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當別人靠騙和搶出來混的時候,劉秀讓人耳目一新,扁倒了很多對手,還深受老百姓擁戴。

  集中兵權,獨掌刀柄——刀只有放在自己手裡才安心 跟其他措施比起來,劉秀的這招就更加直接,更加露骨了。

  他是馬上君主,天下主要是從馬上得來的,對軍隊重要性的體會極其深刻:對一哥來說,這是一把雙刃劍,可以用來威震群雄,安定天下,但把握不好也會刺傷自己。當然,要是別人,甚至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劍,那就更危險了!

  把別人的劍給廢了,只保留自己手中的這把,好好地把玩,才是最安全的選項。

  所以,劉秀登基稱了一哥才幾年,天下剛剛初步坐穩,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動手了:撤除地方軍隊和軍權,保留和加強中央軍隊建設,指揮調度權統歸帝國一哥,也就是他自己。

  史稱劉秀的這個行為為“罷郡國兵”。

  劉秀是打著承繼西漢、復興漢室的旗號征服天下的,加之時間倉促,他建立的新的帝國基本上沿襲了西漢的政權架構,包括軍事體制。

  簡單地說,這個時期的軍事制度有三個特點,即中央集權,分級管理,容易忽悠。

  所謂“中央集權”,就是全國軍隊的最高指揮權歸屬中央,皇帝是軍隊的最高統帥,是全國軍隊的法人代表和執行長。

  當然,皇帝太忙,手下還設有最高軍事長官協助工作,秦稱國尉,漢稱太尉、大司馬,其實是皇帝的軍事幕僚。

  軍隊為利器,無論軍隊多麼強大,或者多麼懦弱,只有皇帝才有調動它的權力。舉凡調動五十人以上的官兵,都必須皇帝親自下令,並且要有嚴格而明確的書面字據和璽、符、節等作為憑證。

  對於軍隊的重大活動,皇帝也介入得很多,很具體。不少重要的戰役他都要親自參加,親臨前線。

  大概除了軍事,沒有哪項工作皇帝參與這麼多:重要幹部親自任免,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要活動親自參加。

  有意思的是,能不能對軍事工作參與這麼多,還是帝國穩定與否,皇帝是否成其為皇帝的一個條件和標誌!

  所謂“分級管理”,情況就複雜了。

  帝國的武裝力量主要分為中央部隊和地方部隊,管理上也就分為中央(朝廷)、郡國、縣這三個層級。

  秦時的中央部隊是圍繞著首都——重點是皇帝的安全——來建設和布防的,大體分為皇帝警衛部隊和首都衛戍部隊。其中,前者又分為由郎中令率領的全部由軍官組成的貼身侍衛,和由衛尉率領的保衛皇宮內外的親軍。後者,則由中尉統帥,駐紮在京城以及周邊的戰略要點,負責京城的安全以及重要目標的守衛,同時擔負國家戰略機動部隊的任務,看哪些該扁的目標隨時去扁。

  西漢和東漢早期的中央部隊主體是皇帝的禁衛軍。

  西漢時中央部隊有兩支,一支屯駐在京城長安南邊,司令部設在未央宮,俗稱“南軍”,擔任宮廷內外的警衛和皇帝的扈從;另一支駐紮在長安城北,負責長安以及周邊地區的防務。這兩支中央部隊互不隸屬,但在執行任務時互相配合,人數很多,素質較高,裝備精良,來源可靠,又占據京城等戰略要地,在穩定形勢中發揮著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劉秀定都洛陽後,在中央部隊建設上一開始沿襲西漢的南北軍舊制,不久就作了重大的改革。

  這樣,這個時期的中央部隊無論怎麼稱呼,都是人數不斷擴大,職能不斷細分,大家既互相配合,也互相牽制,共同聽命於帝國一哥。

  而這個時期的地方部隊,則更加複雜和微妙了。

  地方部隊分布在郡、諸侯國、縣,其指揮者在郡是太守、都尉,在諸侯國是國相、中尉,在縣是縣令長、縣尉。

  這些地方部隊的主要職責是維護地方治安,同時堅持日常訓練,為中央部隊提供兵源,在朝廷大規模用兵時聽從統一調遣。

  不過,上述地方大員甚至諸侯王都不能隨意動用部隊,要想用兵必須得到皇帝的許可,以書面授權和符節印信為憑。

  在一些邊境地區,地方首長的軍事指揮權稍微大一些。

  問題的複雜在於,上面說的是正常狀態,國家處在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的時期,整個國家機器在有序運轉,一旦出現不正常的情況,部隊的管理和使用就變得極其複雜,極其微妙,也極其麻煩。

  換句話說,軍隊就像一把利刃,平時裝在刀鞘里或者正常使用,無論用來砍人還是切菜都是沒有問題的,而它一旦被不正常使用,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就像上面說的,乍看是中央集權,權歸一哥,其實相關的制度極其刻板,刻板到落實起來用兵必需而且只要一個虎符即可;乍看是分級管理,職責明確,其實利刃分別掌握在朝廷和各地封疆大吏手裡,利刃多了,想不傷人也是不容易的。

  在這樣的軍事制度下,誰想玩點貓膩,耍點手段,是比較簡單的,亦即“容易忽悠”。

  比如,西漢高祖劉邦的夫人、著名的呂雉死後,她的娘家人為了維護和擴大自身利益,積極籌劃發動政變,忠於劉漢的太尉周勃想站出來收拾他們。

  但是,老周雖然貴為帝國軍事首長,能力很強,威信很高,沒有皇帝的授權也並不能調動一兵一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