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個人就是柴榮的生父柴守禮。本來兒子當了皇帝,父親應該是被封為太上皇的。但是這事是一定不能這樣辦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柴榮這個時候還是應該被稱為郭榮的。因為他的皇帝是從養父郭威哪繼承來的,所以依照禮制,柴榮,不,是郭榮,他名義上的父親只能是郭威,而柴守禮雖說是生父,享受的待遇卻只是舅舅的待遇。這樣他和郭榮的關係就有點怪怪的了,於公,柴榮是君,柴守禮是臣,臣子是應該向君主行禮的。但於私,柴榮是子,柴守禮是父,兒子是應該向父親行禮的。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柴守禮一直都呆在洛陽,和柴榮沒有見面。如果柴守禮就是在洛陽養老的話,這似乎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柴守禮一直都感到自己明明是皇帝的父親,偏偏一幫子人都只稱自己為元舅,他認為不值。所以他的行為就有些過分了,在賭錢和人發生口角之後,竟然就把人給殺了。雖說“殺人者死”,但誰敢去碰這位“太上皇”呢。而且朝中一幫臣子的父親也跑過來陪這柴老頭一起玩,專挑有樂子的事干。結果洛陽的人看到他們這一伙人就趕快溜走,還為他們取了一個名字叫“十阿父”。

  老子殺人了,柴榮不論如何處理都不對,柴榮的做法是乾脆不管了。實在是不好管,這種事比平淮南還要難辦。因為天下雖不可棄,而父亦不可刑也。柴榮不想老把心思放在這裡,還是想想把江北之地全部取來吧,多少也可以用赫赫的功績來彌補這件事的負面影響。這時後周雖然實力最強,但是張永德和李重進兩人卻有些不和,這兩人可都是柴榮的左膀右臂,為什麼這麼兩人老是不和呢,反而是起初從底層一路提拔上來的趙匡胤看著讓人放心。

  其實趙匡胤此時的勢力已經有很大了,趙匡胤有一大批的親信,他還有個父親趙弘殷,弟弟趙光義(初名匡乂),那麼為什麼柴榮沒有懷疑上他呢。這是因為趙匡胤得到了另外一個趙姓人的幫助,這個人的名字叫趙普。兩位趙姓之人一見如故,趙普雖然也沒讀過多少書,據他自己說他只讀過半部論語。(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出處)但是趙普的做法卻是十分的實際有用。所以趙匡胤的實力一直被隱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察覺出來。在柴榮看來,趙匡胤只不過是個優秀的將才而已,對自己的威脅遠比不上李重進和張永德。這也許是柴榮最大的失誤吧。

  九、氣吞江北

  到了京城之後,開封城已經加築擴建得有都城的規模了,宮殿也又修了修,不過有人竟敢打這裡的主意,柴榮拍板便說,這種人,殺了。孫晟這人不識時務,叫他為國出力,竟然還想著幫助故國南唐,也一併殺了。雖說柴榮後來有些後悔,但這估計也只是史家的說法,曹操殺了人之後,不也是大悔嗎?

  柴榮又讓人去制定禮制,廣納英才,讓大臣們在兵勇中挑選一個武勇膽力堪為軍職者。最後他又升遷王朴為樞密使了。(樞密使有多大不用多說了吧)後來發現蜀國的降兵們根本不肯出力為自己賣命,乾脆做個人情把他們放了。孟昶以為柴榮要來修好了,就以蜀國皇帝的名義寫了一封信給柴榮,又是攀鄉親,又是說形勢。不過柴榮這個最見不得別人也稱帝,根本不願理孟昶。對於柴榮來說,這當務之即還是先平定淮南要緊,他讓左藏庫使符令光廣造軍士袍襦,好再次征淮南,但是國家連年戰爭,這件是不容易辦到的,結果符令光誤了期限,柴榮便下令,斬!朝臣們趕快去勸阻,不過等到朝臣到了,令光的人頭也送到了。符令光歷職內庭,以清慎自守,累總繁劇,甚有廉干之譽。就連柴榮也經常誇他,但是現在竟然因為一點小過錯把他殺了。為此柴榮下令,採用張昭的建議,詔懸制科凡三,其一曰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其二曰經學優深可為師法科,其三曰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科。

  壽州總算拿下了,這淮南的唐軍處境就更加被動了,加上吳越與原先的楚國將領周行逢等人也來策應周軍,李璟不知道這仗還能撐多久。柴榮不想多等,再次親征淮南,在淮南,李景達還窩在濠州沒什麼動靜。周軍沒和他客氣,李重進先帶上兵去攻城了,起初唐軍還能頂上一陣,而等到柴榮親自來了,這情況便發生了很大變化,李景達,陳沉等人為了自身安全問題,先撤回了金陵。濠州的前寨在濠州東北淮水之中,四面阻水,柴榮令甲土數百人騎著駱駝踏過去。趙匡胤也帶上騎軍浮水而渡,遂破其寨,擄其戰艦而回。柴榮又親率諸軍攻濠州,奪關城,破水寨,賊眾大敗,焚戰艦七十餘艘,斬首二千級,進軍攻羊馬城。濠州越來越吃緊了,南唐濠州團練使郭廷謂看看撐不住了,但是如果就這樣投降,家人還在金陵,萬一李璟遷怒於家人,那可就麻煩了。郭廷謂遣使出來告訴柴榮,我家小還在江南,還是容我上書我主李璟,如果他同意我投降,我就降了。柴榮答應了,李璟接到這種上表,還能說什麼呢,他也沒能力再去救援了,濠州遲早是要被攻破的,至於郭廷謂,就算殺了他家人也沒用,算了吧,你降就降吧。

  柴榮得到濠州之後,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接著率水陸並進,不,沿淮河而下。趙匡胤也奉命率騎軍為先鋒。結果又大破淮賊於渦口,斬首五千級,收降卒二千餘人,奪戰船三百艘,遂鼓行而東,以追奔寇,晝夜不息,沿淮城柵,所至皆下。正所謂勢如破竹,周軍又開到了泗州。趙匡胤乘勢麾軍,焚郭門,奪月城,柴榮親冒矢石以攻其壘。泗州又撐不去了,泗州守將范再遇也開始出降。下一步,再攻楚州,柴榮帶上大軍與趙匡胤夾淮河而進。李璟見勢不妙,想想這揚州淮南都不能要了,乾脆把他棄了,把揚州的人口全部遷到江南去了。柴榮為了打贏這場仗,也是花大力氣,建了大量的船隻來與南唐水軍對抗。現在由於作順利,將江南所俘的唐軍將領中會操練水軍的人重用起來,讓他們教北軍習水戰出沒之勢,很快便來起了一支水師。李璟更加害怕了,劃江而守,守不守得住,李璟沒有把握,上次還說要割讓淮南。光割淮南有用嗎,李景達根本不頂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