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西螺大橋橫在濁水溪下游,聯接西螺鎮與溪州鄉,跨越了雲林和彰化兩縣。橋面淨寬7。32米,淨高4。3米,鋼鐵梁架和水泥座墩構成31孔橋洞,全長有1939米。西螺大橋完成於1952年12月,翌年1月28日正式通車,為當時台灣省最長的鐵橋。大橋曾附設台糖的小鐵道,形成汽車及火車並行的特殊景觀。它通車以來,即肩負起南北運輸的要職。今雖有高速公路和其它橋樑取代其大部分功能,但深具觀光價值西螺大橋已成為雲林縣表徵,在大橋南側增建有西螺大橋公園。

  守橋的台軍突然發現南邊的建興路上駛來一列不太長的車隊,車上裝滿了士兵,從著裝上看是台軍士兵,車輛上也塗的是台軍的標誌,哨兵例行公事地攔住了車隊詢問,車上的人自稱是從前線撤退回來的台軍傷兵,有幾個人還亮出了纏滿繃帶的胳膊。於是哨兵揮手放行,誰知這些車在駛過大橋的時候,這些“傷兵”突然從車上跳了下來,用槍逼住守橋台軍士兵,把驚得目瞪口呆的台軍守衛分隊繳了械,然後脫下了身上的軍服,扯下了身上的繃帶。台軍士兵懊悔地發現,原來是一隊化了裝的解放軍士兵。

  裝扮成台軍士兵的,是解放軍第十四數位化空突師的前衛部隊。他們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使台軍來不及炸毀渡口橋樑和在河對岸組織起有效的防禦,一小時前在西螺鎮南邊伏擊了一支台軍,然後利用繳獲的台軍車輛,裝扮成台軍後撤的部隊,瞞天過海,騙過台軍守衛大橋的部隊,完整地攻占了西螺大橋。

  在隨後的三個小時內,其它幾支突擊隊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巧妙地奪取了另外幾座橋樑。台軍完全料不到解放軍行動如此大膽,來得如此之快,自強大橋的守軍派出工兵企圖炸毀橋樑,但引爆炸藥的士兵在距離導火索幾米遠的地方被解放軍點了名。所有公路大橋幾乎完整無恙地落在了解放軍手中,只有溪州大橋受到了輕微的炸傷,略加修復便可使用。

  柳維平得到捷報之後還沒來得及高興,捅了馬蜂窩的後果就顯露出來了。控制幾座大橋的部隊現在的位置大突出了,與解放軍主力部隊之間,形成了較大的間隙,距離第一集團軍約40公里,距離包抄的第三十九集團軍足足有60公里。他們現在已經是孤軍深入險地,在他們與後面的解放軍裝甲部隊之間,夾著十幾萬台、日軍,他們現在正拼命地向濁水溪方向撤退。而在他們的北邊,台、日軍的預備隊正源源不斷地開來,企圖奪回這幾個咽喉要地。

  解放軍怎麼捨得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呢?守橋部隊一面呼叫空軍支援,一面像釘子一樣死死守住兩岸的橋頭堡。第五、三十一和四十一數位化空突集團軍的主力部隊先派出部隊迎接北上的解放軍裝甲部隊,分段奪占東部山區的幾十個高地,並採用蛙跳戰術逐步把陣地聯結起來,較好地保障了裝甲主力的翼側安全。然後再派出直升機機降部隊,對裝甲部隊機動路線上的重要地形進行交替奪占,為己方行軍縱隊或運輸車隊提供警戒。第一集團軍和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各師也都組織突擊隊尋隙而進,從而加快了合圍的步伐。

  第五、三十一和四十一數位化空突集團軍胃口很大,它們的其餘部隊又對濁水溪北岸的敵人進行分隊式空中奔襲,兵力通常以一個加強排到一個混編連為單位,空中奔襲編隊還得到電子戰和布雷直升機分隊的加強或支援。使用直升機破壞或襲擊敵指揮機構、通信樞紐、電子戰設施、直升機基地、後方倉庫、輸油管線、交通樞紐、橋樑、隧道及其他重要目標。北岸的台、日軍預備隊立刻處在風聲鶴厲之中,不但南援不成,本身也成了泥菩薩過河,有點自身難保了。

  8月9日到10日一整夜,雲林縣的台西、東勢、麥寮、褒忠、侖背、二侖、西螺和棘桐等鄉成了主戰場,撤退的台、日軍隊和解放軍的裝甲和直升機部隊混戰成一團。雙方距離太近,台、日炮兵不敢開火,解放軍的炮兵和空軍夜間巡邏隊則沒有這個顧忌。解放軍數位化部隊採用被動式制飛彈藥,炮兵和飛行員發射時無誤傷已方的心理負擔,而前方請求炮火支援的部隊可隨機調整攻擊坐標,在雙方陣地不斷易手的過程中也不會炸到自己人。而台、日炮兵擁有的只是主動制導炮彈,往往炮彈到達位置,鎖定的卻是剛撤過來的自己的裝甲車輛,己方的雷射照射手早被解放軍的狙擊手嚇破了膽子,也不能從容不迫地為雷射制導炮彈指路了。解放軍前沿部隊打著打著,往往發覺自己已被敵方車輛的殘骸所包圍。到了天亮,天空中又黑壓壓地來了大群解放軍強擊機部隊了,它們夜間怕誤傷友軍沒有出動,現在全部進行低空突襲。被硝煙燻黑的台、日士兵眼見一輛又一輛裝甲車輛被強擊機的火箭炮掀翻,終於喪失了信心,紛紛舉手投降。濁水溪之戰以解放軍殲滅台、日軍隊二十萬人而落幕……

  花東防衛司令林忠德中將指揮第128守備旅和第129守備旅撤入了花蓮要塞,部隊損失不大,但士氣全無。四面八方而來的解放軍部隊已使花蓮成為一風雨飄搖中的小舟,隨時可以傾覆。林忠德知道抵抗已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只能使花蓮成為一片廢墟。作為花蓮的農家子弟,林忠德深愛自己的家鄉,這是他支持台獨的原動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