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黑夫極力想促成此事:「程邈有言,隸書者,篆之捷也。他並非重新造字,只是略有修改,字形比劃變動不大。再者,臣聽說過一句話,叫禮以簡為上。秦自從商君變法以來,一直在精簡禮儀,去除繁瑣,文字何嘗不能精簡?」

  「臣在南郡時,便發現郡縣的刀筆吏們,早就在用類似的手法,簡化字形,使之方便書寫,提高速率。但因各自習慣不同,常出現文字異形,長此以往,反倒不是好事。堵不如疏,不如以小篆為正體字,詔書、文書用之,隸書為佐,尋常記錄用之,如此一來,不管是九卿還是郡縣,處理政務時,以趨約易,能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這番話打消了秦始皇最後一絲猶豫,他頷首道:「便如卿所言,令程邈出獄,來林光宮謁見,並將隸書傳授予刀筆吏。待廷尉、中車府令、太史令三人將各自的篆書篇章作出後,讓眾人以隸書抄錄,一同發行天下!」

  言罷,秦始皇感慨道:「昔倉頡造字,以教後嗣,天下方有文字。而今又有隸臣作隸書,以趨約易,程邈當年的罪過,也可以抵消了……」

  「陛下聖明!」

  黑夫不失時機地再拜道:「臣受程邈啟發,亦有一個主意,或能成為陛下書同文字的助力!」

  秦始皇聞言失笑:「莫非你也要來學著造字?先有隸人作隸書,如今,你也想作出一種黑字不成?」

  「黑……黑體字?」

  黑夫差點沒吐血,這種字體後世還真有,不過他打的卻不是字體的主意,而是往書寫的載體動心思……

  為了引起秦始皇的重視,黑夫索性開始吹牛了。

  他一手指著堆滿殿內的簡牘,一手拿起一張地上書寫六國文字的白絹,說道:「簡牘笨重,陛下一天閱奏疏一百二十斤,謁者來回搬運都累得乏力。帛布昂貴,非公卿不敢用之,二者各有優劣之處。」

  「而今,臣想要結合二者優劣,為陛下製作一種既能如帛布一般輕便,又比簡牘便宜的材料。上書篆字隸書,使陛下書同文字的理念,傳遍天下!」

  「臣以為,這當時是不亞於倉頡造字的大事!望陛下允臣越職獻言!」

  第0347章 法術勢

  長二尺四寸的竹簡整齊擺放在案几上,清晨的陽光從窗扉射進來,殺青烘烤後光滑的竹片反射著微光。

  中車府令趙高跪坐於案前,輕輕吸了一口氣,將手中的筆蘸滿墨,穩住心神,開始在竹簡上一筆一划地寫起小篆……

  秦國三位書法大家,其筆跡各不相同,李斯乃是楚人,又長期遊學諸侯,他的書法博採眾長,並糅合了楚字的特點,書法蒼勁,奇逸豪放。

  胡毋敬是典型的秦國學室弟子出身,其書法平和自然,極其穩健。

  趙高又有不同,他少時不識字,十餘歲才刻苦自學,故有些劍走偏鋒,書法細膩卻又有力,風格清瘦秀麗,這就是趙高書法的特點。

  很快,隨著他手腕移動,第一根竹簡上,已多出了三個漂亮的篆字。

  「《爰歷篇》!」

  這便是趙高奉皇帝命書寫的識字教材,他寫的很慢,一來是因為事關重大,每個字都力求做到完美,二來是竹簡加毛筆,本就難以做到速寫:左手按簡,右手寫字,一根簡一行字,寫完之後,再一根一根地向右邊推去排好。

  若想速記,便不用竹冊,而用木牘。

  秦國一直以來,都對公文書寫的載體有規定:郡縣、都官用柳木或其他質柔可以書寫的木材為簡牘,公文削成二尺四寸,民間書信則長一尺,故又稱之為尺牘。這些木牘,均用菅草、蒲草、蘭草及麻封扎。

  竹冊就要比尺牘高一個檔次了,因為製作更為複雜,通過裁、切、殺青才能成簡,在上面書寫,寫完一章後排列鑽孔,用「韋」,也就是切成條狀的熟牛皮來編綴,相應的,價格也比木牘貴了數倍!

  所以讀書,真是一件昂貴的事,非家財十萬的富戶吏子,無法備齊筆墨書簡。在學室里,也通常是一卷書大夥傳著看,翻到字跡模糊,牢固的牛皮韋帶破裂為止。

  這年頭,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數卷藏書,便是「文士」的標誌,輕易不捨得借人觀看,非得先拜入門下,口稱弟子才行。若搬家時能將藏書拉上幾輛車,那便要被人稱讚為「學富五車」,與博學的魏相惠施相提並論了。

  竹冊得之不易,消耗卻很快,趙高只寫了五六百字,第一章便寫完,他讓僕役過來將竹簡上的字輕輕吹乾,再拿下去編綴成冊,沒一刻鐘是做不完的。

  他也正好接過弟弟趙成遞來的湯水,飲用休息。

  趙成一身戎裝,他是一個五百主,隸屬於外郎將,奉命宿衛於林光宮,此刻過來給趙高奉湯,一邊低聲道:

  「兄長可聽說昨日中郎戶令黑夫給陛下的進言了?」

  趙高自然知道,黑夫替程邈獻隸書,以為可與小篆一同通行天下皇帝允之。

  其又言簡牘笨重,絹帛昂貴,自告奮勇,想為皇帝製作一種結合二者優點的書寫材料……

  趙成很了解自己的兄長,雖然趙高平日裡對黑夫禮數有加,但暗地裡將其視之為競爭者,便湊近道:

  「兄長曾告誡過我,秦律有言,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陳言而不當。越官則死,不當則罪!」

  「如今黑夫身為中郎戶令,職責是宿衛禁中,卻言匠作考工之事,這算是越官了罷,是否要我指使熟識的御史們上疏批駁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