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操攻張繡時,怕呂布在後方作亂,遂封呂布為平東將軍,布高興之下,將袁術派來的媒人送至曹操處謝恩,被曹操斬之。袁術氣恨不過,派二十萬大軍分七路進攻徐州,布又準備將建議他拒婚的陳璉、陳登斬首,獻與袁術謝罪。當他知陳登有計可退袁術時,遂免其無罪,用其計打敗了袁術。後來,曹操在下邳城聚兵圍殲呂布,布又派人前去與袁術聯姻,企圖讓袁術出兵解圍,袁術提出先送女、後出兵的要求,布將女以甲包裹,負於背上,準備親自突圍送出,結果未能成功,袁術也終未發兵。呂布從軍事聯盟的角度著眼考慮兒女親事,這未嘗不可,問題在於他沒有長遠的政治目標,考慮問題常著眼於眼前的利害,由於眼前現實情況的複雜多變,不同的人都可以從自己的利害出發,“設身處地”地為呂布既能找到結親的理由,又能找到拒親的理由。呂布的鼠目看不透眼前利害的帷幕,於是他一會兒要結親,一會兒要拒親,反覆不定。而當他背上女兒突圍送人時,已是赤裸裸地將自己的獨生女作為交易的手段,使女兒身價大跌。

  一個人沒有遠大的政治抱負而身居領導崗位,在群雄紛爭的環境中必然不會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必然會鼠目寸光,見利忘義。呂布的反覆多變充分表演了這種領導人的可憐相。

  呂布是三國前期最勇猛的戰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謂,這是他作為軍事領導人的極其有利的條件,但他錯誤地相信單憑勇力就可以征服天下,恃勇狂傲,輕視諸侯。

  殺董卓曹操曾揮師濮陽,與呂布大戰,呂布拒不接受陳宮半路伏擊的計策,又否定了關於乘曹兵遠來疲乏、迅速決戰的建議,對眾人說: “吾匹馬縱橫天下,何愁曹操!”(第十一回)在與操軍決戰時,陳宮建議待眾將聚會後再迎戰,呂布對他說: “吾怕誰來?”(第十二回)不聽陳宮之言,最後中了曹兵埋伏,只好敗投劉備。後來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圍困,他坐守孤城,仍然對家人表示: “吾有畫戟、赤兔馬,誰敢近我!”

  曹操決水灌下邳,呂布危在旦夕,他對眾將講: “吾有赤兔馬,渡水如平地,又何懼哉!”(第十九回)仍與妻妾整日飲酒,不思解圍之策,最後終被俘獲。呂布被俘後,大概仍不相信自己會有滅亡的時候,他對曹操說: “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第十九回)他毫無自知之明,提議要為曹操當副手。幻想著征服天下,但他在諸侯中威信掃地、聲譽低劣,無人替他說話。當曹就此事徵求劉備的意見時,劉備回答說: “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曹操想到身邊養虎的危險性,遂下令處死。

  呂布勇猛,也喜聽別人對他的諂諛之言。李肅在為董卓招降呂布時曾對布說: “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第三回)李肅是呂布的同鄉。他知道呂布的秉性,顯然是在投其所好。司徒王允欲誅董卓,設計聯絡呂布,初次接觸,允在家中向布勸酒說: “方今天下別無英雄,惟有將軍耳,允非敬將軍之職,敬將軍之才也。”(第八回)王允與呂布的交往就是這樣從對呂布的恭維吹捧開始。後來,呂布決意要殺董卓,王允又對布講: “以將軍之才,誠非董太師所可限制。”(第九回)呂布在徐州時,陳父子每在賓客宴會之際,必面諛呂布,取得了呂布的信任。後來,陳父子騙出呂布,向操獻了徐州。總之,誰吹捧呂布,誰就可以買定呂布。呂布抱著“匹馬縱橫天下”的思想傲視天下,在潛意識中,他惟恐這點得不到別人的承認,因而,當別人對此當面給予肯定時,他就特別喜歡。對自己能力估計上的錯覺,使他無法辨清別人恭維之詞的真偽,而當別人出於不可明言的目的諂諛他時,他自然會將其結為知心而被牽著鼻子奔走。

  呂布武藝絕倫,頭腦簡單,他的超群之勇無法彌補領導行為的重大缺陷。他曾集結了一旅虎狼之師,見肉就吞,到處傷人,結果人人怨恨。他既不可為人所養,又必為人之大害,欲平治天下的英雄們自然要將其圍而殲之。

  江東可以安睡矣——孫權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縣)人,孫武子之後裔。父親孫堅曾為朝廷鎮壓過黃巾起義,被提升為烏程侯長沙太守,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任聯軍先鋒,聯軍解體後在荊襄一帶與劉表、黃祖作戰時陣亡,長子孫策繼其基業,率眾奪取江東,患病夭折,臨終前將印綬傳於弟弟孫權。

  孫權繼位後,在江東廣納賢才,率眾攻殺黃祖,報父之仇。曹操率軍下江南時,他經過猶豫和徘徊,終於接受了青年將領周瑜等人的意見,下決心與劉備結盟,抗拒曹操,促成了赤壁大戰的勝利。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孫權主要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一方面,他親自領兵在合肥、濡須一帶向曹操軍隊發動進攻,但在這條戰線上屢次不能得手;另一方面,他與盟軍劉備集團為荊州明爭暗鬥。荊州守將關羽未能重視雙方關係的維護,孫權於是聯絡曹操,乘關羽北伐之機,派大將呂蒙偷襲荊州,並擒斬關羽。劉備興兵為關羽報仇,吳兵節節敗退,孫權於危急中力排眾議,提拔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促成了彝陵之戰的勝利。劉備死後,孫權接受了諸葛亮關於復修兩國盟友關係的主張,建立了與蜀國牢固的聯盟關係,至死未渝,其間他為配合諸葛亮收復中原的作戰計劃,數次派兵攻曹,均無效果,七十一歲時病死,兒子孫亮繼位。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他兄弟五人,早年漢使劉琬來江東,見到他們兄弟幾人,對人講: “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第二十九回)孫策臨死前給孫權交印綬時對他講: “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第二十九回)劉琬的觀察,尤其是孫策的評價是極有見地的,從孫權一生的行為看,他戰略上目標明確,用人上舉賢任能,又善於進行自我批評,個人性格上雖有許多弱點,但從總體上看,他不失為東吳基業的成功的保守人,不失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