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8] 這個家族在耶路撒冷仍然很重要。費薩爾·侯賽尼死後,阿拉法特任命哲學家薩里·努賽貝(瓦吉赫的表親)擔任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的代表,但是在他反對自殺式爆炸之後,阿拉法特將他解職。作為聖城大學的建立者,努賽貝依然是受雙方尊敬的耶路撒冷的知識精英。當前,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的代表是阿德南·侯賽尼,侯賽尼家族另一位成員拉菲克·侯賽尼博士是阿巴斯主席的顧問。至於哈立迪家族,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現代阿拉伯研究專業的愛德華·賽義德教授拉希德·哈立迪則出任了歐巴馬總統的顧問。
[9] 1992年,愛德華·賽義德死前最後一次造訪耶路撒冷,他將聖墓大教堂稱為“陌生的、破舊的、不吸引人的地方,滿是衣著寒酸,在衰朽、昏暗的地方亂轉的中年遊客,科普特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和其他基督教派的信徒照看著他們毫不吸引人的基督教會花園,有時他們之間也公開爭鬥”。最著名的公開爭鬥的象徵物是聖墓大教堂正面右手邊陽台上一個屬於亞美尼亞人的小梯子,導遊宣稱這個梯子永遠不得移動,除非另一個教會占有它。事實上,這個梯子通往亞美尼亞主教的陽台,在那裡有他的花園,他經常與朋友們喝咖啡。梯子放在那裡只是為了便於清理陽台。
附錄
馬卡比家族:國王與大祭司
160BC-37BC
統治者以粗字體表示:年份指統治時期
希律家族
37BC-AD100
統治者以粗體字表示;年份指統治時期。
這張族譜只列出希律家族的統治者。希律家族時常近親通婚,如果要列出完整的族譜將會十分困難。
先知穆罕默德及伊斯蘭哈里發與王朝
居統治地位的哈里發以粗體表示。
本家譜並不完整,主要是用來說明先知與伊斯蘭王朝的關係。
阿里與法蒂瑪的子孫被稱作“謝里夫派(阿什拉夫)”與“賽義德家族”
耶路撒冷十字軍諸王
1099-1291
居統治地位的國王與女王以粗體字表示;
因聯姻而領有頭銜但無實權的國王加底線表示哈希姆(謝里夫)王朝
1916-
統治者以粗體字表示;年份指統治時期
致謝
在本書的寫作工程中,我得到過許多學者的熱誠幫助,他們都是不同領域的專家。我非常感謝他們的幫助與建議,感謝他們對本書的閱讀和雅正。
在《聖經》考古部分,我首先要感謝以下諸位的校閱:羅尼·賴克(Ronny Reich)教授;耶路撒冷前首席考古學家丹·巴哈特(Dan Bahat)教授,他為我詳細指點了耶路撒冷的考察路線;拉斐爾·格林伯格(Raphael Greenberg)博士,他帶我到多處遺址訪察;還有羅斯瑪麗·埃謝爾(Rosemary Eshel)。感謝以下諸位的幫助和建議:大英博物館古代伊拉克和巫術醫學文獻部專家助理歐文·芬克爾(Irving Finkel);劍橋大學歷史和哲學系古代中東學講師埃莉諾·羅布森(Eleanor Robson)博士,她幫助校改了書中有關亞述—巴比倫—波斯的內容;尼古拉·施賴伯(Nicola Schreiber)博士幫助我依據陶器上的寓意來確定米吉多城的修建年代;以色列考古局考古發掘和調查部主任吉德翁·阿夫尼(Gideon Avni);埃利·舒克朗(Eli Shukron)博士經常參與大衛城的發掘工作;西蒙·吉布森(Shimon Gibson)博士;有關希律城堡的內容,則多賴勒妮·西旺(Renee Sivan)博士幫忙。特別感謝謝里夫聖地考古部主任優素福·納特謝(Yusuf al-Natsheh),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他始終提供幫助,且安排我去參觀謝里夫聖地那些不對外開放的尊貴的禁地,並讓卡迪爾·謝哈比(Khader al-Shihabi)與我同行。本書中關於希律—羅馬—拜占庭時代的內容,我要感謝牛津大學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教授和阿德里安·戈茲沃西(Adrian Goldsworthy)博士的精心指導。
關於伊斯蘭早期、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以及馬木魯克的內容,特別感謝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阿拉伯語教授休·甘迺迪(Hugh Kennedy)的建議、指點和細心改正,感謝納茲米·朱貝博士、優素福·納特謝(Yusuf al-Natsheh)博士和卡迪爾·謝哈比(Khader al-Shihabi)。有關瑪米拉墓地的內容,我要感謝陶菲克·德阿德爾(Taufik De’adel)。
十字軍東征部分,感謝劍橋大學教會史教授喬納森·賴利·史密斯(Jonathan Riley-Smith)、劍橋大學地中海史教授戴維·阿布拉菲亞(David Abulafia),他們都審校過本書。
關於從法蒂瑪王朝到奧斯曼人期間的猶太歷史,感謝阿布拉菲亞(Abulafia)教授,他向我提供了他的著作《偉大之海:地中海人類史》(A Human History of the Mediterranean)的原稿;感謝海法大學的明納·羅森(Minna Rozen);感謝馬丁·吉爾伯特(Martin Gilbert),他慨允我閱讀《以實瑪利的房裡》(In Ishmael’s House)的原稿。
有關奧斯曼時期和巴勒斯坦諸家族的內容,感謝阿德爾·曼納(Adel Manna)教授,他校閱了書中有關16、17和18世紀的內容。
有關19世紀—帝國主義—早期猶太復國主義時期的內容,感謝耶霍舒亞·本-阿里耶(Yehoshoa Ben-Arieh)、馬丁·吉爾伯特(Martin Gilbert)爵士、圖德·帕菲特(Tudor Parfitt)教授、卡羅琳·芬克爾(Caroline Finkel);阿比蓋爾·格林(Abigail Green)博士給我看了他的《摩西·蒙蒂菲奧里:猶太解放者、皇家英雄》(Moses Montefiore: Jewish Liberator, Imperial Hero)的書稿;貝希爾·巴拉卡特(Bashir Barakat)個人研究過耶路撒冷諸家族;柯爾斯滕·埃利斯(Kirsten Ellis)慨允我閱讀他未出版的《晨星》(Star of the Morning)的部分章節;克萊爾·穆拉迪安(Clare Mouradian)博士給我許多建議和資料;明納·羅森教授與我分享了她對迪斯累利的研究以及其他論文。有關俄國的問題,要感謝西蒙·狄克遜(Simon Dixon)教授和莫斯科的加利納·巴布科娃(Galina Babkova)。有關亞美尼亞人的內容,感謝喬治·欣特里安(George Hintlian)和伊戈爾·多爾夫曼-拉扎列夫(Igor Dorfmann-Lazarev)博士。
[9] 1992年,愛德華·賽義德死前最後一次造訪耶路撒冷,他將聖墓大教堂稱為“陌生的、破舊的、不吸引人的地方,滿是衣著寒酸,在衰朽、昏暗的地方亂轉的中年遊客,科普特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和其他基督教派的信徒照看著他們毫不吸引人的基督教會花園,有時他們之間也公開爭鬥”。最著名的公開爭鬥的象徵物是聖墓大教堂正面右手邊陽台上一個屬於亞美尼亞人的小梯子,導遊宣稱這個梯子永遠不得移動,除非另一個教會占有它。事實上,這個梯子通往亞美尼亞主教的陽台,在那裡有他的花園,他經常與朋友們喝咖啡。梯子放在那裡只是為了便於清理陽台。
附錄
馬卡比家族:國王與大祭司
160BC-37BC
統治者以粗字體表示:年份指統治時期
希律家族
37BC-AD100
統治者以粗體字表示;年份指統治時期。
這張族譜只列出希律家族的統治者。希律家族時常近親通婚,如果要列出完整的族譜將會十分困難。
先知穆罕默德及伊斯蘭哈里發與王朝
居統治地位的哈里發以粗體表示。
本家譜並不完整,主要是用來說明先知與伊斯蘭王朝的關係。
阿里與法蒂瑪的子孫被稱作“謝里夫派(阿什拉夫)”與“賽義德家族”
耶路撒冷十字軍諸王
1099-1291
居統治地位的國王與女王以粗體字表示;
因聯姻而領有頭銜但無實權的國王加底線表示哈希姆(謝里夫)王朝
1916-
統治者以粗體字表示;年份指統治時期
致謝
在本書的寫作工程中,我得到過許多學者的熱誠幫助,他們都是不同領域的專家。我非常感謝他們的幫助與建議,感謝他們對本書的閱讀和雅正。
在《聖經》考古部分,我首先要感謝以下諸位的校閱:羅尼·賴克(Ronny Reich)教授;耶路撒冷前首席考古學家丹·巴哈特(Dan Bahat)教授,他為我詳細指點了耶路撒冷的考察路線;拉斐爾·格林伯格(Raphael Greenberg)博士,他帶我到多處遺址訪察;還有羅斯瑪麗·埃謝爾(Rosemary Eshel)。感謝以下諸位的幫助和建議:大英博物館古代伊拉克和巫術醫學文獻部專家助理歐文·芬克爾(Irving Finkel);劍橋大學歷史和哲學系古代中東學講師埃莉諾·羅布森(Eleanor Robson)博士,她幫助校改了書中有關亞述—巴比倫—波斯的內容;尼古拉·施賴伯(Nicola Schreiber)博士幫助我依據陶器上的寓意來確定米吉多城的修建年代;以色列考古局考古發掘和調查部主任吉德翁·阿夫尼(Gideon Avni);埃利·舒克朗(Eli Shukron)博士經常參與大衛城的發掘工作;西蒙·吉布森(Shimon Gibson)博士;有關希律城堡的內容,則多賴勒妮·西旺(Renee Sivan)博士幫忙。特別感謝謝里夫聖地考古部主任優素福·納特謝(Yusuf al-Natsheh),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他始終提供幫助,且安排我去參觀謝里夫聖地那些不對外開放的尊貴的禁地,並讓卡迪爾·謝哈比(Khader al-Shihabi)與我同行。本書中關於希律—羅馬—拜占庭時代的內容,我要感謝牛津大學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教授和阿德里安·戈茲沃西(Adrian Goldsworthy)博士的精心指導。
關於伊斯蘭早期、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以及馬木魯克的內容,特別感謝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阿拉伯語教授休·甘迺迪(Hugh Kennedy)的建議、指點和細心改正,感謝納茲米·朱貝博士、優素福·納特謝(Yusuf al-Natsheh)博士和卡迪爾·謝哈比(Khader al-Shihabi)。有關瑪米拉墓地的內容,我要感謝陶菲克·德阿德爾(Taufik De’adel)。
十字軍東征部分,感謝劍橋大學教會史教授喬納森·賴利·史密斯(Jonathan Riley-Smith)、劍橋大學地中海史教授戴維·阿布拉菲亞(David Abulafia),他們都審校過本書。
關於從法蒂瑪王朝到奧斯曼人期間的猶太歷史,感謝阿布拉菲亞(Abulafia)教授,他向我提供了他的著作《偉大之海:地中海人類史》(A Human History of the Mediterranean)的原稿;感謝海法大學的明納·羅森(Minna Rozen);感謝馬丁·吉爾伯特(Martin Gilbert),他慨允我閱讀《以實瑪利的房裡》(In Ishmael’s House)的原稿。
有關奧斯曼時期和巴勒斯坦諸家族的內容,感謝阿德爾·曼納(Adel Manna)教授,他校閱了書中有關16、17和18世紀的內容。
有關19世紀—帝國主義—早期猶太復國主義時期的內容,感謝耶霍舒亞·本-阿里耶(Yehoshoa Ben-Arieh)、馬丁·吉爾伯特(Martin Gilbert)爵士、圖德·帕菲特(Tudor Parfitt)教授、卡羅琳·芬克爾(Caroline Finkel);阿比蓋爾·格林(Abigail Green)博士給我看了他的《摩西·蒙蒂菲奧里:猶太解放者、皇家英雄》(Moses Montefiore: Jewish Liberator, Imperial Hero)的書稿;貝希爾·巴拉卡特(Bashir Barakat)個人研究過耶路撒冷諸家族;柯爾斯滕·埃利斯(Kirsten Ellis)慨允我閱讀他未出版的《晨星》(Star of the Morning)的部分章節;克萊爾·穆拉迪安(Clare Mouradian)博士給我許多建議和資料;明納·羅森教授與我分享了她對迪斯累利的研究以及其他論文。有關俄國的問題,要感謝西蒙·狄克遜(Simon Dixon)教授和莫斯科的加利納·巴布科娃(Galina Babkova)。有關亞美尼亞人的內容,感謝喬治·欣特里安(George Hintlian)和伊戈爾·多爾夫曼-拉扎列夫(Igor Dorfmann-Lazarev)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