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一種說法見於《搜神記》“神農以赭鞭,鞭(辨)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味,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號神農也。”這個說法倒像是一個現代農業科技工作者,手拿儀器對植物進行科學分析了。

  但似乎有神器的也不止神農一人,《戰國策。秦三》中有這麼一段話“應侯謂昭王曰‘亦聞恆思有神叢與?恆思有悍少年,請與叢搏,曰:“吾勝叢,叢借我神三日;不勝叢,叢傭我。”乃左手為叢投,右手自為投,勝叢。叢借其神三日。叢往求之,遂弗為(給),五日而叢枯,十日而叢亡。”這裡的巫叢既然因賭博而丟掉了神器,以至喪命。

  神器是什麼樣子呢?或者象殷墟與三星堆出土的神杖吧,就跟歐洲國王或教皇手上的權杖一樣是權力的象徵。又或者真正的神器跟三星堆出土的兩手空空卻象握著一件什麼東西的銅像一樣,到底握著什麼東西永遠是個迷吧!

  二“天子,是上天的兒子嗎?”

  更新時間2009-11-4 16:47:20 字數:3308

  天子,是上天的兒子嗎?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號稱自己是真龍天子,不但漢族就連匈奴的單于也這麼說“南面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史記。秦本紀》“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為帝嚳元妃。姜嫄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詩。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的故事與秦的故事如出一轍,不過是換了女主角而已,女脩換成了簡狄。歷史再往上寫就更加不這樣遮遮掩掩了,女登見神龍頭生炎帝,神農為神龍之子;附寶見北斗星光生黃帝,黃帝為雷電或星光之子:華胥踩巨跡生伏羲,伏羲為雷神之子。那麼神又是什麼樣子呢?

  《廣博物志》卷九“盤古之君,人首蛇身,噓為風雨……”

  《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外……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謂燭龍。”

  《山海經.海內西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

  《山海經.西次三經》“鐘山(燭龍)之子曰鼓,其狀人面而龍身。”

  《山海經.大荒北經》“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不但我們崇拜蛇以至於把它變形成龍,就連古埃及和古瑪雅人也對蛇充滿了敬畏,瑪雅的羽毛蛇神庫庫爾坎,埃及的雙翼蛇神就是對蛇的極端崇拜。在希臘神話中主宰命運的命運三女神也是人面蛇身的神,在《聖經》中引誘亞當和夏娃的同樣是蛇。

  蛇具有光滑的身體,水中陸上靈敏的速度。神也是在水中陸上出沒無常,這在中外的傳說中幾乎一樣,神有時候也具有光滑的表皮象蛇一樣,所以“伏羲”也許是叫“伏蜥”,“女媧”或者是叫“女蛙”吧。神真的具有光滑的皮膚嗎?也許只是穿了一件緊身潛水服而已。

  《山海經.中山經卷伍》“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青雄黃,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雞鼓。神於兒居之,其狀人身而身操兩蛇,常游於江淵,出入有光。

  又東又東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銀鐵,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蕪、芍藥、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之間,出入必以飄風暴雨,是多怪神,狀如人而載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鳥。”

  大膽的翻譯下面那段呢,有可能是這樣“洞庭山,帝堯的兩個女兒住在那裡,她們常常在山谷和江河中遊玩,每次出入必然有風和暴雨(乘坐的飛碟從水中出來當然要帶些水了)。跟她們在一起還有很多奇怪的神,形狀象人卻穿著太空衣或潛水服帶著氧氣瓶,纏繞在他們身上的管子就象蛇一樣。並且有許多來歷不明的奇怪飛行物。

  看完這段白話翻譯,你可能會認為很荒謬,但是你要是有幸見過下面這些畫的話,你可能就不這樣認為了。

  在被考古學家確定為真品的法國盧薩克史前壁畫中,人物穿著茄克衫。澳大利亞阿納姆高地岩畫的人物,甚至穿著宇宙服,戴著裝有類似天線,有觀察小孔的頭盔,宇宙服上有明顯的拉鏈。泰國南部攀牙府的岩畫上出現了頭戴頭盔、身背呼吸過濾器,腰系電筒,著背帶褲的機器人。

  1917年,一為叫馬克的德國工程師,在布蘭德山邊發現一個繪有岩畫的古代人類棲息地畫。據考證這些岩畫繪於公元前5000年左右。有一幅岩畫描繪的是婦女們參加遊行的場面。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畫面上除了幾個幾乎裸體的土著民族黑人婦女之外,竟然還有一位現代打扮的白人女郎。她膚色白皙,鼻樑挺拔,氣質高貴,姿態典雅,身穿短袖套衫和緊身褲,臀部包得很緊,腳登吊襪帶和靴子,手持蓮花,髮型與現代女郎完全相似。頭髮上、胳膊上、腿上和腰部還都裝飾著耀眼的珍珠。

  當著名考古學家艾貝.希留爾經鑑定宣布它是七千多年前的真品時,人們的思維都陷入時間和空間上的迷茫之中。誰都知道,即使在現在,納米比亞仍有許多地區荒涼空曠,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兩人。而這一帶自古以來便屬於人煙稀少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世世代代在這裡居住的只有為數不多的黑人,從未有其他種族和膚色的人群在此生活。白色人種的歐洲人只是在十五世紀後才有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相繼來到納米比亞北部。即使是傳說中的腓尼基人,也只是可能在二千多年前乘船從這裡駛過。那麼,這個時髦的白人貴婦是怎麼在七千多年前到這裡來的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