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呼韓邪雖然取得勝利,但處境仍是極其艱難。經過五單于爭立的混戰之後,匈奴數萬人喪生,牲畜損失十之七八,人民飢餓,為了爭奪食物而相互殘殺。呼韓邪的部下左大將烏厲屈與其父烏厲溫敦見匈奴大亂,遂率領數萬部眾投降漢朝,都被封為列侯。等到呼韓邪再次重歸單于庭時,殘餘的部眾僅有數萬人,其勢力衰弱到了極點。然而,就是這樣窘迫的局面也沒容許呼韓邪維持多久。在單于庭西邊,屠耆單于的堂弟休旬王自立為閏振單于。然而更使呼韓邪沒有想到的,在單于庭東邊,曾被他一手扶持登上左谷蠡王王位,後又晉升為左賢王的兄長呼屠吾斯竟然也同室操戈,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于。繼五單于爭立之後。匈奴又出現三單于鼎立的形勢。

  五鳳四年(前54年),匈奴三單于鼎立的短暫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兼併戰爭再次在大漠之上爆發。閏振率先發兵東攻郅支,不料兵敗被殺。隨後,郅支率領得勝之師進攻單于庭,呼韓邪兵敗,被迫再次放棄單于庭南撤。郅支占據單于庭後,與撤到漠南地區的呼韓邪遙相對峙,匈奴又分裂為南北二部。

  呼韓邪單于在短短的二年之中二次被逐出單于庭,部眾牲畜損失殆盡,處境愈加困難,何況北有郅支,南有漢朝,不論受哪一方的攻擊,都足以使他遭受滅頂之災。此時的形勢非常清楚:呼韓邪如果向郅支投降,無疑是自尋死路;若是主動稱臣歸附漢朝,不僅可以免除來至南方的威脅,得以集中力量對付郅支,而且還能得到漢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平定郅支,挽回敗局,統一大漠。屬下左伊秩訾王也勸呼韓邪稱臣歸附,遣子入侍,從漢求助,以定匈奴。

  但是,匈奴自冒頓單于統一大漠以來,至此時已經在塞北稱雄一百五十多年。歷代單于都自譽為“天之驕子”,號稱“百蠻之長”,與漢天子分庭抗禮,以兄弟自居。雖然在漢初六十多年間,匈奴曾經與漢和親,然而一直都是漢朝遣公主出塞,每年奉送大量財物,而匈奴連不侵擄漢朝邊境的盟約都沒有能夠嚴格履行。即使是在武帝時期連續遭受巨大打擊,勢力大衰之後,雖然匈奴幾位單于均表示出願意重新與漢朝和好的意圖,然而都堅持在故約的基礎之上恢復和親,決不肯臣服於漢。呼韓邪單于此時若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不可能違背匈奴祖制與習俗,以藩臣自居,接受漢廷的命令。呼韓邪深知此舉關係重大,故而召集群臣與氏族貴族商議,立刻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許多反對附漢的大臣認為:匈奴之俗,本來就是祟尚氣力而鄙視服役,以馬上征戰立國,所以才能威震百蠻。戰死疆場,才是匈奴壯士的本色。如今與兄長爭奪權力,不在其兄,就在其弟,雖死猶有威名。漢朝雖強,也不可能兼併匈奴,為什麼要擾亂古制,屈辱先單于,取笑於諸國? 即使附漢可以安定匈奴,還有什麼臉面再為大漠南北各族之長! 以左伊秩訾王為首的贊成附漢的大臣則認為:形勢的強弱本來就是變化不定的。如今漢朝強盛,西域烏孫諸國都匍匐臣服。自從且鞮侯單于以來,匈奴勢力日益削弱,不能復興,雖然表面上依舊倔強地與漢朝抗衡,實際上並沒有得到一天的安寧。如今附漢就能安寧生存,否則必然危險敗亡!最終呼韓邪採納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議,率領部眾南下接近漢邊塞,於甘露元年(前53年)春遣其子右賢王銖婁渠堂為侍子入漢,同年冬又遣其弟左賢王朝漢。一年之內二次遣僅次於單于的權貴人物入漢,表示了呼韓邪迫切要求附漢的願望。

  對於呼韓邪單于主動附漢的誠摯請求,宣帝立即表示歡迎。呼韓邪大喜過望,於是率部眾於甘露二年冬抵達五原郡塞外,表示要奉族中珍寶,準備在明年春正月親自入漢,朝見漢天子。從此,漢匈關係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以和親取代戰爭的新時期。

  三、呼韓邪統一大漠與昭君出塞

  甘露三年(前51年)春正月初一,宣帝在未央宮正殿接受諸侯百官的朝賀之後,懷著輕鬆喜悅的心情,御駕前往甘泉宮,準備在此接見一位來自北方的特殊客人——呼韓邪單于。

  自從去年十二月,五原郡將呼韓邪單于將於明年正月朝賀漢天子的消息飛報朝廷後,得到了宣帝與群臣的高度重視。匈奴單于親自入漢朝見,請求歸附,標誌著漢匈在經過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衝突與戰爭之後,歷來以“天之驕子”自居的匈奴單于終於在困境之中被迫低下了高傲的頭,預示著漢匈關係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在郅支單于尚占據漠北的情況下,漢朝接納呼韓邪單于歸附,可以在漠南扶持起一支親漢的力量,以減緩郅支對邊塞的騷擾。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宣帝格外重視呼韓邪的朝見,命令群臣商議朝見時的禮儀,最後採納了太子太傅蕭望之的意見,決定以客禮待之,位在諸侯王之上;同時,派遣車騎都尉韓昌為專使,前往五原塞迎接呼韓邪單于入京,並從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北地、馮翊等郡直到長安,發沿途郡兵二千多人陳列護送,以示尊寵。

  呼韓邪單于到達甘泉宮後,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呼韓邪以客禮拜見宣帝,地位高置在諸侯王之上,稱“臣”而不必唱名。宣帝頒予呼韓邪單于黃金質的“匈奴單于璽”,表示漢朝中央政府以對臣下冊封的形式承認呼韓邪為匈奴的最高首領,確定了匈奴地方政府隸屬於中央政府的政治關係;同時考慮到匈奴多年來統治大漠的事實以及“上氣力而下服役”的民族心理,所以在印章的形式上與漢天子所用的玉璽相同,以表示與漢朝的臣屬有所區別。此外,漢朝還贈給呼韓邪大量珍貴的禮物,如冠帶、衣裳、玉具劍、佩刀、弓矢、戟、車馬、黃金、錢幣、衣被、綿繡、雜帛、絮,等等。朝見禮畢後,宣帝命使者引導呼韓邪至長安,留居單于邸,熱情款待一個多月。呼韓邪如願以償,臨北歸時,考慮到自己勢力單薄,深恐不能抗禦郅支單于的進犯,試圖依靠漢朝的聲威以自保,同時又可以向漢朝表示真誠的歸附願望,於是又請求留在保祿塞(今內蒙包頭西北)下,如遇到緊急情況,可以為漢保衛受降城。宣帝應允了呼韓邪的請求,派遣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與韓昌將兵護送呼韓邪出朔方雞鹿塞(今內蒙磴口西北),並留於漠南護衛呼韓邪,助誅不服。漢朝又考慮到匈奴連年戰亂饑荒,人民乏食,前後共調撥北邊諸郡糧食三萬四千多斛,以資助呼韓邪單于的部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