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印尼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境況也是這樣:恐怖戰爭為美國新的、超強的軍事存在打開了大門。美國分析家左坦?格羅斯曼這樣評論道:“對美國的戰爭制定者來說,建立新的軍事基地是一種長遠的考慮,它比戰爭本身更為關鍵,也比美國的敵人重要得多。”在喬治?布希的第一屆任期結束時,作為外交事務中的新手,他已經領導了美國歷史上最戲劇性的軍事擴張。美國的軍事基地使得他可以在戰略上控制歐亞大陸所有的能源路線,這是史無前例的。美國可以在未來與日本、中國、東亞、印度、俄羅斯以及歐盟的能源關係中占主動。比利時作家米切爾?科林曾直率地說:“如果你想統治世界,那麼你就要控制石油。任何地方的任何石油”。這正是目前華盛頓所做的。

  伊拉克戰爭之後,2003年8月,當依賴能源的日本設法與伊朗簽訂長期合同以開發一個大油田時,華盛頓以伊朗的核計劃為藉口阻止日本簽約。東京領會了美國的意圖。到10月份,他們瘋狂地以高於中國的價錢設法從尤科斯公司獲得俄羅斯的石油,當時俄羅斯公司正在與喬治?布希談判以便將尤科斯的一大部分股份賣給雪佛龍-德士古公司。華盛頓的石油雷達可以監測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

  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是一種警示,它昭示了美國的真實意圖,即美國決意竭盡所能地鎖住每一個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產地。怪不得世人開始懷疑美國總統的動機,懷疑他所宣揚的傳播自由和民主的真正目的。布希建議將給國家民主捐贈基金會的預算撥款增加一倍,以推進中東地區的民主進程,他的這個建議讓人很不放心。

  就在美國進軍巴格達前夕,阿納托利?利芬分析了美國發動戰爭的決心。利芬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工作,他認為:

  一致的共識是通過絕對優勢的單邊軍事力量統治世界,這是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以來,迪克?切尼和理察?珀爾周圍的智囊團一貫倡導和執行的。

  利芬認為石油戰略問題是切尼圈子的議事日程:“對切尼周圍的人來說,唯一重要的考慮是儘可能有保證地、無限制地得到便宜的石油。”西蒙?羅梅羅,“在德克薩斯石油辦處對非洲小島軍事政變的感受”,2003年7月18日的《紐約時報》;“儘管美國不同意,伊朗與日本還是簽訂石油協議”,2003年7月3日,道瓊通訊社;阿納托利?利芬,“推進戰爭”,倫敦書評,2002年10月3日,第24卷,第19期;韋思?麥迪孫“在西撒哈拉大石油公司於詹姆斯?貝克的目標”,2003年1月9日,非洲商務網;“與石油相聯繫的格魯斯騷亂”,2003年11月24日巴基斯坦的《黎明報》;非洲石油政策工作組,“非洲石油:美國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高級戰略和政治研究所,華盛頓,2002年1月。

  第十三章獨步天下(10)

  一切盡在掌握中

  對伊拉克石油和整個阿拉伯海灣地區安全的軍事控制費用如此高昂,這決定了整個歐亞大陸和其他國家的未來經濟,對美國的新帝國戰略是生死攸關的,毫無疑問這種代價是值得的。

  布希政府的經濟政策很簡單:不惜代價贏得2004年的大選連任。華盛頓每年有5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貿易方面的赤字同樣巨大,中國、日本和東亞的出口商把他們數千億美元的貿易盈餘用於購買美國的國債和其他資產,由於害怕喪失出口市場,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依賴美國,他們像是在這個過程中被追逐著,找不到出口。

  不管是美聯儲還是政府的人,對華盛頓的經濟數據的警示都表示擔憂。這些人現在控制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最主要的東西——石油。他們不是間接地,而是直接用軍事力量支持不同產油區的政權,從而控制石油。由於有了對世界石油流向的有力控制,他們就擁有了脅持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毀滅性武器。誰還敢挑戰美元?

  把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和伊拉克入侵之後的事件進行對比,具有很強的戲劇性。1973年,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在瑞典的薩爾斯巴登提出的政策,把石油價格提得如此之高,足以使在北海、阿拉斯加和其他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地區發現的新的石油來源變得有利可圖。第一次石油衝擊為美元體系贏得了時間。

  在20世紀70年代,像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和三邊委員會這樣的強力集團,能夠延遲第一次石油危機對歐洲、日本和美國的衝擊。為了達到目的,他們針對發展中世界的需求,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體系,打擊那些發展本國經濟的民族主義運動。

  他們把這叫做“可持續”增長。這一政策,通過“增長極限”限制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維持發達國家的富裕和美元體系超過了30年。發達國家幻想著充足、便宜的石油源源不斷,支撐其最富足的生活水平30年不變。但是,這樣的幻想是以犧牲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福利為代價的。只有通過無情打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民對經濟穩定增長的願望,才能保證美國領導的少數發達國家能夠享受對長久繁榮的幻想。

  在使這種幻想變成現實的過程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人為打壓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進程,華盛頓可以壓制對石油的全球性需求,並且允許美國進口便宜的石油來為維持人為的繁榮。美國的石油產量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達到頂峰。美國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國外石油的進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