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就在他忙得手足並用的時候,又兩位風塵僕僕的傢伙來到了他面前:“無上可汗孫萬榮問候大可汗……”

  靠,我的大軍都快要出發了,又有何事?

  一問才知道,這兩個傢伙要說的居然和之前三個是一樣的!

  阿史那默啜怒了:身為使者,居然遲到了,分明是藐視本可汗!來人,給我拖出去砍了!

  兩人當場驚癱在地,當刀架到脖子上時,求生的本能讓他們喊出了這麼一句話:“大可汗,且容我們說一句再殺不遲!”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阿史那默啜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他也覺得聽聽也無妨。

  為了求生,二人把契丹基地的真實情況和盤托出:孫萬榮率軍在外,城中只有老弱婦孺,軍事力量薄弱;負責防守的乙冤羽缺乏才能,根本守不住城。如果此時出兵,必獲全勝!

  自古各民族都有叛徒,但這麼積極的還真不多見。想來想去無非兩個原因,一是怕死了,但凡能保住命的都肯干;二是兩人與孫萬榮或契丹高層有矛盾,早有反意,現在正好來個借刀殺人。

  阿史那默啜工於心計,無本萬利是他的信條,之前幫中原襲擊契丹以及準備聯合契丹南下都是遵循了這一思想。如果趁契丹內防虛弱,將之拿下,再以此向中原邀功,或許收穫會更大。反之,若依約和契丹南下,雖也有利可圖,但面臨的防守力量和強度卻要大許多,性價比偏低。

  琢磨停當,阿史那默啜立即變了臉,將先前趕到的三位使者拖出去砍了,剝下衣服賞賜給後兩位。隨後,將早些時候俘虜的周朝涼州都督許欽明也“請”了出來,砍下了他的腦袋作為給上天的祭禮,以祈求出兵勝利。

  好了,接下來請大家跟我出發,目標營州——契丹老巢!

  只三天,孫萬榮精心築就的城池便被攻破,活著的契丹人都成了俘虜,儲藏的金銀財寶自然也都成了阿史那默啜的戰利品,只放了乙冤羽回去報信。

  孫萬榮正在幽州與周軍對峙,突然見到衣衫襤褸的乙冤羽,頓時陣腳大亂。根據地丟失的消息飛一般地傳遍了軍中,大家都傻了,合著這回自己被人當夾心餅乾包圓了。

  見大勢已去,隨同出兵的奚部落首先反水,將槍口對準了契丹人;周軍神兵道總管楊玄機也趁機從前方發起攻擊。

  契丹軍鬥志全無,潰不成軍。孫萬榮無計可施,只帶著手頭的數千騎兵向東逃竄,結果又中了埋伏,幾千號人又都打了水漂,孫萬榮又幾乎成了光杆。

  潮白河邊的樹林裡,孫萬榮神情哀傷地看著身邊僅存的幾位侍從,喃喃自語道:“如今一切都完了,雖然性命還在,但已無路可走,歸降中原吧,無奈罪孽太大;投奔突厥吧,也是死路一條;若是逃往新羅,新羅也絕不敢為我得罪中原,只會自取其辱。唉,吾命休矣!”

  聽了這話,原本低頭做沉思狀的侍從們眼中突然閃過一道異樣的光芒,彼此使了個眼色後,他們慢慢走近神情恍惚的孫萬榮旁,猛然舉起了手中的大刀……

  孫萬榮的首級被作為投誠的禮物獻給了周軍,並很快被帶回了神都洛陽,掛在了皇城西邊的四方館(接待各國使節及官員的禮賓館)門前。

  河北一帶恢復了安寧,河內王武懿宗和魏州刺史狄仁傑(重新被啟用)奉命安撫當地的百姓。

  狄公遵循孔孟之道,訪貧問苦,賑災恤民。而原先畏契丹如虎狼的武懿宗這回卻變得如狼似虎,到處作威作福不說,還把那些曾經被契丹人裹挾而去現又逃回的百姓當作叛徒、漢奸,逐個搜捕出來,捆好後開肚取膽,任“犯人”在無比痛苦中慢慢死去。

  這還不算,回到神都,武懿宗又公開,提出應將所有投降契丹的河北百姓滿門抄斬,以絕後患。

  這一下可犯了眾怒。是可忍,孰不可忍!

  左拾遺王求禮當場進行了反駁:“平民百姓不會舞刀弄槍,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指望政府軍隊救自己。而武懿宗手握數十萬大軍,卻不戰而逃,非但沒能保護好百姓,反而助長了敵軍的囂張氣焰。現在居然還把一切罪狀都推到那些為了躲避戰亂逃到荒郊野外的小民身上!若是一定要殺人,臣請先殺了武懿宗,以向河北百姓謝罪!”

  面對王求禮的指控,外表驕橫,骨子裡卻是草包一個的武懿宗無言以對,只好灰溜溜地躲到一邊。武瞾雖有心為他開脫,但一時也想不出理由。司刑卿杜景儉趕快出來打了個圓場:“河北百姓,縱有替契丹做過事,也都是出於脅迫,不是出自本心。臣懇請陛下廣開皇恩,全部予以赦免。”

  聽到這話,武瞾趕緊一口答應下來:“愛卿所言甚是,就照此辦理吧。”

  第二十八章 登徒子好色賦

  來俊臣從來就不是個安生的主,儘管他大都時候展現給我們的都是酷吏的形象,但事實上或許《金瓶梅》中西門大官人的形象才更適合他。

  來俊臣洞悉世事,了解自己權力的來源。因此他對武瞾忠心耿耿,對與她有嫌之人大開殺戒,幫助武承嗣爭奪皇嗣之位更是不遺餘力。這是對上。

  對下,來俊臣則像西門慶在清河縣一樣飛揚跋扈,通過誣陷他人謀反而巧取豪奪,無惡不作,人們對他是又恨又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