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如果說之前的例子還不夠深刻的話,武帝即位後的第三年,梁國公侯莫陳崇被逼自殺事件再次證明了武帝的明智。
侯莫陳崇是六柱國的最末一位,也是賀拔岳系統碩果僅存的元老級人物。宇文護誅殺趙貴後,為了安撫侯莫陳崇,對他恩賜有加,從宇文泰時期的大司空(冬官,六卿之末)不斷提升到大宗伯(春官,六卿第三位)和大司徒(地官,僅次於天官大冢宰),但侯莫陳崇不為所動。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侯莫陳崇陪同周武帝巡視原州,武帝突然半夜返回長安,人們都覺得奇怪。侯莫陳崇對手下親信說:“我以前聽算命的人說呀,晉國公(宇文護)恐怕熬不過今年。皇上的車駕連夜還京,肯定是晉國公死了。”
這段話說明了兩點:侯莫陳崇早對宇文護心懷不滿,曾經請算命先生預測宇文護的死期:另外,也說明了自古以來,這算命從來就是扯淡的騙人把戲。宇文護活得好好的,周武帝不過是因為有緊急事務,才提前趕回長安。
侯莫陳崇的私語太驚人,很快就傳開了。周武帝聽說後,立即在大殿上召集諸位公卿,斥責侯莫陳崇散布謠言,侯莫陳崇惶恐不已,叩頭謝罪。宇文護不依不饒,當夜便領兵衝進侯莫陳崇的府第,逼令他自殺。侯莫陳崇一代勇士,落得如此下場。
周武帝的表現,很值得回味。他當然不是甘受宇文護擺布,但他也明白,只在表面上做出無心權力的樣子,並不能完全放鬆宇文護的警惕(宇文護有了兩次前車之鑑,對皇帝的防備與警惕自不待言),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討好宇文護,反覆發出一個信號——“我不是威脅你的人。”
因此,侯莫陳崇事件後不久,周武帝又下詔表彰宇文護,同時規定:“從今以後的詔書與百官的文書,不得直呼晉國公的名諱。”
宇文護迎回久別多年的母親閻氏,武帝對這位伯母也是竭力奉承,贈送了大量的禮品不算,還以皇帝之尊,向閻氏行家人之禮,敬酒祝壽。周武帝還專門做些跟政治無關的閒情雅事,比如琴棋書畫,其中以下棋最是熱衷,這棋不是中國古代傳統上所說的圍棋,而是象棋。《周書》上說,周武帝大力倡導象棋,於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完成了一部專門介紹象棋下法的《象經》,在朝廷上下推廣,十分轟動。這是正史第一次提及象棋,有人據此推斷,周武帝很可能就是象棋的發明者。
我們今天的人或許會覺得,象棋博大精深,周武帝很可能是想借鑽研象棋來提高自己的智慧和權謀,但一千五百年前的宇文護絕不會這麼認為。在他看來,宇文邕不過是個沉迷遊戲、玩物喪志的公子哥罷了。武帝哪裡是公子哥,如兵法所說,他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當他要迷惑宇文護的時候,他做出的樣子是無心國事,處處尊崇宇文護,甚至有政治低能的跡象。可是,一旦他看準時機要出手的時候,就是迅雷不及掩耳!
與之相對應的,宇文護則在長達十六年的執政生涯中,由於能力的不足,大失誤接連不斷,把政治上的明顯優勢,逐漸喪盡。
宇文護對北齊作戰,兩戰皆敗,其後派齊國公宇文憲、名將韋孝寬等人與北齊爭奪宜陽,也被北齊三傑接連擊退,加上聯合後梁討伐陳國也以失敗告終。屢戰屢敗之下,宇文護的個人威望急劇下降,這是第一大失誤。
為了維護權威,他大量任用心腹,然而這些人倚仗著有宇文護撐腰,貪污腐化,危害民間,致使朝中怨恨他的官員越來越多,這是第二大失誤。
最要命的是,宇文護原先的同黨也失去了對他的信心,典型的就是衛國公宇文直。宇文直是周武帝的同母弟弟,此人惟利是圖,一直投靠位高權重的宇文護。沌口之戰,宇文直大敗於陳軍,損兵折將,令宇文護大為光火,將宇文直免職。宇文直心中不平,便產生了扳倒宇文護取而代之的念頭。
於是宇文直找到周武帝,說:“晉國公怕是不行了,我們把他做了吧。”
到了此時,始終在尋找機會的武帝終於露出了爪子和牙齒,暗中與心腹、宗室謀劃了剷除宇文護的方案。
天和七年(公元572年),周、齊兩家講和,宇文護從督戰地同州回到長安,周武帝在文安殿為堂兄洗塵接風,然後領著宇文護進內宮拜見皇太后。
一邊走,周武帝一邊對宇文護說:“太后現在年齡大了,尤其喜好喝酒,平日裡喜怒無常,頗失禮節。我曾斗膽勸了她很多次,她從沒聽過。堂兄今天去見她,方便的話,能否幫我再勸一勸呢?”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卷寫好的《酒誥》,道:“請以此文勸說太后。”(宇文泰推行周禮,為了改革當時崇尚浮華的文風,請蘇綽依照《尚書·大誥》的格式,創作了《大誥》,以作為北周公文的標準文體。事實上,這種脫離時代的官樣文章並沒有在他死後得到廣泛運用,只是偶爾出現在宮廷中的少數正式場合,比如周武帝撰寫的這篇《酒誥》)
宇文護一想,萬事孝為先嘛,就滿口答應,接過了《酒誥》。
兄弟兩人來到了太后居處,一番禮節完畢,周武帝侍立一邊,宇文護面對太后,打開文章,一本正經地讀了起來。
對嬸娘的一片赤誠之心使得宇文護忽視了身邊的一切,周武帝悄悄走到他的身後,舉起手中的玉珽(皇帝日常所持的手板),朝他的後腦勺猛地一擊,宇文護應聲仆倒在地。武帝立即叫上太監何泉,命他用刀砍殺宇文護。何泉心理素質不過關,顫顫悠悠砍了好幾刀都沒砍到要害之處。眼看著宇文護掙扎著要從地上爬起,事先躲在門後的宇文直急了,不等武帝招呼,一個箭步衝上前,一刀結果了宇文護的性命。
侯莫陳崇是六柱國的最末一位,也是賀拔岳系統碩果僅存的元老級人物。宇文護誅殺趙貴後,為了安撫侯莫陳崇,對他恩賜有加,從宇文泰時期的大司空(冬官,六卿之末)不斷提升到大宗伯(春官,六卿第三位)和大司徒(地官,僅次於天官大冢宰),但侯莫陳崇不為所動。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侯莫陳崇陪同周武帝巡視原州,武帝突然半夜返回長安,人們都覺得奇怪。侯莫陳崇對手下親信說:“我以前聽算命的人說呀,晉國公(宇文護)恐怕熬不過今年。皇上的車駕連夜還京,肯定是晉國公死了。”
這段話說明了兩點:侯莫陳崇早對宇文護心懷不滿,曾經請算命先生預測宇文護的死期:另外,也說明了自古以來,這算命從來就是扯淡的騙人把戲。宇文護活得好好的,周武帝不過是因為有緊急事務,才提前趕回長安。
侯莫陳崇的私語太驚人,很快就傳開了。周武帝聽說後,立即在大殿上召集諸位公卿,斥責侯莫陳崇散布謠言,侯莫陳崇惶恐不已,叩頭謝罪。宇文護不依不饒,當夜便領兵衝進侯莫陳崇的府第,逼令他自殺。侯莫陳崇一代勇士,落得如此下場。
周武帝的表現,很值得回味。他當然不是甘受宇文護擺布,但他也明白,只在表面上做出無心權力的樣子,並不能完全放鬆宇文護的警惕(宇文護有了兩次前車之鑑,對皇帝的防備與警惕自不待言),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討好宇文護,反覆發出一個信號——“我不是威脅你的人。”
因此,侯莫陳崇事件後不久,周武帝又下詔表彰宇文護,同時規定:“從今以後的詔書與百官的文書,不得直呼晉國公的名諱。”
宇文護迎回久別多年的母親閻氏,武帝對這位伯母也是竭力奉承,贈送了大量的禮品不算,還以皇帝之尊,向閻氏行家人之禮,敬酒祝壽。周武帝還專門做些跟政治無關的閒情雅事,比如琴棋書畫,其中以下棋最是熱衷,這棋不是中國古代傳統上所說的圍棋,而是象棋。《周書》上說,周武帝大力倡導象棋,於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完成了一部專門介紹象棋下法的《象經》,在朝廷上下推廣,十分轟動。這是正史第一次提及象棋,有人據此推斷,周武帝很可能就是象棋的發明者。
我們今天的人或許會覺得,象棋博大精深,周武帝很可能是想借鑽研象棋來提高自己的智慧和權謀,但一千五百年前的宇文護絕不會這麼認為。在他看來,宇文邕不過是個沉迷遊戲、玩物喪志的公子哥罷了。武帝哪裡是公子哥,如兵法所說,他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當他要迷惑宇文護的時候,他做出的樣子是無心國事,處處尊崇宇文護,甚至有政治低能的跡象。可是,一旦他看準時機要出手的時候,就是迅雷不及掩耳!
與之相對應的,宇文護則在長達十六年的執政生涯中,由於能力的不足,大失誤接連不斷,把政治上的明顯優勢,逐漸喪盡。
宇文護對北齊作戰,兩戰皆敗,其後派齊國公宇文憲、名將韋孝寬等人與北齊爭奪宜陽,也被北齊三傑接連擊退,加上聯合後梁討伐陳國也以失敗告終。屢戰屢敗之下,宇文護的個人威望急劇下降,這是第一大失誤。
為了維護權威,他大量任用心腹,然而這些人倚仗著有宇文護撐腰,貪污腐化,危害民間,致使朝中怨恨他的官員越來越多,這是第二大失誤。
最要命的是,宇文護原先的同黨也失去了對他的信心,典型的就是衛國公宇文直。宇文直是周武帝的同母弟弟,此人惟利是圖,一直投靠位高權重的宇文護。沌口之戰,宇文直大敗於陳軍,損兵折將,令宇文護大為光火,將宇文直免職。宇文直心中不平,便產生了扳倒宇文護取而代之的念頭。
於是宇文直找到周武帝,說:“晉國公怕是不行了,我們把他做了吧。”
到了此時,始終在尋找機會的武帝終於露出了爪子和牙齒,暗中與心腹、宗室謀劃了剷除宇文護的方案。
天和七年(公元572年),周、齊兩家講和,宇文護從督戰地同州回到長安,周武帝在文安殿為堂兄洗塵接風,然後領著宇文護進內宮拜見皇太后。
一邊走,周武帝一邊對宇文護說:“太后現在年齡大了,尤其喜好喝酒,平日裡喜怒無常,頗失禮節。我曾斗膽勸了她很多次,她從沒聽過。堂兄今天去見她,方便的話,能否幫我再勸一勸呢?”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卷寫好的《酒誥》,道:“請以此文勸說太后。”(宇文泰推行周禮,為了改革當時崇尚浮華的文風,請蘇綽依照《尚書·大誥》的格式,創作了《大誥》,以作為北周公文的標準文體。事實上,這種脫離時代的官樣文章並沒有在他死後得到廣泛運用,只是偶爾出現在宮廷中的少數正式場合,比如周武帝撰寫的這篇《酒誥》)
宇文護一想,萬事孝為先嘛,就滿口答應,接過了《酒誥》。
兄弟兩人來到了太后居處,一番禮節完畢,周武帝侍立一邊,宇文護面對太后,打開文章,一本正經地讀了起來。
對嬸娘的一片赤誠之心使得宇文護忽視了身邊的一切,周武帝悄悄走到他的身後,舉起手中的玉珽(皇帝日常所持的手板),朝他的後腦勺猛地一擊,宇文護應聲仆倒在地。武帝立即叫上太監何泉,命他用刀砍殺宇文護。何泉心理素質不過關,顫顫悠悠砍了好幾刀都沒砍到要害之處。眼看著宇文護掙扎著要從地上爬起,事先躲在門後的宇文直急了,不等武帝招呼,一個箭步衝上前,一刀結果了宇文護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