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奴才愚鈍,萬歲明示。”
“朕此戰不只要將南越納入版圖,還要同時將東越收入囊中。附近抽調兵力,為的是誘東越余善上鉤。”
“那又為何不讓韓說儘快出兵?”
“你懂什麼,這是朕看的第四步棋。”武帝頗有耐心地反問,“那趙興歸附後該如何對待?”
“一國之王,最低也要封侯啊。”
“朕倒不在乎糜費些金銀,趙興從一國之王到寄人籬下,必定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久而久之,就要萌生反意。”
“像這樣的人不能留下,乾脆……”楊得意做了個殺人的手勢。
“那樣做,朕豈不在青史上留下罵名。”
楊得意有些糊塗了:“那該怎麼辦?”
“所以朕不急於派援兵,讓趙興死在呂嘉之手,朕再為他報仇雪恨。”武帝笑著說,“這豈不更好?”
楊得意這才算明白了:“萬歲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非凡人所能及。”
“咳,”武帝嘆口氣,臉色也凝重起來,“只是苦了聶一將軍,這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
“為了國家,也只能委屈他了。”楊得意為武帝開脫。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實難兩全哪。”武帝也為減輕自己心靈的重負,“如果聶將軍為國捐軀,朕一定厚待他的後人。”
“如果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南越、東越兩屬國併入大漢,就是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楊得意頗為慷慨激昂。
武帝思忖片刻:“吩咐下去,朕要巡視河東。”
“遵旨。”楊得意立刻去做相應準備。
大司農張成手下有六萬人馬,布防在與東越國接壤的八百里國境線上。近來,東越國不斷向邊界增兵,使得張成相當緊張。夜間已不敢脫衣就寢,真箇是枕戈待旦了。
太陽剛剛落山,張成在護衛兵將的簇擁下,沿著界河巡查。陣陣晚風吹來,他感到些許涼意。對岸,東越的營帳里炊煙裊裊,酒香肉香隔著數十丈寬的界河飄過來。東越兵士們旁若無人地高聲嬉戲,根本未將漢軍放在眼裡。張成有幾分氣惱:“真應該過河去殺殺他們的威風。”
一名部將飛馬來到近前:“張大人,韓將軍到。”
張成回馬注目觀看,只見煙塵中一隊人馬疾馳而至。為首的就是大將韓說,他拱手施禮:“韓將軍失迎。”
“張大人接旨。”
張成滾鞍下馬跪倒在地:“臣張成跪聽。”
韓說當眾宣示:“旨到之時,著即將五萬人馬交由韓說指揮,不得有誤。”
張成怔了片刻,還是不得不說:“臣領旨謝恩。”
韓說將聖旨交與張成:“張大人,就請交割人馬吧。”
“韓將軍,”張成為難地說,“對岸東越集結了十萬大軍,近日蠢蠢欲動,隨時可能發起進攻。我這兒只有六萬人馬,原本眾寡懸殊,再調走五萬人馬,不等於向東越敞開了大門。”
“張大人的處境,韓某深為同情。但聖命難違,誰敢抗旨不遵?”韓說善言相勸,“還是分兵吧。”
張成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剩下一萬人馬,東越大軍殺過河來,我可就無能為力了。”
漢國分兵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東越都城,余善聞報,禁不住仰天大笑不止,弄得部下文臣武將都不知所以。
二將軍胡能問道:“大王何故如此發笑?”
“本王盼望已久的機會終於來了,焉能不喜。”
“請大王明示。”
“對岸的漢軍僅有一萬人馬了,我十萬大軍過去還不是風捲殘雲一般。”
“怎麼,大王要對漢國發動進攻?”
“正是。”
“依臣下看來,這萬萬使不得。”
“為何?”
“漢軍邊境兵力雖然大大減少,但內地人馬眾至百萬,可以隨時調遣增援。我東越小國,在強漢身邊得以生存已屬難得。一旦主動入侵,漢國有了口實,就會藉機討伐。挑釁一開,我國將不復存在。”
“照你這麼說,只要我們不主動進攻,就可平安無事了?”
“臣這樣認為。”
“你是大錯特錯了。”余善自有他的見解,“正所謂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漢國亡我之心不死,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主動進攻或許是條生路。”
“無論如何,臣下以為,我們萬不能挑起事端。”
“好了,你不要再說了。而今余良不在,你身為二將軍,就該和本王保持一致,回去做好準備,明日越過界河,向漢國全面發起攻擊。”
胡能猶豫一下,還是應答:“遵命。”
第五部分 黑松崗殺手第68節 漢國有使者
返回府邸的路上,胡能心情抑鬱,他明白,進攻就是引火燒身。明天向漢國發起攻擊之時,就是東越國滅亡之日。走進大門,管家近前神秘兮兮地稟報:“將軍,有貴客來訪。”
“哪裡的客人,看你如此緊張。”
“從河西而來。”
“朕此戰不只要將南越納入版圖,還要同時將東越收入囊中。附近抽調兵力,為的是誘東越余善上鉤。”
“那又為何不讓韓說儘快出兵?”
“你懂什麼,這是朕看的第四步棋。”武帝頗有耐心地反問,“那趙興歸附後該如何對待?”
“一國之王,最低也要封侯啊。”
“朕倒不在乎糜費些金銀,趙興從一國之王到寄人籬下,必定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久而久之,就要萌生反意。”
“像這樣的人不能留下,乾脆……”楊得意做了個殺人的手勢。
“那樣做,朕豈不在青史上留下罵名。”
楊得意有些糊塗了:“那該怎麼辦?”
“所以朕不急於派援兵,讓趙興死在呂嘉之手,朕再為他報仇雪恨。”武帝笑著說,“這豈不更好?”
楊得意這才算明白了:“萬歲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非凡人所能及。”
“咳,”武帝嘆口氣,臉色也凝重起來,“只是苦了聶一將軍,這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
“為了國家,也只能委屈他了。”楊得意為武帝開脫。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實難兩全哪。”武帝也為減輕自己心靈的重負,“如果聶將軍為國捐軀,朕一定厚待他的後人。”
“如果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南越、東越兩屬國併入大漢,就是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楊得意頗為慷慨激昂。
武帝思忖片刻:“吩咐下去,朕要巡視河東。”
“遵旨。”楊得意立刻去做相應準備。
大司農張成手下有六萬人馬,布防在與東越國接壤的八百里國境線上。近來,東越國不斷向邊界增兵,使得張成相當緊張。夜間已不敢脫衣就寢,真箇是枕戈待旦了。
太陽剛剛落山,張成在護衛兵將的簇擁下,沿著界河巡查。陣陣晚風吹來,他感到些許涼意。對岸,東越的營帳里炊煙裊裊,酒香肉香隔著數十丈寬的界河飄過來。東越兵士們旁若無人地高聲嬉戲,根本未將漢軍放在眼裡。張成有幾分氣惱:“真應該過河去殺殺他們的威風。”
一名部將飛馬來到近前:“張大人,韓將軍到。”
張成回馬注目觀看,只見煙塵中一隊人馬疾馳而至。為首的就是大將韓說,他拱手施禮:“韓將軍失迎。”
“張大人接旨。”
張成滾鞍下馬跪倒在地:“臣張成跪聽。”
韓說當眾宣示:“旨到之時,著即將五萬人馬交由韓說指揮,不得有誤。”
張成怔了片刻,還是不得不說:“臣領旨謝恩。”
韓說將聖旨交與張成:“張大人,就請交割人馬吧。”
“韓將軍,”張成為難地說,“對岸東越集結了十萬大軍,近日蠢蠢欲動,隨時可能發起進攻。我這兒只有六萬人馬,原本眾寡懸殊,再調走五萬人馬,不等於向東越敞開了大門。”
“張大人的處境,韓某深為同情。但聖命難違,誰敢抗旨不遵?”韓說善言相勸,“還是分兵吧。”
張成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剩下一萬人馬,東越大軍殺過河來,我可就無能為力了。”
漢國分兵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東越都城,余善聞報,禁不住仰天大笑不止,弄得部下文臣武將都不知所以。
二將軍胡能問道:“大王何故如此發笑?”
“本王盼望已久的機會終於來了,焉能不喜。”
“請大王明示。”
“對岸的漢軍僅有一萬人馬了,我十萬大軍過去還不是風捲殘雲一般。”
“怎麼,大王要對漢國發動進攻?”
“正是。”
“依臣下看來,這萬萬使不得。”
“為何?”
“漢軍邊境兵力雖然大大減少,但內地人馬眾至百萬,可以隨時調遣增援。我東越小國,在強漢身邊得以生存已屬難得。一旦主動入侵,漢國有了口實,就會藉機討伐。挑釁一開,我國將不復存在。”
“照你這麼說,只要我們不主動進攻,就可平安無事了?”
“臣這樣認為。”
“你是大錯特錯了。”余善自有他的見解,“正所謂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漢國亡我之心不死,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主動進攻或許是條生路。”
“無論如何,臣下以為,我們萬不能挑起事端。”
“好了,你不要再說了。而今余良不在,你身為二將軍,就該和本王保持一致,回去做好準備,明日越過界河,向漢國全面發起攻擊。”
胡能猶豫一下,還是應答:“遵命。”
第五部分 黑松崗殺手第68節 漢國有使者
返回府邸的路上,胡能心情抑鬱,他明白,進攻就是引火燒身。明天向漢國發起攻擊之時,就是東越國滅亡之日。走進大門,管家近前神秘兮兮地稟報:“將軍,有貴客來訪。”
“哪裡的客人,看你如此緊張。”
“從河西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