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三,劉備臨終前,在永安宮傳旨召諸臣入殿,寫了遺詔,託孤於孔明等,孔明等泣拜於地,劉備令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說死前有心腹之言相告。當孔明問有何聖諭時,劉備泣告說: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第八十五回)皇帝生前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臨四川奉節白帝城終又託付軍國大事,這已使孔明感激涕零,現在又提出願將自己一生創得的江山拱手相讓,這怎不摧動孔明肝膽。孔明聽罷劉備的心腹之言,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說: “臣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罷,叩頭流血。事實上,孔明若有二心,在劉備死後取代劉備嗣子劉禪的皇位,是蜀中任何人都毫無辦法的,而這正是劉備的擔心所在。劉備對孔明的忠心並不懷疑,但他為了更有把握地掌握孔明,臨終前有意說出此語,同樣是要讓孔明良心觸痛,保證以後絕不萌生他念。值得注意的兩點是: 第一,劉備與孔明的對話是當著眾人之面,劉備當著眾人的面讓孔明取代劉禪,實際上是逼孔明當著眾人的面表態。若以後孔明果生二心,必然至少會遭到眾將的譴責。第二,劉備臨終前還單獨囑咐趙雲說: “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趙雲的忠貞是劉備所放心的,同時,趙雲的武略蜀國無人匹敵,囑咐趙雲“看覷吾子”而不言“聽丞相之言”,實際上是對孔明起一種監督作用。

  可以看到,劉備這種征服人心的獨特方式有三個步驟: 第一,深化感情,造成私人感情的濃烈氣氛;第二,若無其事地提議對方去做傷害劉備的事情,這時候,實際上是把對方引入充當不義角色的精神境地,使對方良心觸痛,內心不得安寧,形成情感反差;第三,由於對方情感反差的幅度過大,心理無法承受,為了解脫,對方就做出決不傷害劉備的保證。在三個步驟中,劉備只做前兩步,重點安排第一步,第二步只輕輕一點,第三步由對方完成。

  與這種征服人心的獨特方式相類似的,是劉備在失敗時善於安撫眾將,消除部下的怨情,鼓動部下悲憤之士氣。曹操與袁紹官渡、倉亭之戰方結束時,劉備領數萬人進攻曹操的許都,曹出奇兵擊敗劉備,劉備領殘兵千人狼狽逃至漢江沿岸,聚飲間,劉備感嘆說: “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隨劉備。備之命窘,累及諸君。今日身無立錐,誠恐有誤諸君。君等何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第三十一回)諸將掩面而哭。劉備手下有第一流的將才,但卻一再地打敗仗,無以建功立業,他惟恐大家對他這個領導人產生怨恨情緒,離他而去,於是說了這番話。首先,他充分肯定了部下的才能,其次,他把失敗的責任歸及自己,甚至不提及客觀原因,指出是他連累了大家,最後他讓大家離開他去投“明主”,以達到獲取功名的目的。使眾將感動的是,領導人在失敗後仍未看輕他們的才能,並且把責任全部承擔,尤其是,領導人能在失敗後的隱痛中仍然考慮眾將建立功名之事。而不計較自己的得失,這樣的領導人還不是“明主”嗎?這樣的“明主”哪裡去找?於是,眾將為能跟隨這樣的明主而幸慶,為有這樣的失敗而不平,為自己的領導人受到這樣的委屈而悲憤,一種難以言狀的感情噴發於心,無法表達,大家掩面而哭,此時可謂眾人一心,同仇敵愾。

  如果認為劉備把失敗的責任歸於自己,實在是一種誤會,因為劉備僅說到是自己“命窘”的緣故,責任並不在自己本身。實際上,在劉備的話中,眾將沒有責任,劉備沒有責任——誰也沒有責任。既然誰也沒有責任,如何能讓領導人獨自蒙受委屈呢?於是大家哭了一陣後,關羽勸劉備道: “兄言差矣……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孔乾也上前勸說。至此,情況完全顛倒了過來,打了敗仗後不是領導人安慰眾將,反倒是眾將安慰領導人,這正體現劉備領導方法的高超之處。

  城府有多深

  劉備長於權謀又喜怒不形於色,城府很深,含而不露,他的計謀常使人既意料不到,又不易識破,因而他被人們稱之為“梟雄”。

  劉備被曹操薦為豫州牧,屯小沛時,曹操曾興兵進攻袁術,兵至豫州界上,劉備引兵來迎,二人在軍營中相見後,劉備向曹操獻上首級兩顆,操驚問是何人首級,劉備答: “此韓暹、楊奉之首級也。”並告訴曹操: “呂布令二人權住沂都、琅邪兩縣,不意二人縱兵驚民,人人嗟怨。因此備……使關、張二弟殺之,盡降其眾,今特來請罪。”(第十七回)這裡有兩個問題: 第一, 劉備殺過許多人,為什麼偏偏殺了韓暹、楊奉要獻首級於曹操,表示請罪?第二,既然殺後請罪,大概總有不當殺之處,殺了不當殺的人,私下了結罷了,為什麼一定要讓曹操知道?原來這裡大有文章。李傕、郭汜在朝廷作亂後,漢獻帝一度落入楊奉、韓暹之手,曹操確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針,保駕來朝,楊、韓與曹有隙而出走,在曹移都許昌的途中,二人攻曹失敗而投袁術,又因袁術輕之而投呂布,為虎作倀。這就是說,楊奉、韓暹過去是曹操的仇敵,目下又是呂布的爪牙,劉備殺了楊、韓,是為了剪除呂布的爪牙,獻首級於曹操,是為了取媚於曹,並在呂布追究時得到曹的保護。但劉備獻首級的真實目的實在不好說出,於是只說他們“縱兵驚民,人人嗟怨”,獻首級是來“請罪”,曹操當即表示: “君為國除害,正是大功,何言罪也!”並給劉備以厚獎。這樣,劉備不多言語,恰到好處地達到了自己的多重目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