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但是在賈家一片平順的情況下,賈母還是很樂意偏向一下黛玉的。正巧探春的動作也並不算太隱晦,可不立刻就被賈母揪了出來。
如果說原本賈母還覺得探春的本事不俗或許值得期許一下的話,只這一回的小動作,就足夠讓賈母認清探春的不可依靠了,畢竟迎春不過是性格軟綿了一些,探春卻是實實在在的認不清自己的身份了。雖說客不逾主是基本的禮節,不過這說法可不是什麼時候都適用的,比如若是兩者身份相差太大的話,自然還是以身份高低論地位並不按著所謂主客的說法。
而黛玉的身份顯然比探春高了不止一點。
賈家這一輩里算上已經出嫁了的元春統共四個姑娘,哪怕賈母一直說什么元春是榮國府的嫡長孫女,事實上從賈代善過世之後,二房的所有的孩子都已經不算是榮國府的子嗣了,只能順著賈政的官職論出身。
賈政的五品官爵再寒門子弟眼裡看來高不可攀,可在略有些出身底蘊的人家眼裡瞧著卻什麼都不是,尤其是賈政做官的起點還遠比別人高不少,卻在二十年裡只升了半品一級,更是瞧不見丁點值得期盼的未來。
元春好歹還是嫡女的,又有王子騰這麼個親舅舅,雖然她實際上也只是個從五品員外郎家的女兒,總歸還有三兩分體面。可若換做探春……也就是好在如今兩房還沒分家罷了,否則一個五品官的庶女,在京城這地界可什麼都不是。不怪賈母瞧不上探春,實在是哪怕賈府所有的女孩兒加在一起無論怎麼去看,探春的出身都是最低的,偏還沒個自知之明。
雖然賈家素來都有將家裡所有未出閣的姑娘們一視同仁的習慣,但誰都不能否認有的人天生出身就比別人高一些,在外頭人眼裡看來自然的也就分出了尊卑。
真要說起來,迎春雖然也是庶出女,可賈赦身上的爵位卻是正一品,況且大房並沒有嫡女,只迎春獨一個女兒,這也使得迎春的身價比普通庶女好歹略高一些。而惜春他父親賈敬的確將爵位讓給兒子自己出家做道士去了,但也不能否認賈敬當初身上也是正二品的二等將軍,而且惜春本人又是原配嫡女,這才算是賈家正經的嫡長孫女。
林如海在過世的時候,身上是有一個正二品的虛職的,而且本朝規矩從來都是同品級下官位高於爵位的,作為林家正經的嫡長女,黛玉的身份其實真算是賈家如今所有姑娘里最高的那一個,算來就是把親戚家的姑娘們一道扒拉一遍也只有王熙鳶和史湘雲的身份和她差不多罷了。
當然了,作為親戚並沒必要去細算,再加上黛玉和迎惜之間的身份差距也並不是特別大,真在親戚之間去摳扯這個就沒意思了——但不管怎麼算,探春卻是沒資格對黛玉無禮的。
對於家裡的幾個女孩兒的性情,賈母心裡不可能不清楚,這三丫頭最是精明的性子,若是沒個來由想來也不至於蠢到在明知道黛玉是被放在賈母心尖尖上疼著的還不自量力的使壞心思的。說探春心裡因為黛玉得寵而不舒服或許不假,但是能讓探春將心裡的不舒服付諸於行動,總歸是得有個外因的。
若說賈府里誰對黛玉充滿惡意,賈母幾乎不用多思考就能想到王夫人身上,而王夫人正是探春的嫡母。
王夫人瞧不上黛玉,但這會兒其實也沒法子對黛玉做什麼,是以也只能暗中醞釀——若是說如李紈那時候那樣故技重施,且不說容易暴露她之前的手段,這會兒賈家裡也沒有合適的人選,萬一正好被寶玉撞上讓林丫頭順勢纏上寶玉了,可不得嘔死她。
至於探春那邊,完全就是她自己的私人行為,哪怕她也想借著這件事討好王夫人,卻並不能說這是王夫人設計攛掇的,甚至就連探春本來也只是和身邊的丫頭們抱怨兩句,並沒想到這話就這麼傳出去了。
只可惜賈母先入為主的就陰謀論了,正好最近瞧著王夫人不太順眼,再想想王夫人的動機和本事都是有的……
未出閣的姑娘的臉面畢竟金貴,哪怕賈母心裡對探春的評價降低了,也沒打算將這件事鬧出來使孫女壞了名聲,只好在心裡給探春記了一筆,順便想著日後無論如何不能讓王夫人把持了寶玉的婚事,免得王夫人再出什麼昏招。
若說一開始賈母了解這件事還只是出於對黛玉的疼愛,甚至因為這事情並不大的緣故都其實並沒怎麼放在心上的話,等過了一兩個月之後,這樣的態度無疑就得大大改變了。
因為黛玉的未婚夫家裡派人來拜訪了。
第132章 李紈鳳姐(三十)
第一百三十二章
關於黛玉婚事裡頭的事情,賈母一開始知道的其實不多。
因為女孩兒家講究矜持,並不好直接說自己的婚事,再加上黛玉的婚事也並不是這兩年就能辦得了的,索性也不去問她這些不合時宜的事情,只仔細詢問了她身邊的丫頭嬤嬤們。
畢竟是借住在親戚家不好搞出太大的排場,這會兒黛玉身邊服侍的丫頭其實並不多,甚至頭兩年的時候還因為年齡到了的關係換過一茬的使喚人,丫頭們雖然知道姑娘已經和老爺的故交家裡訂了婚事,對未來姑爺的事情知道的還是有限。倒是嬤嬤們知道的詳細一些,卻只是關於對方家裡的普遍情況,私密事情卻是別想了。
要說誰知道的多一些,還得是隨著賈璉一道上京的林家老管家,不過這位老人早就被林如海放了籍,雖然仍舊幫著黛玉管著林家的家業,畢竟不是奴籍里的人了,除非是老管家自己往賈家送林家的產業收成,否則賈母也不好隨時召喚人家。
更別說林如海過世之後,對方的態度究竟如何還未可知,這估計是老管家也未必能知道對方家裡心裡想的是什麼,賈母索性也不去折騰了。
畢竟林如海過世之後,哪怕黛玉的出身並不會改變,可身價卻是免不了是要跌的,哪怕林家仍舊有不少親朋故舊甚至林如海生前的同僚出於各種原因或許願意幫一幫這位世侄女,總比不得一個大權在握的親爹給力,對方對這門婚事的態度是否有改變猶未可知。
若是當初這家人訂婚的時候瞧上的是林如海的仕途亨通,那這會兒說不準真的能翻臉不認人的。偏當時在林家的時候賈璉閒逛的時候多一些,並沒關注到這戶人家,只是有印象林如海奠儀上仿佛有這家人出現,不過並不是這家的長輩,而是正好在江南做官的他家長子夫婦。
僅憑這點卻是真無法判斷出這家人的態度。林如海當初好歹在江南一代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的後事上縱然比生前冷清一些也畢竟不能冷清的過分,除非是真的完全抽不出身來,否則大多數人家都總能派一兩個人來上一柱香的,並不能說是殷勤。而他家長輩以及和林黛玉訂婚的哥兒沒來祭奠也不是什麼過錯,實在是那家人正在最南邊做官呢,讓正在江南的長子代為上香也不是說不過去,憑誰也挑不出理來。
林如海當初也知道自家畢竟後勁不足,就連自己也未必能給女兒依靠太久,是以在給女兒擇女婿的時候,到底還是更看重對方和自家的情分。這一家是林如海當初進學時候的師兄,比他還年長十幾歲,情分頗為深厚。
如果說原本賈母還覺得探春的本事不俗或許值得期許一下的話,只這一回的小動作,就足夠讓賈母認清探春的不可依靠了,畢竟迎春不過是性格軟綿了一些,探春卻是實實在在的認不清自己的身份了。雖說客不逾主是基本的禮節,不過這說法可不是什麼時候都適用的,比如若是兩者身份相差太大的話,自然還是以身份高低論地位並不按著所謂主客的說法。
而黛玉的身份顯然比探春高了不止一點。
賈家這一輩里算上已經出嫁了的元春統共四個姑娘,哪怕賈母一直說什么元春是榮國府的嫡長孫女,事實上從賈代善過世之後,二房的所有的孩子都已經不算是榮國府的子嗣了,只能順著賈政的官職論出身。
賈政的五品官爵再寒門子弟眼裡看來高不可攀,可在略有些出身底蘊的人家眼裡瞧著卻什麼都不是,尤其是賈政做官的起點還遠比別人高不少,卻在二十年裡只升了半品一級,更是瞧不見丁點值得期盼的未來。
元春好歹還是嫡女的,又有王子騰這麼個親舅舅,雖然她實際上也只是個從五品員外郎家的女兒,總歸還有三兩分體面。可若換做探春……也就是好在如今兩房還沒分家罷了,否則一個五品官的庶女,在京城這地界可什麼都不是。不怪賈母瞧不上探春,實在是哪怕賈府所有的女孩兒加在一起無論怎麼去看,探春的出身都是最低的,偏還沒個自知之明。
雖然賈家素來都有將家裡所有未出閣的姑娘們一視同仁的習慣,但誰都不能否認有的人天生出身就比別人高一些,在外頭人眼裡看來自然的也就分出了尊卑。
真要說起來,迎春雖然也是庶出女,可賈赦身上的爵位卻是正一品,況且大房並沒有嫡女,只迎春獨一個女兒,這也使得迎春的身價比普通庶女好歹略高一些。而惜春他父親賈敬的確將爵位讓給兒子自己出家做道士去了,但也不能否認賈敬當初身上也是正二品的二等將軍,而且惜春本人又是原配嫡女,這才算是賈家正經的嫡長孫女。
林如海在過世的時候,身上是有一個正二品的虛職的,而且本朝規矩從來都是同品級下官位高於爵位的,作為林家正經的嫡長女,黛玉的身份其實真算是賈家如今所有姑娘里最高的那一個,算來就是把親戚家的姑娘們一道扒拉一遍也只有王熙鳶和史湘雲的身份和她差不多罷了。
當然了,作為親戚並沒必要去細算,再加上黛玉和迎惜之間的身份差距也並不是特別大,真在親戚之間去摳扯這個就沒意思了——但不管怎麼算,探春卻是沒資格對黛玉無禮的。
對於家裡的幾個女孩兒的性情,賈母心裡不可能不清楚,這三丫頭最是精明的性子,若是沒個來由想來也不至於蠢到在明知道黛玉是被放在賈母心尖尖上疼著的還不自量力的使壞心思的。說探春心裡因為黛玉得寵而不舒服或許不假,但是能讓探春將心裡的不舒服付諸於行動,總歸是得有個外因的。
若說賈府里誰對黛玉充滿惡意,賈母幾乎不用多思考就能想到王夫人身上,而王夫人正是探春的嫡母。
王夫人瞧不上黛玉,但這會兒其實也沒法子對黛玉做什麼,是以也只能暗中醞釀——若是說如李紈那時候那樣故技重施,且不說容易暴露她之前的手段,這會兒賈家裡也沒有合適的人選,萬一正好被寶玉撞上讓林丫頭順勢纏上寶玉了,可不得嘔死她。
至於探春那邊,完全就是她自己的私人行為,哪怕她也想借著這件事討好王夫人,卻並不能說這是王夫人設計攛掇的,甚至就連探春本來也只是和身邊的丫頭們抱怨兩句,並沒想到這話就這麼傳出去了。
只可惜賈母先入為主的就陰謀論了,正好最近瞧著王夫人不太順眼,再想想王夫人的動機和本事都是有的……
未出閣的姑娘的臉面畢竟金貴,哪怕賈母心裡對探春的評價降低了,也沒打算將這件事鬧出來使孫女壞了名聲,只好在心裡給探春記了一筆,順便想著日後無論如何不能讓王夫人把持了寶玉的婚事,免得王夫人再出什麼昏招。
若說一開始賈母了解這件事還只是出於對黛玉的疼愛,甚至因為這事情並不大的緣故都其實並沒怎麼放在心上的話,等過了一兩個月之後,這樣的態度無疑就得大大改變了。
因為黛玉的未婚夫家裡派人來拜訪了。
第132章 李紈鳳姐(三十)
第一百三十二章
關於黛玉婚事裡頭的事情,賈母一開始知道的其實不多。
因為女孩兒家講究矜持,並不好直接說自己的婚事,再加上黛玉的婚事也並不是這兩年就能辦得了的,索性也不去問她這些不合時宜的事情,只仔細詢問了她身邊的丫頭嬤嬤們。
畢竟是借住在親戚家不好搞出太大的排場,這會兒黛玉身邊服侍的丫頭其實並不多,甚至頭兩年的時候還因為年齡到了的關係換過一茬的使喚人,丫頭們雖然知道姑娘已經和老爺的故交家裡訂了婚事,對未來姑爺的事情知道的還是有限。倒是嬤嬤們知道的詳細一些,卻只是關於對方家裡的普遍情況,私密事情卻是別想了。
要說誰知道的多一些,還得是隨著賈璉一道上京的林家老管家,不過這位老人早就被林如海放了籍,雖然仍舊幫著黛玉管著林家的家業,畢竟不是奴籍里的人了,除非是老管家自己往賈家送林家的產業收成,否則賈母也不好隨時召喚人家。
更別說林如海過世之後,對方的態度究竟如何還未可知,這估計是老管家也未必能知道對方家裡心裡想的是什麼,賈母索性也不去折騰了。
畢竟林如海過世之後,哪怕黛玉的出身並不會改變,可身價卻是免不了是要跌的,哪怕林家仍舊有不少親朋故舊甚至林如海生前的同僚出於各種原因或許願意幫一幫這位世侄女,總比不得一個大權在握的親爹給力,對方對這門婚事的態度是否有改變猶未可知。
若是當初這家人訂婚的時候瞧上的是林如海的仕途亨通,那這會兒說不準真的能翻臉不認人的。偏當時在林家的時候賈璉閒逛的時候多一些,並沒關注到這戶人家,只是有印象林如海奠儀上仿佛有這家人出現,不過並不是這家的長輩,而是正好在江南做官的他家長子夫婦。
僅憑這點卻是真無法判斷出這家人的態度。林如海當初好歹在江南一代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的後事上縱然比生前冷清一些也畢竟不能冷清的過分,除非是真的完全抽不出身來,否則大多數人家都總能派一兩個人來上一柱香的,並不能說是殷勤。而他家長輩以及和林黛玉訂婚的哥兒沒來祭奠也不是什麼過錯,實在是那家人正在最南邊做官呢,讓正在江南的長子代為上香也不是說不過去,憑誰也挑不出理來。
林如海當初也知道自家畢竟後勁不足,就連自己也未必能給女兒依靠太久,是以在給女兒擇女婿的時候,到底還是更看重對方和自家的情分。這一家是林如海當初進學時候的師兄,比他還年長十幾歲,情分頗為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