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徽省州市)人,曾為洛陽北部尉,後遷為頓丘令,黃巾起義時拜為騎都尉,立有戰功。何進執掌朝政時,為典軍校尉。董卓亂朝時,以驍騎校尉身份接近董卓,頗得信任,後謀刺董卓未遂,逃回家鄉,招兵買馬。組織軍隊後,他聯絡袁紹等十七路諸侯,發起討董聯盟,在諸侯中嶄露頭角。討董聯盟解體後,曹乘亂在山東一帶擴充勢力,曾因父仇攻徐州陶謙未克,回兵救兗州被呂布擊敗於濮陽,後設計於定陶擊敗呂布,平定了山東。在董卓之亂被平定後,其餘黨李傕、郭汜仍對朝廷構成威脅。皇帝降詔召曹操保駕。曹入朝後,接受董昭建議,移都許都,自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後遷為丞相,曾先後打敗袁術、呂布、袁紹等勁敵,並數次擊潰劉備,招降劉琮。在攻取江南的赤壁大戰中,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後擊敗馬超,並奪取張魯的漢中,又復失漢中於劉備。一生征戰南北,統一北方,軍功卓著,被封為魏公,後為魏王。死後王位傳於兒子曹丕。曹丕稱帝後,諡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曹操是魏國政權的實際創始人。他一生征戰,打敗了不少強大軍閥,為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是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與軍事家。

  現代西方心理分析學家阿德勒創立了個體心理學。他認為一個人在生命開初的若干年,會在心靈和肉體之間建立起最根本的關係,從而會發展出一套獨特而固定的行為模式或生活樣式,並產生相對應的情緒和行為習慣,而這樣的生活樣式及情緒、習慣幾乎會貫穿於一生的所有表現中,人一生的行為必定會和他的生活樣式協調一致(見阿德勒著《自卑與超越》第一、二章)。按這種觀點,以曹操幼時的生活樣式分析其一生的思想特點,看來是很適宜的。

  “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第一回)有三件趣事,值得一敘。第一件事,操的叔父因操遊蕩無度,常在操父面前說操的壞話,操忽生一計,見叔父來,假裝中風倒於地上,叔父驚告於其父,父急來看視,操卻安然無恙,父問道: “叔父說你中風,現已好了嗎?”操答道: “我從來沒有此病,只是因為叔父不喜歡我,所以被誣枉。”父相信了兒子,至此,叔父再說起曹操的壞話,操父並不相信。第二件事,操少年時,得到很多人的高度評價。汝南許劭因能準確評價人物而知名,操前往見劭,問自己將是怎樣的一個人,劭回答: “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聽到後很高興。第三件事,操為洛陽北部尉時,一到任就在縣城四門設置五色棒,無論什麼人,只要犯禁就打。一次,中常侍騫碩的叔父犯禁,被操巡夜時捉住,以棒責打,於是沒有人再敢犯禁,操威名大震。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具有以下生活樣式: 第一,堅持以法治眾,不計較出身門第,按法賞罰;第二,胸有大志,喜歡與名人交往,喜歡自稱英雄;第三,善於搞權謀,應變能力強。這些特點確實貫穿於操一生的思想性格及行為習慣中,也構成他領導行為的主要特色。

  法治亦有情

  曹操的治軍思想更多地屬於法家思想體系。他在作戰中常制定軍法,監督眾將實施,並且自己率先執行。

  曹操曾派曹洪與徐晃增援潼關以拒馬超,臨行吩咐: “如十日內失了關隘,皆斬,十日外,不干汝二人之事。”(第五十八回)結果曹洪臨陣不聽勸阻,第九天失了潼關,幾乎被曹操斬首。曹操領大軍攻打袁術盤踞的壽春,他傳令眾將: “如三日內不併力破城,皆斬!”(第十七回)兩員裨將臨陣退卻,他親斬於城下,大振軍威,眾將終於斬關落鎖,奪取壽春。

  曹操的兒子曹彰領兵出擊烏桓時,臨行前曹告誡他:“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宜深戒。”(第七十二回)能對自己的兒子以“法不徇情”相告誡,的確是難得的。事實上,曹操制定的軍法,他能夠率先執行。曹出兵攻張繡時,逢麥熟季節,沿路百姓見兵而逃,不敢刈麥,操告諭百姓,嚴申軍法: “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第十七回)深得百姓歡迎。不想操乘馬正行,田野中飛出一鳩,將所騎之馬驚入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操即叫來行軍主簿,讓處分自己的踏麥之罪,主簿問:“丞相豈可議罪?”操答道: “吾自製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於是拔劍就要自刎,眾人急救免脫。當時還有人搬出“法不加於尊”的《春秋》古訓說服曹操,操考慮良久,終於“割發權代首”,並讓人以發傳示三軍,宣稱“丞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於是全軍無不凜遵軍令。在這裡,操拔劍欲自刎無疑是做樣子給眾人看的,但他作為示範教育,確是值得稱讚的。第一,使全軍知道了法紀的嚴肅性,培養了軍隊的法紀觀念。第二,一反“法不加於尊”的儒家傳統觀念,表明在軍法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有特殊人物。有人認為,“割發代首”是曹操的一次詐術,其實,我們的著眼點應該主要地放在這一行為的後果上,曹操作為三軍統帥,他依靠法紀來實施自己的領導活動,自己違法而請求處分,這與他以法治眾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即使不能嚴厲處分,亦希望有處分的表示,這是一個領導者的高明之處。曹操敢以自己違紀受處分的事例作為全軍法紀教育的活教材,單是這一點,也不是所有的領導人都能辦到、都願辦到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