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華盛頓剛把卡爾扎伊安置在喀布爾,布希和切尼就吹響了推翻薩達姆?海珊的號角,薩達姆?海珊是華盛頓的新阿道夫?希特勒,是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一類的邪惡暴君。儘管安理會沒有同意,華盛頓根本不予理會,開始實踐布希主義

  參閱艾哈邁德?拉希德的“塔利班:好戰的伊斯蘭,中亞的石油和原教旨主義”,2001年倫敦IBTAURIS出版。另見2002年12月15日約翰?皮格爾發表於巴基斯坦《每月時報》上的文章“美國的賭註:統治全球”。關於“滿地黃金”的說法和美國聯合石油公司在阿富汗的作用,讓-查爾斯?布內薩德和達斯卻有詳細的說明。2002年,紐約雷聲出版社出版的《不能公開的事實:美國與塔利班之間的秘密石油外交》。卡爾扎伊與美國聯合石油公司的聯繫,見2001年12月13日《世界報》。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之間的石油管道協議簽字的新聞見2003年1月3日網頁(after-wordsorg/grim)上的報導。羅恩?卡拉里的“安然-切尼-塔利班有聯繫嗎?”發表於2002年2月28日《不列顛觀察》。該報導有關於安然公司(倒閉前)在阿富汗管道談判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細節。。

  趨“油”若鶩

  2002年,華盛頓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支持的情況下,準備發動對巴格達的軍事進攻,這違反了聯合國憲章,除了英國的布萊爾、葡萄牙、西班牙、波蘭以及其他幾個國家,美國沒有得到大多數主要同盟國的支持。俄羅斯、中國、法國甚至德國都公開反對美國準備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俄羅斯外交部長伊戈爾?伊萬諾夫發表官方聲明,莫斯科反對美國針對伊拉克的任何軍事行動。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以及其他兩個國有公司曾經簽訂了一個長達23年的開發伊拉克西部古爾奈油田的合同。中國也反對戰爭。中石油在伊拉克西部地區簽訂了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石油合同。法國在薩達姆政權下也有開發伊拉克石油的權力。三國都明白,美國單方面發動戰爭將永久地結束她們的伊拉克石油之夢。

  第十三章獨步天下(5)

  那時,中國正逐步取代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以現在的增長速度,十年之內,它將輕易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中國國內找不到足夠的石油儲備。中國明白,可靠的石油供就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保障。現在最大的石油資源將被美國的軍事力量牢牢控制。對北京來說,這個消息是明白無誤和令人深感憂慮的。

  儘管世界各地都呼籲反對伊拉克戰爭,布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還是進入了倒計時階段,這對世界上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問號——為什麼?為什麼美國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用武力來追求“和平與穩定”,難道這就是他所謂的“軟實力”?為什麼她不顧風險在整個石油產地製造不穩定,甚至可能引起新的石油價格衝擊以及全球經濟衰退,難道就僅僅是為了打擊伊拉克?來自華盛頓的官方回答是薩達姆?海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且他還與基地組織恐怖分子有聯繫。難道這就是喬治?布希、迪克?切尼、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保羅?沃爾福威茨以及華盛頓的其他人發動新的伊拉克戰爭的充足理由嗎?這不能令人信服。在13萬美國軍隊永久駐紮在伊拉克後,他們的懷疑得到了證實。

  進攻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恰如預計的一樣,在幾周內結束,毫無懸念。官方宣稱戰爭於2003年5月結束。那裡只有象徵性的抵抗,伊拉克也沒有使用恐怖武器。也許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這樣的小國遭受過如此毀滅性的打擊。人們可以通過CNN以及魯珀特?默多克的福克斯新聞網看到戰爭的清晰畫面。美國也背負著國際輿論的壓力。美國的主張確如布希說過的那樣,“你要麼支持我們,要麼反對我們”。

  華盛頓曾再三強調它們有正當理由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這理由就是伊拉克擁有威脅美國的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甚至核武器,必須予以消除。而當聯合國檢查員並沒有發現這些時,他們轉變了藉口,辯稱真正的原因是薩達姆?海珊曾與奧薩馬?本?拉登以及神秘的基地恐怖組織結成了聯盟。隨後,理由又變了,即用一個民主政權取代獨裁政權是值得的。戰後,布希為美國關於中東地區的政策制定了一個以民主為主題的“推進自由戰略”。在2004年1月的國情咨文報告中,為了發展“中東地區的自由選舉、自由市場、自由言論以及工會”,布希要求將給國家民主捐贈基金會的預算撥款增加一倍,以便促進這些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就如同對南斯拉夫和東歐一樣,很明顯,為了改變現狀,華盛頓計劃削弱現存的政權。它的用意極其深遠。

  一旦美國軍隊控制了這個國家,所有關於戰爭的藉口,比如武器、恐怖分子,全都煙消雲散了。有消息顯示托尼?布萊爾將他政治前途的賭注押在欺詐事件之上。事情看起來好像是布萊爾的華盛頓同盟把他當作了替罪羔羊。在美國占領巴格達和伊拉克油田後不久,華盛頓的各色官員們開始承認理由並不是像他們先前所說的那樣。

  最厚顏無恥的是國防部副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他倡導預防性戰爭,是1992年白皮書的作者,也是2000年9月美國新世紀計劃報告的合著者,鷹派的領導人。2003年3月,在布希正式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不到一個月,沃爾福威茨對前去參加新加坡安全會議的代表說:“簡單地說,朝鮮和伊拉克之間最重要的區別是經濟上的考慮,對伊拉克,我們別無選擇。伊拉克整個泡在石油的海洋里。”朝鮮承認研製核彈頭和飛彈的事實並沒有讓沃爾福威茨以及五角大樓中的人們上心。伊拉克才是他們的目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