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這群人學陰陽之術,卻不是為了像鄒衍叔侄一樣,探究物質構成,世界之大,以及歷史輪迴的原理。而是看到鄒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感到非常艷羨,便想將這理論作為自己的皮,為「致長生」做裝飾,最終目的還是撈錢、謀富貴。

  騙子不可怕,就怕騙子有文化,換皮後的方術士,吹牛起來一套一套的,在燕齊大為興盛,騙得燕昭王等人團團轉,歷史上,秦始皇也被他們忽悠了。

  只要方術士的目的還是招搖撞騙,黑夫便會繼續給他們挖坑,他可不願意,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膠東,在方術士搗亂下,將人力錢財用於無用之處!

  這個插曲很快就結束了,黑夫繼續他的導遊工作,為秦始皇介紹新法製鹽的工序。

  黑夫說,在制好滷水後,鹽工們會揪下一段海邊生長的叫做「黃魚茨」的灌木判斷滷水的濃度。若「黃魚茨」枝條漂浮在滷水水面上,表明滷水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濃度,可以曬鹽了。若「黃魚茨」沉沒到水底或懸浮於水中央,則表明滷水濃度不足……

  秦始皇隨意點了點頭,沒放在心上,倒是張蒼停下腳步,看著沉浮不定的黃魚茨若有所思。

  黑夫覺得,只要時機合適,給胖子灌輸密度、浮力等概念,他也是能接受並發揚光大的。

  但今日之事,簡單的可溶、不可溶就搞定了,殺雞何必宰牛刀。黑夫肚子裡的初高中知識,且先留著,等張蒼將前面的消化後,再一條條拋出來吧,這些東西,是用來對付方術士的好武器。

  「這只是一個提醒,一個警告……」

  一行人離開濾池時,黑夫瞥眼看向遭到冷遇後,尷尬地被秦始皇遣回行宮去的方士盧生、韓終二人。受挫之後,他們的背影,似乎也沒那麼仙風道骨了。

  「若彼輩仍不吸取教訓,還要在我膠東上躥下跳,裝神弄鬼的話……」

  黑夫心中暗道:「我就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走近科學》!」

  第0525章 取之於無形

  一路走來,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曬鹽的鹽田中,黑夫令工匠略加改造,開挖一些矩形的田畝,下以石磚為底,淺而廣,濾池處合格的滷水被工匠隸臣們用小木桶挑至此處,澆灌在鹽田裡。

  眼下正值午後,烈日炎炎,加上海風迅猛,滷水在不斷蒸發,鹽田底部已形成了晶瑩的鹽粒,待水分完全乾後,隸臣妾們又下到田中,用鏟子將鹽堆起來,每塊鹽田裡,都能積得半人高的鹽丘……

  這些鹽丘看著喜人,秦始皇讓人勺了一盞來看看,卻見著此鹽雪白細綿、品質純正,色澤竟不亞於安邑鹽。

  原來,先前的濾池鹽泥、竹蓆漏網,除了增加滷水濃度,還有一個用途,就是過濾海水中的雜質。故鹽田裡的滷水看上去十分潔淨,曬出的鹽雜質也較少。

  質量沒問題,那秦始皇關心的,就是效率和產量了。

  他便問黑夫:「以新法之淋鹵曬鹽,須得幾天?」

  齊人之所以煮鹽,就是因為單純曬鹽太慢了,且要看老天吃飯,一旦時間拖太長,驟雨降下,便前功盡棄,所以並不每個地方都適合曬鹽。

  黑夫稟報導:「刮壤聚土,漏竅瀝鹵,三日而功成!至於曬鹽時,則需要天時地利,看準日頭正盛時,讓滷水在太陽下暴曬至傍晚,便可得鹽!」

  所以總結下來,這法子居然只需要四天,五道工序!其速竟不亞於煮海!而成本卻比煮海低了不少。

  但黑夫也說,這種法子極度依賴天時,首先製作鹽泥,必須等潮退以後再曬,一般每個月有兩次潮漲的時間,每次約有五六天,所以每個月能曬鹽的時間只有半個月至20天左右。

  如果陽光不夠強烈,滷水出鹽率就很低,所以一年中曬鹽的最佳時間只有4月到10月,與煮鹽正好相反,這就意味著,要占用不少勞動人口從事此業。

  這是艱難的選擇,判定兩個法子的優劣,剩下一個標準:「舊法新法,產鹽孰多?」

  姜齊以煮鹽之法,從十月到十二月忙活三個月,得鹽三萬六千鍾,約合二十多萬秦石。

  田齊時,開闢了新的鹽場,產量增加到了三十萬石,其中膠東就產十萬石,但現在,因為種種原因,膠東產鹽卻縮水到了五萬石。

  在秦始皇想來,膠東能趕上先前的產量,就已經不錯了。

  但黑夫卻給了他一個大驚喜:「三十一年九月時,僅一月時間,這片鹽場便已得鹽2萬石!就算每年只曬半載,亦能得鹽至少12萬石,再加上其餘小鹽場,一年產15萬石,不在話下!」

  不僅產量比煮鹽多一半,成本也低了許多。

  張蒼隨身帶著小算盤,當即給秦始皇算了筆帳:「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如此,則五口之家,月食鹽15升。」

  15萬石,可以供應一百萬戶家庭,約五百萬人口。這就意味著,膠東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基礎上,還能額外解決四百多萬人的吃鹽問題!

  而且所產的鹽,還是質量較好的白鹽,不是夾雜了大量泥沙的黑鹽。這年頭的鹽,含雜質較多,許多地方的土鹽,須「澄去泥土」,曬乾後食用,一斗鹽里有兩升泥土實屬正常。

  這也是戰國秦漢之人吃鹽很重,人均達到45克,遠超後世標準的原因。一來是因為體力活重,二則是因為,吃進去的鹽分其實沒那麼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