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蒙恬選此詩,真正想說的話,是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伏生長見識了:「本以為秦將軍皆關西軍漢,粗鄙不識禮儀,不曾想,比我想的要好。」

  「羌將軍有李廷尉監軍,蒙氏雖是軍門,卻也是從關東遷來的,能文能武,蒙恬還制出了新的毛筆,會點詩書,何足怪哉?」

  叔孫通嘿然:「倒是接下來的北地隴西兵,尉、李兩位將軍,一個是老秦宿將,不喜詩書。一個出身低賤,不識禮儀,唱愷歌這一關,恐怕只能靠公子監軍想辦法了。」

  說話間,北地、隴西兩軍也一同登場了。最先露面的,是頭戴著飄灑紅櫻,上插鮮艷羽毛胄帽的隴西、北地騎從,他們穿著玄色的軟皮甲,披著絳色的戰袍,手持長達七尺的騎矛,佩戴黑鞘的劍,有的還配有弓弩。

  眾人騎的都是良馬,肩高六尺半,俊美雄壯。且為了今日的場面,還特地披掛了繪成虎紋的皮製馬甲,看上去十分整齊雄壯——此物當年城濮之戰時,晉軍曾使用過。

  稍後,則是押送匈奴俘虜的步卒,李信、黑夫兩位將軍的戰車被簇擁在中間。

  最後登場的,常常才是此戰的主角,誰功勞大誰功勞小,看皇帝的升爵自然明了。秦始皇還認為,這一戰,隴西、北地皆有大功,一同血戰匈奴單于,一同驅敵,所以當合為一軍,共同參加振旅之儀。

  兩軍站定時,天上卻又飄起了雪花,紛紛揚揚,落在他們的甲冑、刀劍、弓矢、戰馬,還有士卒的鼻尖上……

  但軍禮不會被這點小雪耽擱,不同於上郡、雲中兵拗口的古詩,北地、隴西兩軍按照黑夫的囑咐,高聲唱起了一曲簡單且新穎的調調!

  不止讓三軍提氣,讓皇帝眼前一亮,甚至連事不關己的儒生們,都被這首詩歌震得頭皮發麻!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

  PS:《周禮·春官·樂師》:「凡軍大獻,教愷歌,遂倡之。」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秦始皇時民歌》

  第0458章 好男兒

  「黑夫粗鄙之人,哪有什麼詩才,不過是當日見兵卒用命,單于乘夜潰逃,而李將軍又率輕騎追擊,何等壯魄。故有感而發,以此為愷歌,還望陛下勿笑。」

  黑夫倒是謙虛,李信和扶蘇卻道:「尉將軍讓士卒所唱之歌,倒是與實際相差無幾。」

  「通俗易懂好啊。」

  秦始皇對這首愷歌倒很欣賞,他說道:「朕雖只是聽著這四句話,卻能夠想見當時情形。」

  塞外沙漠邊緣暗淡的月夜裡,匈奴單于戰敗遁逃,驚走了水邊的大雁,而秦軍輕騎列隊而出,準備乘勝追擊……

  「只是當時應該是六七月間,哪來什麼大雪滿弓刀?」

  強迫症皇帝注意到了這個細節。

  黑夫垂首:「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這最後一句,是因為來到咸陽附近,恰逢降雪,將士們不管是背上的弓,還是插在靴側的銅刀削,都落滿霜雪……」

  秦始皇點了點頭,也沒有再深究,能唱出雄渾肅穆的邊塞景象,表達士卒們的鬥志昂揚,順便嘲弄一下膽小遁逃的單于,這就夠了。

  「朕聽到的是士卒之用命,還有將之膽氣。」

  秦始皇滿意地看著蒙恬、黑夫、李信三人,又對陪坐的王翦笑道:「武成侯,你覺得這些後輩如何?」

  武成侯王翦老了,五年前滅楚時尚壯的老將軍,如今卻垂垂老矣,齒發動搖。

  王翦功成名就,賦閒在家,也就沒那麼多忌憚,他眯著眼看了看蒙恬、李信,笑道:「當年不能將二十萬人者,今已能矣……」

  當年,就是李、蒙二將第一次伐楚打了個大敗仗,之後雖立小功,但對匈奴的這一戰,才真正是他們的雪恥之役,二將都有些羞愧,朝王翦拱手作揖,李信更直言,當年的自己,太過輕狂。

  而今的他,頭髮跟王翦一樣白了。

  王翦又看向黑夫:「尉將軍倒是一如既往的沉穩。」

  黑夫不敢怠慢,亦道:「黑夫只學到了老將軍的皮毛,無法做到臨陣應變,奇謀百出,如今只敢扎硬寨,打呆仗……」

  「扎硬寨,打呆仗?」

  王翦哈哈大笑:「將軍這是將你我一起罵了麼?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尉將軍可謂善戰者了!」

  言罷,王翦對秦始皇拱手:「蒙將軍治眾如治寡,李將軍能以正合以奇勝,尉將軍無赫赫之名。陛下有此三將軍,蒙武若知,便能走得安心,老夫和羌瘣,也能放心告老了。」

  羌瘣附和,心裡卻暗嘆一聲,他本來是這場戰爭真正的主帥,想著沒了王氏父子和蒙武,便能大放異彩,沒想到,時也命運,風頭完全叫幾個年輕人蓋過去了。

  最後只能安慰自己道:「一代人做一代事,吾等奉陛下之命,掃平六國,而三將為陛下靖邊,宜矣。」

  黑夫也有些明白了,這場振旅之儀,仿佛成了一場新老交替的儀式,統一戰爭的功臣慢慢老去,歷史上,能接替的只有蒙恬,但因為歷史的改變,李信復又崛起,黑夫也繼承了王翦穩如老狗的打法,開始嶄露頭角。

  老將軍們看著這一幕,心裡肯定會有落寞和不甘吧,自從靖邊祠、勛廟兩個制度出來後,將軍們的人生目標,除了封侯,又多了一個「入廟」的渴望。誰不想死後祭祀入內,留名千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