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王霸道,想要將世上任何一塊土地都奪到手,既然來軟的不行,就想來硬的!

  他狂妄地稱自己為天子,還說天子之怒是「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試圖恐嚇唐雎!

  然而,九十歲的唐雎見慣了世面,哪裡會懼他,他反問道:「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唐厲筆下,天生長了一副反派暴發戶嘴臉的秦王政不屑地揮揮手說:「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真正的高潮到了,唐厲一邊咬著指甲,一邊提筆寫下唐雎的回答:「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那麼,什麼才是士之怒呢?

  那些歷史上不畏強暴的俠士刺客形象,浮現在唐厲眼前。

  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在唐厲看來,時代需要這樣的孤膽英雄,在軍隊國力無法與秦抗衡時,憑藉一己之力,殺了那貪得無厭的秦王,掏出他的虎狼之心!

  第一個荊軻倒下了,但肯定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荊軻!

  寫到這,唐厲已經完全沉醉了,為了自己想要的劇情,他也不顧事實和邏輯,便直接讓唐雎挺劍而起!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什麼?面見秦王不能帶劍?沒關係,唐雎的這把「劍」不是藏匿而來,也不是操持而入,更不是取之於人,乃是人們同情弱小的心靈之劍,是從天而降的一把正義之劍!

  「壯哉!」

  他哈哈大笑起來,仿佛真的看到,自己的曾祖父雖白髮蒼蒼,但身上卻散發著布衣之士的英雄氣概,嚇得那秦王政色撓,長跪道歉……

  亡國之人唐厲,在這卷竹簡上,靠著自己的筆,為魏國人贏得了現實里無法獲得的勝利。

  「哈哈哈哈,痛快,痛快!虎狼之心的秦王,也會被曾祖父逼得如此狼狽!」

  但是他的笑聲卻越來越小,越來越難聽,最後變成了嚎嚎大哭。

  唐厲難道不知道,這都是假的麼?

  祖宗之地,早就被魏王一塊塊割出去了。他的曾祖父,這一生從來沒有見過秦王政。安陵君也早就投降了,更沒有什麼布衣之士拔劍逼王……

  編的,統統都是他編的!

  面對曾祖父的離去,面對亡國之痛,面對這一片狼藉的大梁城,面對這殘酷刺骨的現實,唐厲只能以誇張渲染的故事,敷張揚厲的筆墨來安慰自己。

  「有什麼用?」

  在濤濤大浪,百年積勢面前,個人能起到的作用,太小了。

  他折斷了筆,潑灑了墨,拍打著案幾,嘶聲力竭地大喊道:

  「梁都已崩,魏王明日便要帶著全城的人,出去投降秦軍了!」

  「兩百年的魏國社稷,亡了!亡了!今日之後,吾等皆為秦虜!」

  回到現實後,唐厲開始到處尋找刀削,火燭,想要將方才寫下的東西毀去。

  但當他將刀削按在第一個墨字上時,卻又遲疑了,艱難地取捨後,終於還是扔了刀子,將竹卷收起,同《唐子》其他三篇放到了一起。

  罷了罷了,不管真假,魏國亡了,唐雎也逝了,真假又有何關係呢,就留著它吧。

  或許,讓它流傳出去,能平衡許多亡國者和將亡者的心呢。

  或許,它能像今日激勵了自己一般,激勵更多的人,告訴他們,縱然國家滅亡,社稷崩塌,家園荒蕪,也不要忘了那顆不畏強暴的士心!

  唐厲緊緊捏著竹卷,發誓道:「只要此心不死,我相信終有一日,魏人終能復國,收復大梁,到時候那范台之上,將不再是秦土,曾祖父也能瞑目!」

  那麼,就給這篇故事,取一個名罷。

  唐厲已想好了。

  「唐雎,不辱使命!」

  ……

  與唐厲筆下的酣暢淋漓的故事不同,勝利者終歸是勝利者,失敗者終究是失敗者,成王敗寇,現實不會因為一篇策士文章,或者一本日記,有任何改變。

  大梁城崩的第三天,大梁城外,響起了一聲聲鐘鼓齊鳴,秦人的軍隊整整齊齊排列在此,他們的王賁將軍,威風凜凜地乘駟馬大車在前。

  站在兵卒堆里看熱鬧的黑夫不斷踮起腳尖,他終於看到,那洞開的大梁西門內,末代魏王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在深一尺的水中膝行而前,一路跪著來到城門外,向秦軍投降……

  第0157章 黍離

  在魏王投降秦軍的儀式上,魏王假是悲哀的失敗者,他效仿古時微子啟投降周武王的禮儀,肉坦自縛,牽羊把茅,膝行至王賁馬車前三稽首,極其卑微,以秦之臣妾自居。

  「魏之於秦,譬如一關內侯也,一向予索予求……臣雖不德,使秦王懷怒以及敝邑,臣之罪也……」

  「但若秦王能惠顧前好,不泯魏之社稷,效仿衛國舊事,使臣得一縣之地以奉祖宗血食,秦王之惠也,臣之願之,非所敢望,敢布腹心,還望將軍能告於秦王……」

  在魏王假心裡,或許是希望這種不抵抗的屈服態度,能夠換取秦王的寬恕,像周武王釋微子啟、楚莊王釋鄭襄公一樣,保留魏國的血食社稷。

  畢竟他與派人刺殺秦王的燕王喜,任用李牧屢敗秦師的趙王遷,還有讓鄭國入秦為間諜試圖行疲秦之計的韓王安都不一樣。魏王假繼位三年來,一直唯秦命是從,去年潁川郡新鄭叛亂,有韓國公子橫陽君請求魏國援助,魏王便忙不迭地把他們賣了,竟向秦國稟報此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