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2003年初的埃克森美孚勘探公司的雜誌上,公司總裁喬恩?湯普森間接地支持了地質學家們的一個基本分析,即全球石油危機將會在2010~2015年之間到來。湯普森寫道:

  我們預計世界現有油田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正在以平均每年4%~6%的速度下降。為了滿足2015年的預計需求,每天必須新增相當於一億桶的石油產量,這相當於今天產量的80%。換句話說,我們目前每生產10桶石油和天然氣,到那時我們還需要額外發掘、開發和生產8桶。另外,生產這些新增的石油和天然氣的成本預計將遠遠高於目前的花費。

  對世界上那些最大的,以發掘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為己任的能源公司來說,這些評論無疑是一顆炸彈。他指出,世界在未來的十年內對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劇增,而新油田的發現還不可預期。滿足新能源需求的成本將“相當地高”。湯普森在篇首寫到,“一個革命性的變化”,非常貼切。

  目前世界能源供應已經現出早期的危機,這一估計令人震驚。如果這一估計是正確的或者是非常接近的話,那麼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高出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衝擊幾個數量級。柯林頓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前任中東問題高級專家肯尼斯?珀拉克支持入侵伊拉克,他毫不客氣地講:“過去50年間全球經濟是建立在便宜的、充足的石油基礎之上的,如果拆除這個基礎的話,全球經濟將會崩潰。”

  簡而言之,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底,大概2010年或2015年的某個時間,或許更快,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可能就會消耗殆盡,這就是布希當局冒著巨大的風險單方面進軍伊拉克的動機。這也說明了布希領導下的美國政府關於國內和對外政策的考慮。

  如果美國能一直保持對伊拉克石油的軍事控制的話,華盛頓將在所有可能的經濟競爭中占有絕對優勢。戰爭之前,伊拉克政府已經與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簽訂了長期的石油開採合同。華盛頓五角大樓的戰略家們並沒有忽視這一點,即這三個國家在未來的任何危機中都是石油競爭對手。切尼也不例外。在2001年切尼拒絕公開的能源問題工作小組的檔案中,詳細地繪出了伊拉克油田的地圖並記錄了在伊拉克有合作項目的外國公司的名單。文檔當時僅公開了部分內容,在確保占領伊拉克之後才完全公開。

  第十三章獨步天下(8)

  2004年初,在掃清障礙後,華盛頓宣布在伊拉克的石油開採以及重建工作只會分給那些曾經在占領伊拉克的過程中幫助過它的公司。最早獲利的石油公司是雪佛龍-德士古——賴斯原來所在的公司、英國的英國石油、殼牌,還有切尼的哈利伯頓公司。

  正好在準備伊拉克戰爭的時候,隨著對沙烏地阿拉伯班達爾王子空軍基地依賴的減少,卡達的多哈成為美國在海灣地區的主要軍事基地。從2004年初起,伊拉克面臨著美國長期的軍事占領,很可能要長達幾十年之久。切尼的美國新世紀計劃的作者之一羅伯特?卡根,在伊拉克戰爭的幾個月後關於伊拉克的談話中對《亞特蘭憲法報》說:“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把主要的軍事力量集結在中東地區……如果我們在伊拉克擁有武力,那麼石油供應就不會遭到破壞。”

  當世人見證了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結果後,人們自然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的軍事力量就是為了確保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資源的直接控制。這也是為什麼一旦占領伊拉克,華盛頓就不怎麼關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原因。

  見2001年9月9日石油損耗研究中心提交給布萊爾的內閣備忘錄,題目是“交內閣辦公室:關於能源政策”。可見:2003年由新社會團出版的理察?海因伯格的文章:“政黨的終結:石油、水和工業社會的命運”。2003年5月27日,馬修?西蒙斯在法國石油研究所向石油產量研究協會進行演講的材料(wwwfromthewildernesscom)。馬修?西蒙斯還於2003年8月在休斯敦第十屆萊斯全球論壇“能源基礎設施”的講話上,對石油和基本經濟問題進行了很好的總結。另見2002年7月,坎貝爾在科羅拉多大學礦業學院金?哈伯特石油供應研究中心上的講話“預測2002~2005年的全球石油產量”。2003年5月,米歇爾?克萊爾在巴黎發表的“布希-切尼的能源戰略”;2003年7月19日,馬諾?新漢姆發表在《亞特蘭大憲法報》上的“切尼的石油地圖”;2003年10月2日是,查爾斯?阿瑟發表於《獨立報》上的“跑得比研究預期還快的石油與天然氣”;2003年達拉斯《明燈》第85卷第1期發表的喬恩?湯普森代表埃克森美孚公司寫的文章“革命性轉變”。

  四處屯兵

  如果對即將到來的世界石油峰值的悲觀估計能夠解釋為什麼華盛頓甘冒入侵伊拉克的風險,那麼,美國針對從西非海岸到利比亞和蘇丹,從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到俄羅斯和喬治亞,還有亞塞拜然和阿富汗,制定的一系列令人費解的外交新政策,也就有了解釋。

  布希要為確保再次當選下注,美國的軍事政策和能源政策的模式是明確的。結論只有一個,即美國的現行外交和軍事政策就是控制地球上每一個現有和潛在的石油產地和運輸線路。這樣的控制將是史無前例的。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美國將決定誰以多少價格得到多少能源。石油供應危機對世界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隨著供應的危機正逐漸逼近,上述決定權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力。華盛頓顯然是在發動批評家們所說的資源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