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更好地實現目標,孔明一貫主張保持戰略上的主動性。未出茅廬時,他就向劉備提出,當跨有荊、益後,等待時機,“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第三十八回)。當劉備攻取漢中,而曹操聯繫東吳,欲取荊州時,孔明向劉備建議: “可差使命就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矣。”(第七十三回)這是一種積極的和爭取主動的戰略方針。孔明在《後出師表》中提出“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第九十七回)這也反映了他戰略上爭取主動的思想。事實上,弱小的蜀國只有掌握戰略上的主動權,才是對自己有效的防禦,而一旦在戰略上處於被動,戰爭在自己國土上進行,情況就立刻變得不可收拾,而後來的情況正是這樣。

  諸葛亮關於在戰略上保持主動的思想是合理正確的,但他過分地強調這一點,連續出擊,忽視了以下幾個情況: 第一,亭戰役失敗後國家元氣大傷,需要有一個恢復國力的時間;第二,兵出祁山,路途艱險,後勤供應困難;第三,連年起兵,國人有厭戰情緒。後幾次出兵,朝廷有些高級官員已表示不贊成。不能說諸葛亮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情況,他只是過分誇大了爭取戰略主動這一點,並急於攻取中原,沒有給自己軍隊提供養精蓄銳、等待戰機的機會,他常在回兵之隙操練人馬,但卻沒有選拔出超群的武將。

  在對敵作戰中,孔明對敵對一方的人事情況非常了解。赤壁之戰後,他在派關羽攻長沙時叮嚀說: “今長沙太守韓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員大將,乃南陽人,姓黃,名忠,字漢升,是劉表手下中郎將,與劉表之侄劉磐共守長沙。後事韓玄,雖今年近六旬,卻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可輕敵。”(第五十三回)他對長沙領導班子的組成,主要人物的年齡、能力及歷史十分清楚。孔明在舌戰群儒時,陸績曾提出了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孔明開口一句就問: “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郎乎?”(第四十三回)以陸績的歷史調侃揶揄他。魏國司徒王郎自負才學,想在兩軍陣前說服孔明投降,孔明反在陣前罵王郎,其中說道: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第九十三回)孔明在初出祁山時,料到魏國只有司馬懿才是自己真正的對手。看來,孔明對於自己一方所要接觸的各種人物都是非常了解的,這使他在與對方的軍事鬥爭和談判鬥爭中非常受益。

  孔明對敵人一方的情況也有了解不夠的時候,他一出祁山時,司馬懿受離間被解除兵權,孔明自忖中原已無對手,遂放心用計進兵,不料天水冀人姜維卻識破其計,大破蜀兵,孔明在敗給姜維一陣後,認真對待,了解到姜維事母至孝、母住冀縣等情況,以此作為突破口,收服了姜維。孔明不是神,在他對敵人一方的人事情況了解不清時也會失誤,但失敗後能及時弄清敵方情況亡羊補牢,從而繼續較量,轉敗為勝。

  兵法云: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對方的人事情況不是“知彼”的全部,但卻是“知彼”的最重要的內容。孔明了解到對方主要人員的能力、性格、個人歷史及家庭情況,其一是便於選擇適當的對付手段,其二是便於自己調兵遣將,其三是使自己在談判中掌握更多的材料,保持主動地位。

  系統性、科學性的戰略戰術(2)

  孔明是三國時期善於把戰爭與季節、氣候條件聯繫起來的領導人,因此,他指揮的軍隊常常能以逸待勞,戰績卓著。

  孔明定計讓劉備去東吳招親,娶孫權妹妹為夫人,這是他實現聯吳方針的重要步驟,但孫權、周瑜的用心是要扣留劉備以換取荊州。孔明臨行前付給隨劉備去東吳的趙雲三條錦囊妙計,讓其在年終打開一個,到時打開看後依計而行。趙雲如約向劉備報稱曹操殺奔荊州,情況十分危急,劉備遂與夫人商議回荊州,但又怕孫權不會放行,於是夫妻二人正月元旦以在江邊祭祖為名逃走,眾官員得知後去報孫權,而孫權這天卻飲得大醉未醒,酒醒過來後派兵去追,二人已走得很遠。劉備歷盡險阻,終於逃回荊州。在這裡孔明選定的正月元旦是一個關鍵的日子: 第一,劉備在這天外出有名,既可以祭祖為藉口,亦可以遊玩為藉口;第二,正月元旦,大家歡聚過節,孫權必然放鬆警惕,節日的歡樂必然沖淡人們的軍事警戒心理;第三,元旦這天有一個不成文且不甚嚴格的民族習俗,即當天不動干戈,至少是不能輕易動武,這就保證了即使追兵趕來,和解的可能也很大。總之,諸葛亮安排趙雲年終打開錦囊妙計,完全是要利用正月元旦這一季節性節日。

  對於持久性的大雨天氣,孔明也是能憑經驗測定並在戰爭中加以利用的。有一次司馬懿引四十萬大軍,詐稱八十萬殺奔漢中而來,聲勢甚大。孔明得知這個消息後,遂派張嶷、王平引一千兵去陳倉道防禦魏兵。二人面面相覷,哀告說: “丞相欲殺某二人,就此請殺,只不敢去。”孔明對二人解釋說: “吾昨夜仰觀天文,見畢星躔於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淋漓,魏兵雖有四十萬,安敢深入山險之地?……”(第九十九回)二人聽罷,才高高興興地領兵而去。孔明又讓他的十萬後應部隊準備防雨之物,等待出征。後來,大雨連下一月,山水不絕。魏兵馬無糧草,軍器盡濕,兵士連睡覺的地方也沒有,怨氣很大,遂班師回國。這裡,孔明利用了大雨天氣,以較少的兵力對付敵人幾十萬軍馬,使自己的大軍未受損失,又贏得了休整的時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