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解放軍在解放臨汾後,稍作休整,就揮師北上,準備與閻錫山的晉綏軍在晉中決戰。6月18日,晉中戰役正式打響。解放軍總兵力6萬多人,而閻錫山方面包括地方團隊總兵力在10萬以上。在徐向前指揮下,解放軍連戰連捷,消滅了閻錫山的王牌軍“親訓師”,擊潰了晉綏軍主力趙承綬的野戰軍,趙本人也當了俘虜。歷時一個多月的晉中戰役結束,閻錫山的10萬大軍被消滅,31名高級將領被擊斃或俘獲,晉中14座縣城被解放。太原成為一座孤城,閻的主力喪失殆盡。他所能控制的區域,只有南北約60公里,東西約50公里的一個狹長地帶了。
太原是華北軍事戰略要地,東臨地形複雜的罕山,城西有汾河作為天然屏障,河西20公里處又是山地。這種地形,決定了太原易守難攻。閻錫山從開始統治山西起,就利用城周圍的有利地勢,不斷構築和加強城防工事。抗戰勝利返回太原後,更是大修碉堡,並自命為“碉堡戰法”。太原有當時堪稱強大的兵工廠,鋼鐵、水泥等建築材料充裕。為了建築碉堡和城防工事,所產出的建材,沒有閻錫山的親自批准,一律不准用於其它。在修碉堡的問題上,閻錫山確實費了不少心血。他認為:“共產黨憑的人多,用的是波浪式衝鋒的人海戰術,所以到處取勝,誰防不住這一手,誰就要失敗。我們一定要憑藉碉堡群組成的據點工事,充分發揮火力,做到以鐵彈換肉彈,共產黨就沒有辦法。”宣稱要仿照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凡爾登”戰例,採用比要塞還高出一籌的碉堡政策。他親自絞盡腦汁設計碉堡,坐在家裡,一邊苦苦思索,一邊用手中的小文明棍在地上畫來畫去,畫成一種圖形,立即命令待從參謀,根據圖形畫出圖紙,迅速照圖樣構築起實物,叫部隊派人參觀並照樣構築。還秘密命令各級指揮官,一俟戰鬥打響,就將碉堡的門從外邊鎖上,讓守碉堡的士兵無法逃跑,美其名曰“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多次在軍事會議上強調,太原周圍30里以內要修築一萬個碉堡。到解放太原前夕,城周圍的百里防線上,實際共修築起大小碉堡5600多個,有的碉堡由厚達一米的鋼筋水泥築成,極其堅固。對於閻錫山大力修築碉堡的用意,王靖國曾在“鐵軍”內部的會議上,有過畫龍點睛式的說明,他說:“會長”的用意,是以政治作用為中心,軍事還是其次。他是要大張旗鼓,遍地築起堅固的碉堡,讓共產黨知道咱們有充分準備,進攻不易。共產黨向來是只占便宜不吃虧,知道要吃虧,他就不來了。這是“會長”的一個政治手段,人家一輩子就會耍這個手段,十拿九准。咱們聽“會長”的保險沒錯。”一位美國記者看過太原的碉堡後,曾經發表感想說:“任何人到了太原,都會為數不清的碉堡而吃驚。高的、低的、長的、圓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嚴密火網。”閻錫山自己更是大吹大擂,聲稱其碉堡工事“可抵一百五十萬軍隊”,其槍炮彈藥,“有殺傷一千五百萬敵人的火力”。閻錫山還對部下表白他的決心說:“共產黨與我們是誓不兩立,是我們真正的死敵,我決心與太原共存亡。不要說我活著不與共產黨人見面,就是死後,連骨灰也不留給他。做一個人一定要做一個自由的人,決不能叫共產黨捆著手腳打。”其實,這說明,他已經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面上擺出決一死戰的架勢,而他心裡明白,晉中戰役後,晉綏軍的戰鬥力已經基本喪失,要保住太原,十分困難。為擺脫困境,他只好向蔣介石求援。蔣、閻之間,雖然勾心鬥角幾十年,但蔣介石出於保住太原有利於華北大局的考慮,於1948年8月中旬,親自飛到太原,與閻錫山當面協商太原防務問題,並允諾立即調兵增援。不幾天後,黃樵松的第30師從西安空運到太原,隨後又將榆林的83旅調到太原。美國空軍飛行隊陳納德也予以空中支援。得到這些援助,閻錫山的腰板又感覺硬了起來。他提出所謂“總體戰”的方針,成立“總體行動委員會”,把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力量都統一調動,並制定保衛太原的“十二條行動綱領”,強迫太原民眾組成參戰隊和助戰隊,將太原變成“戰鬥城”。提出“毀家才能保家”的口號,進一步搜括民脂民膏,頻繁舉行募捐勞軍活動,大量拆毀民房,將高一點的民居都改築成炮樓和據點。還把各機關的公務員和學校的學生,編成“公務員師”,強迫進行訓練,擔任城防和特別勤務。
閻錫山雖然下了很大的力氣,但所有這些辦法,都已不可能扭轉大勢。解放軍先是對太原進行外圍戰,打掉了他的兩個多師,並進占了武宿飛機場,突破了太原的第一道防線。10月以後,又攻下了太原東山的四大要塞。
這時,從西安空運來的中央軍30師(到太原後,為與閻錫山徒有虛名的大規格番號相一致,改稱為30軍)師長黃樵松萌生了起義的想法。黃原屬西北軍,西安事變時,就接受進步思想影響,抗戰勝利後對蔣介石打內戰的做法深為不滿。來到太原後,見太原一片淒涼,已經陷入絕境,自知打下去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而他的西北軍舊友、已經在邯鄲起義的高樹勛又給他寫信,勸他認清形勢,棄暗投明。黃樵松經過反覆思考,決定舉行起義,派人出城與解放軍秘密聯絡。解放軍方面表示歡迎,並立即派華北第一兵團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和高樹勛將軍與其代表商談起義具體辦法。起義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實施。11月初,黃與其部下商談起義事項,不料其部下師長戴炳南口是心非,當面表示擁護,卻趁到前線之機,跑到太原綏靖公署告密。閻錫山聽到告密,嚇得臉色蒼白,手腳發抖,好不容易才鎮靜下來,忙調動部隊,布置防範,並以召開緊急會議為名,請黃樵松參加。黃沒有想到部下會出賣他,對此缺乏應有的警惕,接到通知,就往太原綏靖公署出席會議,結果不幸被捕。正在他的部隊做聯絡工作的解放軍第8縱隊參謀長晉夫等人也被捕。之後,黃、晉都被押送到南京,在國民黨軍人監獄中壯烈犧牲。
太原是華北軍事戰略要地,東臨地形複雜的罕山,城西有汾河作為天然屏障,河西20公里處又是山地。這種地形,決定了太原易守難攻。閻錫山從開始統治山西起,就利用城周圍的有利地勢,不斷構築和加強城防工事。抗戰勝利返回太原後,更是大修碉堡,並自命為“碉堡戰法”。太原有當時堪稱強大的兵工廠,鋼鐵、水泥等建築材料充裕。為了建築碉堡和城防工事,所產出的建材,沒有閻錫山的親自批准,一律不准用於其它。在修碉堡的問題上,閻錫山確實費了不少心血。他認為:“共產黨憑的人多,用的是波浪式衝鋒的人海戰術,所以到處取勝,誰防不住這一手,誰就要失敗。我們一定要憑藉碉堡群組成的據點工事,充分發揮火力,做到以鐵彈換肉彈,共產黨就沒有辦法。”宣稱要仿照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凡爾登”戰例,採用比要塞還高出一籌的碉堡政策。他親自絞盡腦汁設計碉堡,坐在家裡,一邊苦苦思索,一邊用手中的小文明棍在地上畫來畫去,畫成一種圖形,立即命令待從參謀,根據圖形畫出圖紙,迅速照圖樣構築起實物,叫部隊派人參觀並照樣構築。還秘密命令各級指揮官,一俟戰鬥打響,就將碉堡的門從外邊鎖上,讓守碉堡的士兵無法逃跑,美其名曰“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多次在軍事會議上強調,太原周圍30里以內要修築一萬個碉堡。到解放太原前夕,城周圍的百里防線上,實際共修築起大小碉堡5600多個,有的碉堡由厚達一米的鋼筋水泥築成,極其堅固。對於閻錫山大力修築碉堡的用意,王靖國曾在“鐵軍”內部的會議上,有過畫龍點睛式的說明,他說:“會長”的用意,是以政治作用為中心,軍事還是其次。他是要大張旗鼓,遍地築起堅固的碉堡,讓共產黨知道咱們有充分準備,進攻不易。共產黨向來是只占便宜不吃虧,知道要吃虧,他就不來了。這是“會長”的一個政治手段,人家一輩子就會耍這個手段,十拿九准。咱們聽“會長”的保險沒錯。”一位美國記者看過太原的碉堡後,曾經發表感想說:“任何人到了太原,都會為數不清的碉堡而吃驚。高的、低的、長的、圓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嚴密火網。”閻錫山自己更是大吹大擂,聲稱其碉堡工事“可抵一百五十萬軍隊”,其槍炮彈藥,“有殺傷一千五百萬敵人的火力”。閻錫山還對部下表白他的決心說:“共產黨與我們是誓不兩立,是我們真正的死敵,我決心與太原共存亡。不要說我活著不與共產黨人見面,就是死後,連骨灰也不留給他。做一個人一定要做一個自由的人,決不能叫共產黨捆著手腳打。”其實,這說明,他已經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面上擺出決一死戰的架勢,而他心裡明白,晉中戰役後,晉綏軍的戰鬥力已經基本喪失,要保住太原,十分困難。為擺脫困境,他只好向蔣介石求援。蔣、閻之間,雖然勾心鬥角幾十年,但蔣介石出於保住太原有利於華北大局的考慮,於1948年8月中旬,親自飛到太原,與閻錫山當面協商太原防務問題,並允諾立即調兵增援。不幾天後,黃樵松的第30師從西安空運到太原,隨後又將榆林的83旅調到太原。美國空軍飛行隊陳納德也予以空中支援。得到這些援助,閻錫山的腰板又感覺硬了起來。他提出所謂“總體戰”的方針,成立“總體行動委員會”,把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力量都統一調動,並制定保衛太原的“十二條行動綱領”,強迫太原民眾組成參戰隊和助戰隊,將太原變成“戰鬥城”。提出“毀家才能保家”的口號,進一步搜括民脂民膏,頻繁舉行募捐勞軍活動,大量拆毀民房,將高一點的民居都改築成炮樓和據點。還把各機關的公務員和學校的學生,編成“公務員師”,強迫進行訓練,擔任城防和特別勤務。
閻錫山雖然下了很大的力氣,但所有這些辦法,都已不可能扭轉大勢。解放軍先是對太原進行外圍戰,打掉了他的兩個多師,並進占了武宿飛機場,突破了太原的第一道防線。10月以後,又攻下了太原東山的四大要塞。
這時,從西安空運來的中央軍30師(到太原後,為與閻錫山徒有虛名的大規格番號相一致,改稱為30軍)師長黃樵松萌生了起義的想法。黃原屬西北軍,西安事變時,就接受進步思想影響,抗戰勝利後對蔣介石打內戰的做法深為不滿。來到太原後,見太原一片淒涼,已經陷入絕境,自知打下去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而他的西北軍舊友、已經在邯鄲起義的高樹勛又給他寫信,勸他認清形勢,棄暗投明。黃樵松經過反覆思考,決定舉行起義,派人出城與解放軍秘密聯絡。解放軍方面表示歡迎,並立即派華北第一兵團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和高樹勛將軍與其代表商談起義具體辦法。起義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實施。11月初,黃與其部下商談起義事項,不料其部下師長戴炳南口是心非,當面表示擁護,卻趁到前線之機,跑到太原綏靖公署告密。閻錫山聽到告密,嚇得臉色蒼白,手腳發抖,好不容易才鎮靜下來,忙調動部隊,布置防範,並以召開緊急會議為名,請黃樵松參加。黃沒有想到部下會出賣他,對此缺乏應有的警惕,接到通知,就往太原綏靖公署出席會議,結果不幸被捕。正在他的部隊做聯絡工作的解放軍第8縱隊參謀長晉夫等人也被捕。之後,黃、晉都被押送到南京,在國民黨軍人監獄中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