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雛鷹畏懼百丈高崖,不敢張翅,反覆數次皆如此。這時候,老鷹便或啄或攮,將雛鷹從崖上推落!」

  「呀!」

  葉子衿吃驚:「這鷹也是狠心,若將這獨苗的雛鷹摔死了怎麼辦?不就無後了麼?」

  「若摔死,那便不是鷹了。」

  黑夫笑道:「這是為了逼雛鷹張開翅膀,既然它不敢飛,那便逼它飛!」

  雖然雛鷹一時半會找不到飛行的竅門,但懸崖下有很強的上升氣流,只要能張開翅膀撲騰幾下,至少是不會摔死的。

  說完塞北鷹鷲的故事後,黑夫道:「皇帝陛下就如那鷹父,扶蘇猶如鷹子。以我之見,陛下是在逼公子扶蘇,將他推出咸陽這舒適的巢穴,推下萬丈深淵,逼他飛啊!」

  要是想猜測皇帝的複雜權術心思,那還是省省吧,將自己的想法隱藏,等那些會錯意的「聰明人」一個個急匆匆跳出來站隊,是做君主的基本能力。

  可若是把秦始皇的身份看做一位「父親」,以黑夫對秦始皇、扶蘇這父子的了解,他這波操作的用意,卻不難猜。

  中國式的家長,講究的是虎父無犬子,驕傲的雄鷹,更想要一個真正的鷹之子。

  他們會對後代抱有期望,讓他們往自己認為「對」的方向走。

  皇帝對扶蘇的期望無疑是很大的,當年北征匈奴之前,秦始皇就召見黑夫,對他說什麼「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

  然公子王孫,未嘗目觀起一撥土,耘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

  軍旅之事亦然,若只聽聞千里之外的捷報,未嘗與大軍共同出征,聞金鼓震天,視狼煙滾滾,豈能知兵事之艱難,而明北逐匈奴之必要?

  這些事情,都是皇帝想要扶蘇知道的,希望扶蘇經歷這些後,歸來時,少些悲天憫人,少些虛偽之仁,變成一位剛毅果敢的公子!

  那次扶蘇當監軍,歷練顯然多於貶斥。

  但事情和皇帝想的不太一樣,扶蘇歸來後,的確更注重實際,少了些空談,但偏偏此子的固執,像極了秦始皇——目睹征戰之事後,反而更加認定,國雖大,好戰必亡。見到戍卒役夫的辛苦後,認為適當的鬆弛才是正確的治國之道。

  在對百家的態度上,扶蘇也與秦始皇持不同意見,屢屢進諫,讓秦始皇十分惱火。

  在秦始皇看來,鷹,當翱翔於天,不可一世,目越千里,統御全局,可扶蘇呢?目光卻悲天憫地看著地上的雞鴨小雀,甚至將心比心,這樣的人,豈能治國?

  於是,就像老鷹將雛鷹推下懸崖一般,這次任將,是秦始皇作為父親,給兒子扶蘇的最後試煉!

  他仿佛在說:「好啊,你小子天天在朕耳邊逼逼,這也不行那也不對,你行,你來!」

  說著,就一腳把扶蘇踹出了窩!

  扶蘇這會也一臉懵逼,卻不得不前往荒蕪的北疆,做一件全然陌生的事。

  是有些好笑,但黑夫想想就笑不出來,用幾萬條人命,給兒子試手,也太過兒戲了,但這做事的風格,的確很秦始皇。

  更何況,還加了楊端和、黑夫一前一後兩個保險,最糟的情況,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當然,這只是黑夫的猜測,但他覺得,與皇帝的想法,大概相差不大。

  他還對妻子解釋監軍和主將的不同之處。

  「監軍只需要監督糧秣,監督主將,不需要做出決斷,對扶蘇而言,並非什麼難事。」

  「但作為主將就不一樣了,那可是將幾萬條人命攢在手裡,遠征異域,會遇到無數艱難險阻,讓人焦頭爛額,需要臨時決斷,必須時刻考慮大軍的利弊。」

  黑夫帶過偏師,也當過主將,當然知道其中難處。

  尤其是,為將者,要收起自己的仁慈之心,慈不掌兵,若對士卒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別說打仗了,每天按時行軍都難。

  而有時候,主將的決斷,會讓讓一部分人生,而讓另一部分人死,所以必須硬下心腸,懂得取捨。

  若對敵人心慈手軟,可能會放虎歸山,反受其咎,甚至全軍覆沒。

  「陛下或許是希望,公子扶蘇在手握權力,肩膀上擔過責任和人命後,能學會去仁,識利,能做決斷取捨。」

  也是巧了,這次歷史上本不該有的東北之役,確實是再好不過的試煉副本了。

  考驗的不僅是扶蘇的心性,還有三點。

  「用人之能,外交手腕,還有對待叛逆的態度……」

  眼下,扶蘇應該在去往遼東的路上了吧。然而他要面對的情況是,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在短時間內,扶蘇必須在楊端和的指導下,認識手下的都尉們,進而了解他們的才幹:誰可靠,誰冒進,誰膽小,將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這是考驗用人之能。

  盛夏時節,大軍出征,抵達箕子朝鮮後,扶蘇要學會如何對待這個邊境小國。當然也可以一路打過去,但最好的選擇,是恩威並施,逼迫朝鮮服從,讓秦軍通過,並提供衣食,畢竟此朝鮮非後世朝鮮,乃是殷商後裔,華夏一脈。這是考驗外交手腕。

  到了滄海,面對曾參與刺殺秦始皇的小邦,面對流亡的反秦人士,皇帝的命令是:屠之!能否狠下心來,執行秦始皇的意志,殘酷毀滅那些「叛賊」,也是一項考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