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魏雖然損兵折將,但畢竟人多勢眾,又占主場之利。從早殺到晚,西魏各軍人困馬乏,陷入劣勢,首尾不能相應。大家都不知道文帝和宇文泰的下落,無力集結再戰。獨孤信等人各自退兵,燒營西走。王思政、蔡祐等將領身陷敵陣,下馬步戰,殺傷敵兵無數。王思政受傷昏厥,藏身死屍堆中才被士卒救下。天色漸暗,東魏終於撤退。

  西魏各部退到弘農,才稍稍緩上一口氣。宇文泰欣賞王思政不怕死的作風,把他留下鎮守弘農,其餘人馬隨同入關。高歡主力這時剛剛到達黃河渡口孟津,便派部將追擊宇文泰,沒追上。高歡親率大軍攻取金墉城,下令將城池全部毀棄,不再多留兵卒把守。半年之後,西魏軍乘虛又奪回了洛陽,卻無異於占領一座空城。此時洛陽的得失,更多只是政治上的象徵意義罷了。

  這場驚心動魄、一波三折的大戰,史稱河橋邙山之戰,又稱河陰之戰。西魏軍先勝後敗,退回關中,宇文泰意識到一舉消滅高歡並不現實,最終的勝利,需靠關中經濟與軍事力量的長期積累。

  二四、沒有硝煙的戰場

  河橋邙山戰役的失敗,令關中民心惶惶不安。宇文泰此次出擊,幾乎是傾巢而出,帶走了所有的精銳,留守兵卒非常少。前兩次戰役俘虜的東魏士兵散落民間,乘機謀反。將軍李虎等人率先抵達長安,為防意外,一群大臣護衛太子元欽出城暫避於渭水以北。長安子城與咸陽兩地被叛軍占據,長安城內外,發生了混戰。

  宇文泰聽從散騎常侍陸通“總大軍以臨之”的建議,休整完疲憊的軍隊,才從容西進平叛。叛軍本是烏合之眾,不足為患,跟宇文泰的正規軍一交手就吃了敗仗。宇文泰很快奪回兩座城池,斬殺了叛軍首領,並收捕處治了懷有貳心的大臣。

  平息了內亂的宇文泰轉而建設內政,“修煉內功”,東面的高歡也同樣停止對西魏用兵,兩家維持了幾年表面和平。在此期間,東、西魏轉戰於一個貌似沒有硝煙的戰場——與柔然的外交。

  六鎮之亂,柔然可汗阿那瑰名義上向北魏稱臣,出兵協助鎮壓,藉機發展壯大自身的力量。孝莊帝時代,柔然各部重新繁盛,阿那瑰自稱“敕連頭兵伐可汗”(鮮卑語“把攬神聖”的意思),雄霸漠北。中原分裂的局面,在客觀上助長了柔然的復興,阿那瑰向西擊敗了敕勒人建立的高車國,又不斷出兵騷擾東、西魏的北邊。他去過洛陽,仰慕於中原文化,甚至收留與重用東魏派來的漢人使臣淳于覃,參考漢制設立官員。如果說這一時期中華大地上是東、西魏、南梁三足鼎立的話,那麼在大漠地區就是柔然、東、西魏三國分庭抗禮。

  隨著六鎮防禦體系的全面崩潰,昔日魏國面對柔然的軍事優勢蕩然無存。國力強時則用兵、國力弱時則和親,一貫是古代政權對待北方遊牧民族的基本戰略方針。東西魏都對柔然採取懷柔政策,競相與阿那瑰結為婚姻之好。

  阿那瑰要左右通吃,他率領大軍入侵西魏,向西魏示威。宇文泰對付東魏的進攻已顯捉襟見肘,確實吃不消阿那瑰的屢屢侵擾,便同意和親,將一名皇族宗室的女兒封為化政公主,嫁給阿那瑰的弟弟塔寒。

  柔然人沒有就此滿足,阿那瑰繼而提出新的要求:請西魏文帝迎娶他的女兒,並封為皇后。

  阿那瑰很囂張,需知即便在匈奴人全盛的年代,漢朝也只是將公主遠嫁給匈奴單于,而沒有過漢朝皇帝迎娶匈奴公主的先例。何況,西魏文帝已經封了一位皇后——出自吐谷渾部族的乙弗氏。

  乙弗皇后的祖先世居青海,北涼滅亡,她的高祖乙弗莫瑰率部歸附了北魏。乙弗家自莫瑰以下,連續三代與北魏皇室關係密切,長子都被招為駙馬,女兒則多嫁作王妃。文帝與乙弗氏相處多年,兩人感情篤深,阿那瑰的要求讓他左右為難。

  身為國君,沒有情感自由可言,家事即國事,而西魏沒有拒絕的本錢。文帝選擇屈服,大統四年(公元538年),他詔令乙弗氏退居別宮,出家為尼,改納柔然公主郁久閭氏為皇后,又派使者贈送柔然大筆的金錢與絲帛。

  阿那瑰得了西魏人的好處,就和東魏為敵。他扣押並殺害了東魏派來的使臣元整,然後領兵大肆搶掠幽州范陽、肆州秀容等地,東魏的北方邊境不安寧了。

  東魏有實力打退柔然的小規模進攻,但也不可能像北魏鼎盛時期那樣發動幾路大軍主動出擊,揍得柔然人找不著北。高歡的謀略,自然不在宇文泰和西魏文帝之下。他派遣親信張徽纂,作為新的使臣前往柔然,一面向阿那瑰申明,東魏政權才是魏國的正統,不可助紂為虐;一面利用柔然與西魏之間潛在的矛盾,大做文章。

  西魏文帝雖則廢了乙弗氏,兩人依然舊情未了,藕斷絲連,這引發了柔然公主郁久閭皇后的嫉恨。阿那瑰聽說寶貝女兒受了欺負,豈肯善罷甘休,張徽纂乘機在阿那瑰耳邊聒噪,說文帝與宇文泰作惡多端,弒殺孝武帝,用皇室疏族的女子冒充假公主和親,現在又要加害郁久閭皇后。阿那瑰勃然大怒,於東魏興和二年(西魏大統六年,公元540年)春天,率領大軍渡過黃河,攻打西魏,前鋒逼近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

  西魏國內一片譁然,人們紛紛傳言,柔然此舉是為皇后興師問罪。文帝嘆道:“豈有因為一個女子而興兵百萬的?哎,世人因此而議,朕有何顏面去見將帥們!”這無奈頗有幾分與馬嵬坡前的唐玄宗相似,只不過毫無實權的文帝的話語權更為微弱。他下令將乙弗氏賜死,以換取阿那瑰的退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