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抬一根粗些的木頭來!」中年鐵匠滿意的點點頭吩咐。

  不一會兒兩個年輕的徒弟吭哧吭哧抬過來一根直徑足有兩尺的粗木放在一個木頭架子上,鐵匠手持銅鋸親自站到木頭前面,放下鋸子深吸一口氣然後拉動鋸子。

  「撲哧撲哧~」

  伴隨著手鋸的來回移動,細碎的木屑如同雪花一樣紛紛揚揚的飄落下來,木頭上很快就鋸鋸下去幾寸深一道整齊的豁口,又幾分鐘過去,隨著咔嚓一聲,粗大的木頭被鋸成兩段滾落下來。

  「哈哈~哈哈哈~」中年鐵匠興奮的仰天大笑,提著鋸子出門去了。

  他之所以這麼興奮,來源於大秦對於工匠創新的獎勵。

  大秦以農業立國,不僅獎勵耕作,而且獎勵對於耕作和生產有重大幫助的發明創造。

  一旦這種鋸子被官方認定擁有巨大的使用和創新價值,不僅會記錄在匠人名錄上上報郡守,更有可能通傳全國,最後成為國家標準。

  如今的秦朝一切都是有標準的,對於他們鐵匠來說,沒有特殊要求哪怕一把柴刀都不能胡亂打造,必須嚴格按照官方的尺寸製作,而且每一把上面還要物勒工名,也就是在打造的物品上銘刻自己的名字甚至是產地,比如他所加工的刀具物品上必須打上「清河鎮古山」的銘文,清河鎮就是地名,古山是他的人字,一旦刀具質量不好被投訴到官府,那麼最後官府就會找他麻煩,輕則賠償,重則取消工匠資格,如果導致的後果非常嚴重被剝奪戶籍充作官奴也有可能。

  而如果一旦發明一種新的有用的工具得到官方的認可,那麼不僅會光宗耀祖傳世下去,更直接的利益就是可以免除很多的稅賦和徭役,而且社會地位也會提高很多,成為縣城甚至郡府的知名工匠,以後打造的物品就能銘刻上雉縣古山甚至是南陽古山。

  士農工商,在古代的四種階層當中,工匠的地位僅次於農民,要比不事生產的商人地位高多了,至少在清河鎮,賣鹽的呂彪看見他,還得恭恭敬敬喊一聲大匠,這就是身份和地位。

  鐵匠提著鋸子很快走進清河鎮中央一棟看起來比較寬敞的木頭房子裡面,但沒過多長時間便悻悻而出,臉色變的非常難看。

  「師傅,您怎會如此悶悶不樂?」看見鐵匠黑著臉回來,一個徒弟忍不住問。

  中年鐵匠嘆口氣一屁股坐在木樁上說:「別提了,我把銅鋸拿去給里典觀看,他竟然說我這是胡亂修改器具樣式,說我打造的鋸子不符合匠作規制!」

  「怎麼會這樣?」三個徒弟都很不理解,其中一個說,「這種改良的鋸子如此鋒利,鋸木比普通的鋸子快了數倍不止,應該獎賞才對吧?」

  鐵匠摸著下巴臉色猶豫了一下說:「里典老邁迂腐,看來我必須直接去一趟雉縣縣城,聽說新來的縣令是從都城咸陽來的,見識和見地與我們這裡的山村野夫不可同日耳語,就這樣決定,你們兩個趕快備馬,帶好防身武器跟我去一趟!」

  「是,師傅!」被叫到的兩個徒弟趕緊一起答應。

  ……

  第28章 徵調民夫

  清河鎮往南,有一座大山叫伏牛山。

  伏牛山下有一條河叫白河。

  伏牛山是秦嶺支脈,是淮河和漢江的分水嶺,而白河就是漢江中游的一條支流。

  雉縣縣城就坐落在清澈蕩漾的白河之濱。

  雉縣可能後世人不太清楚,因為在唐朝被改成了向城,到了明朝又被改成了南召縣,然後一直沿用到新中國。

  雉縣是南陽郡北方之門戶,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荊襄之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南陽地處中原腹地,三面環山,只余南方一馬平川直通襄陽,地勢平坦農業發達,所出產的糧食幾乎能夠養活大半個秦國,即便到了兩千年之後,仍舊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主產區。

  雉縣縣城並不算大,方圓不過十里,與同時代其他城池一樣,四周環繞高約兩丈的城牆,城牆由夯土構建,上面有箭塔和城樓,但無論是城牆還是塔樓看起來都破破爛爛,許多地方甚至已經倒塌。

  城內的狀況也並不是很好,除開縱橫交錯直通四座城門的兩條主幹道之外,裡面所有的民房建築都是以茅屋為主,但其中也有不少木屋和石頭修建的房子,當然屋頂上蓋的還是茅草,這些房子密密麻麻的構成了縱橫交錯的許多小街,數量不下三千戶,大街小巷人來人往,牽牛的,騎馬的,推車的,挑擔的,熙熙攘攘大聲喧譁,比之清河鎮又要繁華百倍不止。

  城中心的位置有一棟青石建築,外表雖然粗糙,但卻如同鶴立雞群一般正對著南方的城門,看起來非常醒目,大門上方懸著一塊高三尺闊五尺的大匾,上面黑漆寫著四個篆書大字,看起來充滿了厚重威嚴的氣息。

  這座房子就是雉縣縣衙。

  縣令、縣丞和縣尉都在縣衙內辦公,而在秦朝的官員制度中,縣令就是一縣之長,掌管全縣的政務,由中央統一認命,丞尉都是其下屬,由郡守認命,至於其他的差役和鄉亭三老等職,都由縣令認命,因此在這個一畝三分地上,縣令的權限非常大,在縣城內絕對是一言九鼎的人物。

  此時縣衙的大堂上,一個中年文士正跪坐在低矮的案牘前看著一卷剛剛送來的竹簡,縣尉和縣丞此時都靜靜的站在旁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