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劍雖好,可我眼下軍中更用得上的,卻是刀。」

  郭紹鍾愛劍,前些天黑夫要求鐵山鍛刀,他都不願參與,眼下只覺得劍受了侮辱,有些憤憤不平。

  「君侯,砍柴的刀,是低賤之器,豈能比得上劍?」

  黑夫笑了笑:「你曾用青銅劍來砍柴麼?」

  郭紹搖頭:「不曾。」

  「為何?」

  郭紹覺得這位君侯在明知故問:「青銅脆而易折,擊刺殺人還行,砍柴就過分了。」

  銅本來是軟的,軟到無法直接做武器,只有與錫結合後變成青銅,才是合適的材料。但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變得脆而易折,大力劈砍,很容易折斷。

  所以整個青銅時代,以劈砍為主的刀,只是曇花一現,頂多是撬貝殼、剝皮的小刀在燕齊流行,還漸漸演變成了刀幣。

  劍,無疑是最合適青銅的短兵,當之無愧的百兵之王。

  而在民間,砍柴的主力,也是銅製的斧斤。

  直到鐵器時代來臨,這種情況開始改變,雖然軍中還是順著以前的慣性用劍,但在民間,做工粗糙的鐵柴刀,已經悄然出現。

  尤其是在南郡、豫章、衡山、長沙等地,近年來,種植園主們為了讓奴隸砍甘蔗,一種長肋,上寬下窄,沒有刀尖的砍刀蔚然流行,形制頗似後世的景頗刀,郭紹來此數年,自然也見過。

  「你用鐵劍砍過柴和甘蔗麼?」

  黑夫似乎來了興致,就在這工坊里坐下,不緊不慢地與郭鐵匠聊起天來。

  「鐵劍如此金貴,怎麼能用來砍柴!」

  郭紹有些發懵,這位君侯是怎麼了,專跟砍柴過不去,他這侯爵,莫非是砍柴砍來的不成……

  「不錯,鐵劍金貴,好的長劍,百金難求,而我手下兵卒,何止數萬,總不能讓他們人人皆為百金之士罷?我……朝廷可養不起。」

  黑夫又問:「你鍛這柄長劍,花了多少時日?他們做一把刀,又花了幾日?」

  郭紹老老實實回答:「我用了一月。」

  一旁的鐵官也過來稟報,說平均算下來,每把鐵刀,只用了三五日。

  這是自然,從製作工藝來說,劍的要比刀難多了。劍是雙刃,身窄而薄,前頭很尖利,所以造劍的材質和冶煉工藝要求很高,不能太軟,也不能太脆,恰到好處才行。一把好劍,整個工藝下來,再鍛打百遍,起碼得花一個月,有的劍,甚至要一年半載……

  而一把老百姓也用得起的砍刀,好鐵用到單刃上就行,刀身較寬,刀背較厚,一般不會折斷,工藝馬虎點也沒事。慢則五天,快的話,兩三天就行,若能流水線批量生產,則更快。

  難怪後世有句話叫「十刀一劍」,意思是製造同等質量的刀和劍,造劍花費的時間是刀的十倍。

  為將者必須明白一點:和士兵一樣,兵器是消耗品,不是珍藏品!

  軍隊制式裝備,歷來都是以保證威力的前提下,選擇廉價、簡單、易大量生產的,這便是秦軍始終裝備青銅武器的原因。

  黑夫也一樣,他需要的,就是能夠量產,便宜,且能適應南方密林,不但能劈砍樹木藤蔓,還能隨時應戰的砍刀。不需它百鍊成鋼,不需它千年不朽,不需它削鐵如泥,反正對付的是赤身而戰的越人,再鈍的刀,砍上去也夠見血了。

  而且刀比劍上手快,就算在遭遇戰里,秦兵因為慌亂,將技法忘得一乾二淨,學秦始皇擊荊軻一樣,閉眼猛砍就對了。

  青銅被鐵取代是遲早的事,哪怕鋼鐵工藝尚不成熟,產量大,造價便宜就是最大的優勢。

  而歷史上,刀也遲早會取代劍,就像貴族君子被布衣莽夫取代一樣……

  最後,黑夫讓鐵山三個月內,制五千把砍刀,又令手藝不錯的郭鐵匠,為軍中將吏打制十柄好的佩劍劍,但又道:

  「造價雖有貴賤,但兵器並無高低之分,適合戰場,能殺敵的,就是好兵器!」

  ……

  黑夫為軍隊打制的武器,可不止一把叢林砍刀。

  離開鐵山後,他又順路去了一趟南邊四十里外的銅綠山,即使有水排煽風點火,光靠木炭煉出來的鐵質量依然堪憂,除了鐵刀外,其他兵器,依然以青銅為主。

  考慮到嶺南山林地帶,善攻襲埋伏,近身格鬥,長矛不易施展,除了鐵山的五千把砍刀外,黑夫又在銅綠山定製了一萬柄短劍,長不過一尺半,稱之為匕首也不為過,而且同樣是單面開刃,形狀頗似95軍刺,爭取人手一把。

  「屆時每個屯的裝備,以盾牌短兵為主,弓弩策應,少許長兵輔之,這配置,可比先前戈矛長戟合理多了。」

  敲定軍隊制式武器後,黑夫結束了行程,他不太想回鄂縣和武昌,決定繞個彎,走小道,直接往長沙郡方向而去。

  二月下旬,當黑夫一行人抵達州陵縣時,在武昌大營練兵的共敖,派人來稟報他一個消息:

  朝廷派的監軍,總算到南郡了!

  「哦?監軍是誰?」

  黑夫心裡暗暗吐槽:不會又是扶蘇吧?一回還好,二回也罷,若這次秦始皇還要讓二人搭夥,黑夫甚至都要懷疑,皇帝是想讓他倆在一起了……

  信使稟道:「這次來了兩人,一老,一壯。」

  「老者為倫侯公子成。」

  「原來是昌武侯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