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紹曾經組織和領導了當時最大的軍事集團,但在袁紹手下,謀士間勾心鬥角,文官對武將相陷害,上下級之間互相猜忌,身後妻妾間相互殘殺,子輩兄弟相互攻伐。這個集團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卻引發和包含了多種矛盾。這是一個病態的政治集團,它越是膨脹,越是虛弱,探討它的致病之因一定不無意義。

  無德安得天下——董卓

  董卓,字仲穎,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曾為河東太守。鎮壓黃巾起義時屢吃敗仗,朝廷欲追究其罪,他賄賂宦官得免,後在朝貴中拉攏關係,任鰲鄉侯,西涼刺史,擁兵20萬。何進欲誅滅朝廷宦官,發詔召外兵入京,董卓遂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公開打起誅滅宦官的旗號進軍洛陽。朝中宦官叛亂,何進被殺,董卓以保駕為名駐軍洛陽城外。並招誘何進手下之兵。不久,他違背群臣意願,廢掉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自封相國。他的行為曾遭到大臣的一致反對,丁原、袁紹等公開抗爭,無濟於事,曹操謀刺未遂。十八路諸侯討伐時,他接連受挫,出軍不利,於是焚燒洛陽宮闕,遷都於長安。在長安他專橫跋扈,枉殺無辜,司徒王允施連環計,暗中聯絡董卓心腹大將呂布刺殺董卓。

  董卓作為一名領導人,不乏愛才之心,但他辦事專橫,愚魯殘暴,甘與天下為敵,最後自取滅亡。

  董卓進京不久,就兩次召群臣商議廢立之事,第一次,他大擺宴席,帶劍而入,勒令停酒止樂,提出自己的廢立主張。遭到荊州刺史丁原的反對後,他大喝道: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第三回)就要拔劍斬掉丁原,因丁原有呂布的保護而作罷。董卓招降呂布後二次設宴會集公卿,讓呂布帶千餘侍衛,又提出廢立之事,並宣稱: “有不從者斬!”對大臣公然以武力相威脅。袁紹挺身反對,董卓怒喝道: “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第三回)二人在酒席上拔劍相對,被勸免。袁紹棄官外出後,卓對眾人講: “敢有阻大議者,以軍法從事!”(第四回)在大臣的一片惶恐中,他實現了自己的廢立主張。

  董卓決定遷都長安時,許多高級官員,如司徒楊彪、太尉黃琬均曾勸諫,司徒荀爽提出: “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卓聞言大怒,說: “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第六回)當即罷免三人官職,下令遷都,限第二天起行。對於遷都大事,高級官員尚沒有提意見的權利,而且,事前不作任何有效的宣傳動員,決定作出後幾乎沒有準備的時間,完全按自己一個人的主觀意圖辦事。

  先前,董卓在與黃巾起義軍作戰時,兵敗身危,劉備帶兵救了他的性命,當他知道劉備尚無官職時,就對其傲慢無禮。可見他心中沒有別人,甚至連救命恩人也不放在眼裡。

  董卓廢掉少帝後,聞說少帝寫的一首詩中有“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之句,遂派手下李儒鴆殺之。在城外某處迎神賽會上,他引兵圍住村民,搶殺燒淫。到長安後,他為自己在那郿塢大興土木,對自家宗族之人封官封侯。一次,他對北方幾百降兵有的砍斷手足,有的鑿其眼睛,有的以大鍋煮之。哀號震天,百官戰慄,而他卻談笑自若。總之,他殘暴成性,無惡不作。

  袁紹領盟軍討伐董卓後,董卓將以前保薦袁紹的部下斬首,又將袁紹在京城為太傅的叔叔袁隗之家派兵包圍,不分老幼,盡行誅戮。

  總之,董卓自入京都後,壞事做絕,天下共憤。董卓不滅,天理不容!

  董卓的愛妾貂蟬進相府前被王允有意介紹於呂布,進相府後呂布又多次追求,李儒一再建議董卓將貂蟬賜予呂布,以買其心。董卓後來變臉反問李儒: “汝之妻肯與呂布否?”(第九回)這種迂腐的態度恐怕只會董卓才有。

  董卓是三國前期最拙劣的領導人,但不能否認他所具有的愛才之心。少帝一行被宦官劫持城外,被眾官相救後,董卓帶兵前往,少帝嚇得戰慄無言,而陳留王在弄清董卓是為保駕而來後以言撫慰,不曾失語,董卓暗暗稱奇,於是產生廢立的想法,他在大臣面前提出廢立主張,就是以“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為理由的(第三回)。如果真有這方面的原因,那就不能認為他的廢立是全無道理的。

  董卓為廢立之事與丁原鬧翻後,丁原出城帶兵向董卓挑戰,丁原手下猛將呂布戰敗董卓軍隊。董卓退兵後聚眾商議說: “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第三回)後派中郎將李肅送金銀珠寶並赤兔馬收買了呂布,呂布遂歸順董卓。董卓一見呂布英才,就有相愛之心,後以厚禮相聘,也是難得的行為。

  董卓完成廢立之事,自任相國後,接受李儒的建議,擢用名流,侍中蔡邕被人推薦,卓即下令相召,邕拒不接受相令,卓讓人給蔡邕傳話說: “如不來,當滅汝族。”(第四回)邕只好應命而至,卓見邕後非常高興,一月內三升其官,相待甚厚,這還是因為他看中了蔡邕的曠世逸才。

  曹操在朝廷為校尉時,曾是很有才華的青年將官,當時董卓對他非常器重。把他幾乎與呂布同樣看待,在相府出入不禁。曹操刺殺董卓未遂而逃至中牟縣,縣令陳宮對操說: “我聞丞相待汝不薄”(第四回),可見,董卓對曹操的親密關係已是人所共知。董卓器重曹操,除欣賞操的才略過人外,再沒有其他的原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