬狗去吧!」

  ……

  六縣(安徽六安)是春秋時「六國」之地,後來被楚所滅,與衡山郡隔著大別山,所以自縣之西南以迄於東北,皆崇山峻岭。

  當地秦吏和楚人的矛盾本就激烈,被捕為刑徒者不可計數。

  上個月,當「始皇帝死」的消息伴隨著武昌的第一槍響傳來,枷鎖已松,六縣人心思動。

  恰在此時,因為犯了逃亡罪,在大別山里打游擊的六縣人「黥布」,帶著一支隊伍殺了回來,這群亡命之徒勇不可擋,在城內輕俠配合下,很快就擊潰寥寥數百縣卒,攻占了六縣。

  隨之而來的,便是殘酷的報復。

  畢竟從楚國滅亡至今,他們已經做了十餘載亡國奴,受夠了秦吏趾高氣揚,將輕俠踩在腳下的日子。

  一場屠殺之後,縣令、尉、丞,以及一眾秦地移民的屍體,多達數十百具,都扒了衣裳,整整齊齊掛在城頭,其首級則堆在門外,做成了京觀,每每路過一個楚人,都會在此小便,對其加以嗤笑羞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