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羞辱!」

  他們群情激奮,他們無能為力。

  空喊口號也是會消耗體能的,很快,夜色漸深時,腹中空空如也的群儒便各自散去了,不同於來時的意氣風發,他們都有些垂頭喪氣。

  這是自秦朝建立後,儒家最大的一次失敗。不過,除了周青臣、叔孫通等少數人外,絕大多數儒者,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滿腔憤怒地抱怨道:

  「秦始皇剛愎自用,不用賢良,一意孤行,果然是無可救藥的獨夫、暴君!真三王之罪人也,德行不足,也配封禪!?」

  ……

  PS:本章事例,參考《史記·封禪書》

  第0506章 儒法之爭

  「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是夜,預定明日要在泰山上演奏的樂章漸漸接近尾聲,諸臣隨奉常派來的禮官演練完封禪儀式後,各自回了行宮外的館舍休息,為明日正戲做準備。

  黑夫卻親自送廷尉葉騰至其舍,並攙著他下車。

  他遠在膠東,雖然與咸陽時常有書信往來,但一個來回至少兩月,很多消息都是滯後的,所以有不少事情,黑夫得當面向老丈人討教。

  葉騰也是得了秦始皇的差使,讓他去祭祀東泰山,故來遲。一載未見,葉騰似又老了不少,十年前那個在南郡殺伐果斷的郡守,已經變成了老態龍鐘的廷尉。

  唯獨眼中目光依舊犀利,而嘴裡的話語,更如同刀劍般鋒利,常一陣見血。

  「你以為,這只是群儒之間的派系之爭?」

  在屋舍內對坐後,葉騰嘿然:「旁人只看得見儒生相互指摘,惹陛下不快,卻未曾看到,右丞相通古君,卻在暗地裡推波助瀾。取消儒生議封禪之權,採用秦祭祀天地舊制,逮捕私鬥的老儒,不帶任何一個儒者登泰山,這都是李丞相讓人向陛下提議的!」

  「而那張蒼口口聲聲說不想捲入事非,恐怕也是明白,他的師兄,絕不會坐視群儒得志吧!」

  「婦翁的意思是,丞相也參與了此事……」

  黑夫回想起李斯這些天的表現:老傢伙多半是靜默的,很少對封禪發表看法。但事後一分析,李斯身邊的人每次說話,都正中儒生要害,也讓皇帝對群儒厭惡更甚,簡直是往死里整,最終導致了這場儒生的大敗局。

  葉騰很喜歡考校女婿:「黑夫,你說說,李斯身為高高在上的丞相,為何要與一群空談議論的儒生計較?」

  黑夫也一點就通,立刻想到了三個可能:「荀孟之爭、右左之爭、儒法之爭?」

  他知道,李斯、韓非、張蒼等人出自荀子門下,雖然荀子通常意義上被認為是儒家,尊崇孔子,但卻是儒家的異端。

  百家爭鳴,有五大著名的議題:天人之辯、人性之辯、義利之辯、王霸之辯、名實之辯。

  儒墨道法名,各家都在這五大議題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各有側重,有時候甚至完全相左,這基本體現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而荀子除了名實之辯外,其餘四個都與齊魯儒家、思孟學派大相逕庭。

  他說,與其戰戰兢兢地祭祀天,不如積極改造利用它;他認為人性本惡,而非善……

  三觀不同,怎可能談得攏,荀派遂被群儒抨擊為異端,荀子也不待見他們,諷之為腐儒、賤儒、俗儒。

  這場學術鬥爭雖是幾十年前的,但李斯如今掌控大權,給這些師門昔日的敵人下點眼藥,也實屬正常。

  至於「右左之爭」,這就涉及到右丞相李斯和左丞相王綰的恩怨了……

  葉騰微微放低聲音:「雖然陛下不喜黨爭,可你在北地、膠東這幾年,朝堂中的李黨和王黨,已變得涇渭分明。」

  雖然李斯越級成為右丞相,壓了王綰一頭,但王綰也沒有倒台。

  「學室出身的秦吏,基本圍繞在李斯周邊,而從東方六國故地來的賢良文學之士,則以王綰為首。」

  「說來有趣。」

  黑夫笑道:「婦翁,我沒記得,李丞相當年也是從東方來的士人,因為寫得一手好字、好文章才入了呂不韋府中做食客。後來陛下大逐客,他差點被牽連驅逐,靠著一篇《諫逐客書》名噪一時,當是時,關東之人都知是李斯讓陛下改變了主意,都很樂意拜見他……」

  「此一時彼一時。」

  葉騰示意黑夫再為他添點酒:「李斯此人,最擅長的事,便是捨棄。」

  「他從老鼠身上悟出了出人頭地的道理,果斷捨棄小吏身份,去蘭陵拜荀子為師。」

  「學會了帝王術後,他又果斷捨棄了母國楚國,轉投於秦。」

  「秦國朝堂即將出現變動時,他又捨棄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呂不韋,轉投陛下,成功從那艘要沉掉的船上跳下,登堂入室,飛黃騰達。」

  「現如今,他又擇陛下之所好,視咸陽為故里,秦人為鄉黨,早就忘了自己是來自東方的士人。再說了,天下一統後,地域籍貫已不重要,信法還是信儒最重要。」

  葉騰對李斯的分析很透徹,黑夫道:「所以歸根結底,這件事的本質,還是儒法之爭?」

  秦朝剛統一時,隨著秦始皇徵辟關東儒生七十餘人入咸陽,為博士,以備諮詢。從那時候起,朝堂里的儒法之爭就開始了。

  從上尊號的相互試探,到封建、郡縣說的分歧。最終以李斯提出的盡廢封建,不封尺寸之土被採納而告終,他的右丞相之位,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場鬥爭勝利的戰利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