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處豹房覓武宗(1)

  明武宗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奇特的一位皇帝。他富有戲劇性的一生和一個地方緊密結合在一起——豹房。今天的北京地名中仍有豹房的名稱,但那並不是武宗所建的豹房。也有人認為今天東華門外的報房胡同才是當年武宗日夜淫樂的場所,只是由於時間久遠豹房音變為報房。當然,更多的學者相信武宗興建的豹房原址就在皇城的西苑太液池西南岸,臨近西華門的地方,即今天的北海公園西面。西苑太液池,今中海、南海、北海三海,明代統稱為太液池,在西苑內。  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大內傳出一聲聲清脆響亮的啼哭聲。這聲音不但代表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而且使得舉國歡慶,因為他是明孝宗和皇后張氏的嫡長子。孝宗欣喜異常,取其名為朱厚照,希望他以後能照耀後世,五個月後就將其冊封為皇太子。此前三朝,皇帝皆非皇后嫡出,像朱厚照這樣既為嫡子又是長子的情況在封建禮法社會中是天然的皇位繼承人。  據說朱厚照孩提時“睟質如玉,神采煥發”,性情仁和寬厚,頗有帝王風範。加之張皇后的另一嫡子在三歲時意外夭折,孝宗自然對他寵愛有加。八歲時,在大臣的請求下,朱厚照正式入閣受講,接受嚴格的教育。年少時朱厚照以聰明見稱,據說前天講官所授之書次日他便能掩卷背誦。數月之間,他就將宮廷內繁瑣的禮節瞭然於胸。孝宗幾次前來問視學業,他率領宮僚趨走迎送,嫻於禮節。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孝宗因誤服藥物而駕崩。這樣,朱厚照就被推到了歷史的前台,明朝從此進入了朱厚照即明武宗的正德朝。武宗即位伊始,還是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天子。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被朝野上下寄以殷切希望的皇太子在君臨天下後隨之搖身變成另一個人,成為歷史上最有爭議的皇帝之一。有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有人認為他荒誕無恥,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有人認為他追求自由平等。總之,不管孰是孰非,他並不是那種可以簡單評價的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頗具爭議的人。  孝宗病逝前一天,他把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召至乾清宮暖閣,委以託孤的重任:“東宮聰明,但年尚幼,好逸樂,先主輩常勸之讀書,輔為賢主。”孝宗的擔心是有原因的。 傳說武宗的生辰為申酉戌亥,連如貫珠,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十分相似;而且當年張皇后夢白龍入腹而生朱厚照。按照傳統的說法,白者乃主西方,為兵象。武宗生而好動,自幼貪玩騎射。孝宗一心想把他培養成為太祖朱元璋一樣文武兼備的曠世聖君,所以對武宗騎射遊戲頗為縱容。如今武宗登臨龍庭寶座,憑藉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自然不用裝樣子給別人看,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不久,他廢除了尚寢官和文書房侍從皇帝的內官,以減少對自己行動的限制。為皇帝而設的經筵日講,他更是以各種藉口逃脫,根本就沒聽幾次。後來連早朝也不願上了,為後來嘉靖、萬曆的長期罷朝開了先河。諸位大臣輪番上奏,甚至以請辭相威脅,但小皇帝口頭上說“知道了”,實際上依舊我行我素,大臣們也無可奈何。可見少年武宗之頑劣。  武宗在與朝臣鬥爭得同時,卻受到了“八虎”的蠱惑。“八虎”是指八個人,確切的說是指八個太監,包括劉瑾、馬永成、高鳳等,其中以劉瑾為首。劉瑾為人陰險狡猾,想方設法鼓動武宗玩樂,每天進奉鷹犬狐兔,還偷偷帶武宗出去逛,哄著武宗高興,因此很受武宗的寵信,並逐漸的掌握了大權,號稱“立地皇帝”。  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的心思已是禁城的高牆所擋不住的了,他不甘宮內枯燥的生活,索性離開了禁城,住進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豹房並非是武宗的創建,是皇家豢養虎豹等猛獸以供玩樂的地方,蒙元時期已有此風氣。另有虎房、象房、鷹房等處,房又稱為坊,如羊坊、象坊、虎坊等,北京至今尚存此類地名。  豹房新宅始修於正德二年(1507年),至正德七年(1512年)共添造房屋二百餘間,耗銀二十四萬餘兩。豹房新宅既非養豹之所,又非一般意義上單純游幸的離宮,而是武宗居住和處理朝政之地,所以有人就認為它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軍事總部。豹房新宅多構密室,有如迷宮,又建有校場、佛寺等。武宗每日廣招樂妓承應,荒淫無度。豹房之內,美女如雲,但武宗似乎仍不滿足,令左右廣為進獻。武宗風流好色,甚至強搶孕婦。其實武宗強占孕婦,另有一番打算。原來武宗雖閱女無數,但無一兒半女。他意識到自己不能生育,於是就想藉此瞞天過海,卻最終為大臣所阻止。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十六日,宮中元宵節放煙花,不慎失火,殃及宮中重地乾清宮。武宗見火起,沒有下令撲救反而跑到了豹房觀看,談笑風生,顧左右說:“真是一棚大煙火。”世間還有這等皇帝!要知道乾清宮是內廷三殿之首,象徵著皇帝的權利和尊貴的地位。

  何處豹房覓武宗(2)

  豹房新宅中除樂妓之外,還有武宗的義子錢寧、江彬等人。武宗在短短的十幾年間,曾收有一百餘個義子,甚至在正德七年一次就將一百二十七人改賜朱姓,真是曠古未聞。在這些義子中,最為得寵者為錢寧、江彬二人。錢寧,本不姓錢,因幼時賣於太監錢能而改姓錢。其性狡詰猾巧,善射,深得好武的武宗所喜歡。豹房新宅的建設,錢寧出力甚多。據說武宗在豹房常醉枕錢寧而臥,百官候朝久不得見,只要看到錢寧懶散的出來,就知道皇帝也快出來了。江彬,原本是名邊將,驍勇異常。在鎮壓劉六、劉七起義時,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更是射中面門,他毫無懼意,拔之而再戰。因軍功覲見時,他於御前大談兵法,深合武宗意,遂被留在身邊。有一次,武宗在豹房內戲耍老虎。誰知平日溫順的老虎突然性情大發,直撲武宗。武宗忙呼身旁的錢寧救駕,錢寧畏懼不前,倒是江彬及時將老虎制服。武宗雖然嘴上逞能說:“吾自足辦,安用爾?”心裡卻是十分感激。此後,江彬逐漸取代錢寧而得寵。武宗更是毀京城中豹房西側的鳴玉、積慶二坊(今廠橋、西四地區)民居,大肆營建“義子府”供江彬居住。  江彬恐錢寧害己,遂向武宗吹噓邊軍如何英武善戰,引誘武宗將邊軍與京軍互調,藉以自固。明朝祖制,邊軍、京軍不許互調。因為如果邊軍弱,蒙古就會入侵;京軍弱,邊軍就會成為禍患,這是為加強皇權著想的。武宗不顧大臣的激烈反對,打破祖制調邊軍入京,設東、西官廳,由江彬、許泰統帥。不僅如此,江彬更是鼓動武宗離開京城到西北游幸。這對於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武宗頗有吸引力,因為他一直夢想著能在曠闊的草原上一展雄姿,開創不世之業。還有江彬告訴他那裡多美婦,自然更增加了武宗的興致。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浩浩蕩蕩來到宣府,營建“鎮國府”。為什麼稱“鎮國府”呢?原來武宗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凡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將軍鈞貼行之,並為自己更名朱壽,後來自己又加封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亘古以來,還沒有哪個皇帝自降身份又為自己稱臣的,真是視國事朝政為兒戲。此時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關來襲,武宗非常高興,親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戰一場。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的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後,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想明英宗當年率五十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為指揮布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英州之役,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  從西北回來後,武宗又醞釀著要南巡。這次南巡,有人認為是武宗遊玩尋樂;也有人認為武宗擁兵南下是為了防止江西寧王朱宸濠的反叛。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叛亂,武宗遂以此為藉口南下親征。然而當武宗到達河北涿縣時,王守仁擒獲寧王的捷報已到。武宗已無南下的必要,但武宗不為所動,屢檄王守仁不要北上獻俘,自己則繼續南征,一定要眼見南方的秀麗景色。  然而,到達山東臨清後,武宗竟然失蹤了一個月,臣僚皆不知皇帝哪裡去了。原來,武宗在太原時得到一個藝妓劉良女,寵愛一時。他西遊宣府回來後,將劉良女安置在西苑太液池騰沼殿中,號稱夫人,俗呼為黑老婆,殿亦俗呼為黑老婆殿。此次南巡,原本要帶她同行的,但劉娘娘當時恰巧得病,武宗與之約定以玉簪為信物,待病好後派人來接。武宗過盧溝橋時不慎將玉簪掉落河中。及至臨清,武宗遣信使接劉,但因無信物劉氏不肯來,武宗只好親自回京,前後將近一月。由此看來,武宗也稱得上是一個痴情天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