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在軍隊裡,潘逸風的勢力與霍漢揚頻繁交鋒,後勤的顧鑫與潘逸風決裂,但二炮的李志上將和潘逸風走的較近,原因無它,潘逸風在戰爭中消耗了近千枚彈道飛彈,對二炮全面改進,480枚DF-21成為主力,另外DF-31、DF-41也生產了不下60枚,有8個子彈頭DF-51已經裝備了3枚,即將投入量產,而作為反艦武器的DF-35也試驗成功了,預計可以生產900枚以替換原有的岸防近程飛彈。海軍的裝備也更新了,14艘海衛級護衛艦,4艘洋衛級防空護衛艦,8艘旅海級驅逐艦,3艘旅洋級驅逐艦,3艘鄭和級輕巡洋艦,中國航母編隊已經初具規模,另11艘艦隻將在2年內建成,戰列武庫艦已經通過了論證。經過反覆爭論,陸濤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陳遠航任政委,向山任參謀長,這三人都是中立派。鎮守南海的印度洋艦隊(對外稱南洋特混艦隊)則是年輕的胡琨中將領軍,顧嘉人中將任參謀長,霍漢揚勉強把自己信任的羅任達派去當政委。除第一軍和38軍外,陸軍各主力部隊師團一級軍官或中立或偏向潘逸風,空軍里也有潘逸風的支持者,尤其參加過戰爭的精銳部隊。使霍漢揚的絕對控制僅限於中央,而被潘逸風以地方包圍在京師了。有李迎松的支持,等於獲得了40%的政治支持,居然令到姜衛和蘇家新等太上皇級的人物都有束手束腳的感覺。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大陸的內鬥還是給各國察覺了。喊得最起勁的就數台灣,不過這次不再是吹噓自己的軍事優勢,重點放在了對大陸沿海經濟地區的報復性打擊上,認為中共不敢冒經濟特區被襲擊的險,而尚未完成的“紅龍”地對地飛彈成了台獨的法寶,更有人針對北京奧運會發出威脅。全國上下一片譁然,很多軍人主動請纓,表示可以順利拿下台灣,空軍劉明光上將一句“這是請我去蹂躪他們”成了經典名句。
精通政治之道的李迎松怎會放過如此良機,這個一貫的主和派立刻轉型,成了堅決的主戰派,博取了中層軍官的好感,在他的安排下潘逸風、過彥亭、司馬昂、李鳳舉(李迎松次子)等李派干將紛紛公開發言,全力抨擊台獨言論。李鵬飛的公司得潘逸風支持敗部復活後,開設一家軍品公司,出售中國和俄羅斯的軍用剩餘物資,這次他把目標對準軍隊採購項目,出錢暗中讓學生去中南海請願。李迎松的幼子李鷹揚更了不得,利用首都國民警備隊司令的身份,增加大學生軍訓不說,還在軍中大搞解放台灣的登陸演習,這戲演得叫人感動,不過除非中國幾支主力野戰軍全打光了,否則怎麼可能讓管城防的預備役師打登陸戰呢?飛機放得最高的是潘逸風,他在北大作國際形勢演講時(他是北大政治和經濟兩科的客座講師)宣稱:“祖國分裂是軍人的莫大恥辱,如果中央繼續採取軟弱政策,逸風將無顏留在軍旅。”而且說到做到,12月30日,潘逸風正式辭去總參副總參謀長和作戰三處處長之職。之前的反腐行動令潘逸風的形象大好,此舉又使得潘逸風戀棧權利的說法失去依據,縱使離開軍隊,霍漢揚也不敢妄動潘逸風了。
2007年,中國有不少的收穫,但知道內情的人無不為走在鋼絲上的中國政局擔憂。
2008年悄無聲息地來到了。
註:DF-35是一種投放式的彈道飛彈,通常以4馬赫飛臨目標上空,以45度角越過目標,並在適當時間拋下戰鬥部,繼續飛行的彈體會成為誘餌,塑料包裹的戰鬥部的雷達只要工作1.2秒,就可以鎖定一個目標,靠火箭推動能夠移動2000到5000米,以40枚攻擊2航母編隊為例,估計120個戰鬥部中會有2個直接命中戰艦,至少15個落在40米範圍內(如果是巡洋艦以上會被重創,驅逐艦以下將是致命傷),至少40枚落在100米內(足以使全部設備暫時無法工作),其餘的也都會起到干擾作用。
第七十六章 "鏈球菌"
2008年伊始,霍漢揚犯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錯誤,他奉行先安內後攘外策略,竭力壓制年輕軍人的情緒,大談經濟建設為主,兩岸同宗同源,頓時挫傷了群眾的愛國熱情,也造成了軍隊的不滿,以至於有不少人倒向潘逸風、李迎松。由潘逸風提出的適度整治台灣地方分裂勢力的議案順利通過。
完成了充分的準備,潘逸風針對台灣在國際上的投資和在台有巨大資金的跨國公司發動了“鏈球菌”攻擊。
自從在南美洲受到慘敗後,台灣對它的國際投資還是很小心的,只是由於自身先天缺陷,不得不依賴高比率的國際流通。潘逸風早在2006年底起將200億美金轉到台灣,花了一年時間滲透到台灣經濟的各個層面。攻擊先從台灣在美國的投資開始,把戰後美國快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充分利用,造成了股市期市一次地震式的技術調整。1月18日一天裡,道瓊指數下跌170點,截止到24日收盤時,已經跌了620點,直接打擊了美國的市場信心,台資實際損失10%,暫時性損失40%。台灣經濟部長羅太炎在低谷時大舉投入美元,美元儲備用光了就用台幣,在美資產一下由原來的850億擴大到1600億。這羅太炎是國際投資公司出身,投資的經驗豐富,單就投資而言這是個穩賺不賠的計劃,但他忘了台灣不是一家公司,公司可以關掉幾家店去支持另幾家,或者放棄一個地區轉向另一地區發展,但是陳水扁又怎能讓任何一個城市的經濟崩潰。
當羅太炎才把資金輸入美國,那些在台灣投資的公司也受到了壓力,開始從世界各地回籠資金,當然是有計劃的,數量也不是很大。這時在台灣還有相當的一筆資金,除了大宗的貸款,一時也沒有影響到商人的利益。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大陸的內鬥還是給各國察覺了。喊得最起勁的就數台灣,不過這次不再是吹噓自己的軍事優勢,重點放在了對大陸沿海經濟地區的報復性打擊上,認為中共不敢冒經濟特區被襲擊的險,而尚未完成的“紅龍”地對地飛彈成了台獨的法寶,更有人針對北京奧運會發出威脅。全國上下一片譁然,很多軍人主動請纓,表示可以順利拿下台灣,空軍劉明光上將一句“這是請我去蹂躪他們”成了經典名句。
精通政治之道的李迎松怎會放過如此良機,這個一貫的主和派立刻轉型,成了堅決的主戰派,博取了中層軍官的好感,在他的安排下潘逸風、過彥亭、司馬昂、李鳳舉(李迎松次子)等李派干將紛紛公開發言,全力抨擊台獨言論。李鵬飛的公司得潘逸風支持敗部復活後,開設一家軍品公司,出售中國和俄羅斯的軍用剩餘物資,這次他把目標對準軍隊採購項目,出錢暗中讓學生去中南海請願。李迎松的幼子李鷹揚更了不得,利用首都國民警備隊司令的身份,增加大學生軍訓不說,還在軍中大搞解放台灣的登陸演習,這戲演得叫人感動,不過除非中國幾支主力野戰軍全打光了,否則怎麼可能讓管城防的預備役師打登陸戰呢?飛機放得最高的是潘逸風,他在北大作國際形勢演講時(他是北大政治和經濟兩科的客座講師)宣稱:“祖國分裂是軍人的莫大恥辱,如果中央繼續採取軟弱政策,逸風將無顏留在軍旅。”而且說到做到,12月30日,潘逸風正式辭去總參副總參謀長和作戰三處處長之職。之前的反腐行動令潘逸風的形象大好,此舉又使得潘逸風戀棧權利的說法失去依據,縱使離開軍隊,霍漢揚也不敢妄動潘逸風了。
2007年,中國有不少的收穫,但知道內情的人無不為走在鋼絲上的中國政局擔憂。
2008年悄無聲息地來到了。
註:DF-35是一種投放式的彈道飛彈,通常以4馬赫飛臨目標上空,以45度角越過目標,並在適當時間拋下戰鬥部,繼續飛行的彈體會成為誘餌,塑料包裹的戰鬥部的雷達只要工作1.2秒,就可以鎖定一個目標,靠火箭推動能夠移動2000到5000米,以40枚攻擊2航母編隊為例,估計120個戰鬥部中會有2個直接命中戰艦,至少15個落在40米範圍內(如果是巡洋艦以上會被重創,驅逐艦以下將是致命傷),至少40枚落在100米內(足以使全部設備暫時無法工作),其餘的也都會起到干擾作用。
第七十六章 "鏈球菌"
2008年伊始,霍漢揚犯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錯誤,他奉行先安內後攘外策略,竭力壓制年輕軍人的情緒,大談經濟建設為主,兩岸同宗同源,頓時挫傷了群眾的愛國熱情,也造成了軍隊的不滿,以至於有不少人倒向潘逸風、李迎松。由潘逸風提出的適度整治台灣地方分裂勢力的議案順利通過。
完成了充分的準備,潘逸風針對台灣在國際上的投資和在台有巨大資金的跨國公司發動了“鏈球菌”攻擊。
自從在南美洲受到慘敗後,台灣對它的國際投資還是很小心的,只是由於自身先天缺陷,不得不依賴高比率的國際流通。潘逸風早在2006年底起將200億美金轉到台灣,花了一年時間滲透到台灣經濟的各個層面。攻擊先從台灣在美國的投資開始,把戰後美國快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充分利用,造成了股市期市一次地震式的技術調整。1月18日一天裡,道瓊指數下跌170點,截止到24日收盤時,已經跌了620點,直接打擊了美國的市場信心,台資實際損失10%,暫時性損失40%。台灣經濟部長羅太炎在低谷時大舉投入美元,美元儲備用光了就用台幣,在美資產一下由原來的850億擴大到1600億。這羅太炎是國際投資公司出身,投資的經驗豐富,單就投資而言這是個穩賺不賠的計劃,但他忘了台灣不是一家公司,公司可以關掉幾家店去支持另幾家,或者放棄一個地區轉向另一地區發展,但是陳水扁又怎能讓任何一個城市的經濟崩潰。
當羅太炎才把資金輸入美國,那些在台灣投資的公司也受到了壓力,開始從世界各地回籠資金,當然是有計劃的,數量也不是很大。這時在台灣還有相當的一筆資金,除了大宗的貸款,一時也沒有影響到商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