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戰時防疫聯合辦事處疫情旬報》第26號
石公橋究竟死了多少人?當時就算了數的一共死了160多人。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的有:石冬生家死2人,張春國家死7人,丁國豪家死3人,王丕德家死3人,羅楚江家死2人,丁大興家死2人,賀孟秋家死2人;武漢一戲班子死2人,烽火王家死2人,草堰閣死3人,燕窩張家死3人,還有石祿之的妻子,石米記的妻子,石谷記的妻子,王桃清的妻子,石雨廷的妻子,丁連清的妹妹,黃華清的妹妹,賀鳳鳴的外甥女、何五爺、陳大姐、陳三元、熊端階……還有一些不知名姓的,想不起來的。
——石公橋居民黃岳峰老人等回憶
夜深了。西北風吹盡了湖岸上柳樹枝頭的一片片枯葉,遼闊的洞庭湖平原上的莊稼已經歸倉。農曆九月,湘西北的天氣已有幾分寒意,只有湖邊的野鴨依然成群地在蘆葦盪里覓食。位於常德城東北約50華里的石公橋古鎮,人們正在置辦冬裝,準備迎接戰亂年間的又一個難熬的冬季。
這是一座典型的湘西北古鎮。一條長約2華里的小街呈南北向一字兒築在橫跨沖天湖湖面的大堤上,中間被一條不知名的小河攔腰斬斷,小河上有一座清代建造的石拱橋,古鎮便分作了橋北和橋南兩處。鎮南北兩端各連著一片肥沃的大平原。浩淼的洞庭在這裡留下一個子湖叫沖天湖。沿著沖天湖的水面北行入洞庭、下長江,湖面上便見舟楫如梭。蜿蜒兩里多長的小街兩旁,參差著高高矮矮的木樓瓦舍,居住著2000多名居民。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這片肥沃的水鄉的居民經營著各自的生活。只是連年的戰亂,日本飛機的頻頻轟炸,使小鎮的日月不再有了昔日的和平與寧靜。
這一天是農曆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八日。橋北街夾巷口“益壽堂藥店”老闆周紹仁一清早打開鋪面,吩咐夥計抹掃店堂,準備迎接顧客。這是一間不大的藥鋪,兩排嵌滿小藥屜的紅漆藥櫃依牆而立,櫃頂一溜藍花瓷壇上一塵不染,壇里盛滿蘇籽、枸杞、肉蓯蓉、血驢膠一類容易生霉長蟲的中藥。一股濃烈的藥味充滿屋裡。曲尺樣的櫃檯外的木椅旁的茶几上放著一枝水菸袋,黃銅的菸袋被擦得錚亮。那是備給吸菸的顧客的。
店堂剛剛收拾完畢,便見一位年輕男子匆匆闖入。周紹仁連忙滿臉堆笑迎了上去。他認出這是橋北街上石家的老大。石老大一進門便急急地嚷著“買藥”。原來,他家石冬生昨晚鬧病,鬧了一個通宵。
周紹仁聽完石老大的一番述說,覺得石冬生病得不輕,沉思片刻,還是覺得這藥不可貿然地賣。便說:“依我看,你還是先去請郎中處方為好,免得投錯了方藥,誤了治病。你家冬生怕是病勢不輕!”
石老大聽罷,也覺得周老闆說的有理,便轉身往正元堂藥鋪聶郎中家跑去。
這邊石老大正在奔跑求醫。那邊的石冬生卻等不及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這石冬生是一條30剛出頭的壯漢,卻說死就死了,實在讓人覺得有些突然。尤其死後屍體上布滿青斑,口鼻里還不斷地流出血色泡沫,更讓街坊鄰里覺得蹊蹺。有人懷疑是冤家放毒把他害死的,嚷嚷著要去報官。
卻不料石冬生尚未入殮,石家隔壁張春國的妻子又突然畏寒發燒,腋窩腫脹,僅僅一夜功夫就含恨死去。噩耗傳出,鎮上的街坊頓時驚慌起來。有人忽然想起常德城裡正鬧的鼠疫,“莫不是那該死的鼠瘟傳到了石公橋?”但善良的人們大都不敢相信。他們不信祖祖輩輩不曾聞聽過的災禍會突然降臨到自己頭上。
人們正在猶疑間,石冬生的父親石元又突然染病而死;緊接著,張春國18歲的長子張伯君,因奔母喪從學堂歸家,不料剛剛葬完母親,自己又一夜間一病不起,隨母而去。當張伯君的屍體還沒來得及安葬,張春國自己和女兒又同時染病,父女雙雙慘死!張春國家是開魚行的,加工醃魚和熏魚的屋前屋後又同時出現不少死鼠和暈頭暈腦到處亂竄的病鼠。就在這前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張家七口大小接二連三地踏上黃泉路,全家死絕,最後連收屍的人都沒有。
湘西防疫處接到急報時,鼠疫已在石公橋鎮的橋北街蔓延開來。一條橋北街上,幾乎家家傳出痛失親人的悲嚎聲。從早到晚,街上哭聲不斷。
中央衛生署防疫總隊第二大隊奉命趕赴石公橋鎮。
施毅軒大隊長和伯力士博士是凌晨接到命令的。一隊人馬繞過柳葉湖,沿著湖邊的小路向石公橋緊急進發。初冬的拂曉,有一陣陣的寒風從湖面上刮來,給人幾分格外的淒冷。除了風聲,便只有急行軍的“沙沙”的腳步聲,和遠處、近處不時傳來的幾聲犬吠聲。路旁的稻田裡早收割了莊稼,一望無際的平原在曙色中漸漸露出了它的輪廓。中午,他們到了石公橋鎮。不久,警備司令部派來的一排士兵也趕到了鎮上。昔日繁榮的古鎮,此時迎接他們的只有一片悽厲的哭聲!
死神籠罩下的石公橋古鎮(2)
士兵們在施毅軒的指揮下,立即封鎖橋北疫區。橋北街通往外界的橋頭、柳堤、傅家拐和南極宮等處被士兵們挖了4米寬、3米深的壕溝。士兵們又在橋頭的壕溝上架起一座木吊橋。吊橋吊起時,橋北就成了孤島,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阻斷了鼠疫的傳播途徑。
石公橋究竟死了多少人?當時就算了數的一共死了160多人。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的有:石冬生家死2人,張春國家死7人,丁國豪家死3人,王丕德家死3人,羅楚江家死2人,丁大興家死2人,賀孟秋家死2人;武漢一戲班子死2人,烽火王家死2人,草堰閣死3人,燕窩張家死3人,還有石祿之的妻子,石米記的妻子,石谷記的妻子,王桃清的妻子,石雨廷的妻子,丁連清的妹妹,黃華清的妹妹,賀鳳鳴的外甥女、何五爺、陳大姐、陳三元、熊端階……還有一些不知名姓的,想不起來的。
——石公橋居民黃岳峰老人等回憶
夜深了。西北風吹盡了湖岸上柳樹枝頭的一片片枯葉,遼闊的洞庭湖平原上的莊稼已經歸倉。農曆九月,湘西北的天氣已有幾分寒意,只有湖邊的野鴨依然成群地在蘆葦盪里覓食。位於常德城東北約50華里的石公橋古鎮,人們正在置辦冬裝,準備迎接戰亂年間的又一個難熬的冬季。
這是一座典型的湘西北古鎮。一條長約2華里的小街呈南北向一字兒築在橫跨沖天湖湖面的大堤上,中間被一條不知名的小河攔腰斬斷,小河上有一座清代建造的石拱橋,古鎮便分作了橋北和橋南兩處。鎮南北兩端各連著一片肥沃的大平原。浩淼的洞庭在這裡留下一個子湖叫沖天湖。沿著沖天湖的水面北行入洞庭、下長江,湖面上便見舟楫如梭。蜿蜒兩里多長的小街兩旁,參差著高高矮矮的木樓瓦舍,居住著2000多名居民。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這片肥沃的水鄉的居民經營著各自的生活。只是連年的戰亂,日本飛機的頻頻轟炸,使小鎮的日月不再有了昔日的和平與寧靜。
這一天是農曆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八日。橋北街夾巷口“益壽堂藥店”老闆周紹仁一清早打開鋪面,吩咐夥計抹掃店堂,準備迎接顧客。這是一間不大的藥鋪,兩排嵌滿小藥屜的紅漆藥櫃依牆而立,櫃頂一溜藍花瓷壇上一塵不染,壇里盛滿蘇籽、枸杞、肉蓯蓉、血驢膠一類容易生霉長蟲的中藥。一股濃烈的藥味充滿屋裡。曲尺樣的櫃檯外的木椅旁的茶几上放著一枝水菸袋,黃銅的菸袋被擦得錚亮。那是備給吸菸的顧客的。
店堂剛剛收拾完畢,便見一位年輕男子匆匆闖入。周紹仁連忙滿臉堆笑迎了上去。他認出這是橋北街上石家的老大。石老大一進門便急急地嚷著“買藥”。原來,他家石冬生昨晚鬧病,鬧了一個通宵。
周紹仁聽完石老大的一番述說,覺得石冬生病得不輕,沉思片刻,還是覺得這藥不可貿然地賣。便說:“依我看,你還是先去請郎中處方為好,免得投錯了方藥,誤了治病。你家冬生怕是病勢不輕!”
石老大聽罷,也覺得周老闆說的有理,便轉身往正元堂藥鋪聶郎中家跑去。
這邊石老大正在奔跑求醫。那邊的石冬生卻等不及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這石冬生是一條30剛出頭的壯漢,卻說死就死了,實在讓人覺得有些突然。尤其死後屍體上布滿青斑,口鼻里還不斷地流出血色泡沫,更讓街坊鄰里覺得蹊蹺。有人懷疑是冤家放毒把他害死的,嚷嚷著要去報官。
卻不料石冬生尚未入殮,石家隔壁張春國的妻子又突然畏寒發燒,腋窩腫脹,僅僅一夜功夫就含恨死去。噩耗傳出,鎮上的街坊頓時驚慌起來。有人忽然想起常德城裡正鬧的鼠疫,“莫不是那該死的鼠瘟傳到了石公橋?”但善良的人們大都不敢相信。他們不信祖祖輩輩不曾聞聽過的災禍會突然降臨到自己頭上。
人們正在猶疑間,石冬生的父親石元又突然染病而死;緊接著,張春國18歲的長子張伯君,因奔母喪從學堂歸家,不料剛剛葬完母親,自己又一夜間一病不起,隨母而去。當張伯君的屍體還沒來得及安葬,張春國自己和女兒又同時染病,父女雙雙慘死!張春國家是開魚行的,加工醃魚和熏魚的屋前屋後又同時出現不少死鼠和暈頭暈腦到處亂竄的病鼠。就在這前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張家七口大小接二連三地踏上黃泉路,全家死絕,最後連收屍的人都沒有。
湘西防疫處接到急報時,鼠疫已在石公橋鎮的橋北街蔓延開來。一條橋北街上,幾乎家家傳出痛失親人的悲嚎聲。從早到晚,街上哭聲不斷。
中央衛生署防疫總隊第二大隊奉命趕赴石公橋鎮。
施毅軒大隊長和伯力士博士是凌晨接到命令的。一隊人馬繞過柳葉湖,沿著湖邊的小路向石公橋緊急進發。初冬的拂曉,有一陣陣的寒風從湖面上刮來,給人幾分格外的淒冷。除了風聲,便只有急行軍的“沙沙”的腳步聲,和遠處、近處不時傳來的幾聲犬吠聲。路旁的稻田裡早收割了莊稼,一望無際的平原在曙色中漸漸露出了它的輪廓。中午,他們到了石公橋鎮。不久,警備司令部派來的一排士兵也趕到了鎮上。昔日繁榮的古鎮,此時迎接他們的只有一片悽厲的哭聲!
死神籠罩下的石公橋古鎮(2)
士兵們在施毅軒的指揮下,立即封鎖橋北疫區。橋北街通往外界的橋頭、柳堤、傅家拐和南極宮等處被士兵們挖了4米寬、3米深的壕溝。士兵們又在橋頭的壕溝上架起一座木吊橋。吊橋吊起時,橋北就成了孤島,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阻斷了鼠疫的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