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潘振承停頓了許久,有一句話含在嘴裡不便道出,他最為擔心的是有度支應不了官府的勒索,拿自己洋行的銀子去貼。潘振承輕輕地搖搖頭,淒婉道:“總商是苦差事,是挨罵的差事,是兩頭都不討好的差事。老夫交給世文的,就是這樣的倒霉差事。”

  潘振承話語哽咽,蠟黃的梭子眼慢慢地濕潤。蔡世文亦淚水盈眶,說:“啟官讓晚生署理總商,是對晚生的器重和關照。凡事有弊有利,做總商的好處晚生心中有數,做好了,名利雙收。”

  潘振承的目光緩緩在眾同仁臉上移動,說:“世文總攬承保,他承保的洋船多了,或獲利稍多一些,你們不要妒嫉。”

  壽宴吃到下午申時方收場。有度代父親送走同仁,回到父親身邊。

  潘振承問有度如何看未來的新總商。有度不假思索道:“我覺得世文有些軟弱。”

  “爹也有這個看法。俗話說無欲則剛,世文內心很想做總商,他父親老源官走後,世文立即替代老源官的角色,和我形影不離。也許是我那時做行首磕磕碰碰的事情比現在少,財大氣粗,名聲顯赫,別說十三行的晚輩,就是許多朝廷命官也羨慕啟官。世文總想成為未來的啟官,為保我過身後順利坐上總商之位,他事事不敢得罪官府。”

  潘有度道:“孩兒覺得國瑩好像比世文要合適些,世文的書生氣太重,國瑩比他圓滑。”

  “國瑩是個純粹的商人,名和利,他更看重的是利。那年李巡撫招商,他對做紅頂子行商都猶豫不決,就不會貪戀總商的名聲。”

  乾隆六十年,英王喬治三世給大清皇帝的回信及禮品運抵廣州。總督朱圭、粵海關監督舒璽奏報朝廷,乾隆帝欽准十三行總商蔡世文護送“貢品”及“敬表”至京。蔡世文作為欽命護貢使受到皇上接見,榮譽到達頂峰。然而,嘉慶元年,十三行商欠再次爆發,蔡世文無力解決商欠而飲恨自殺。此乃後話,恕不贅述。

  時近黃昏,時月攙扶著潘振承上潘能敬堂前堂。子孫輩早就在祠堂里恭候。潘振承坐在寬大的紅木雕花椅上,先由有為、有度、有原、有江、有科給父親拜壽;爾後,孫輩、曾孫輩給祖父、曾祖父拜壽;再後是媳婦、孫媳婦給公公拜壽。

  子孫滿堂,潘振承的梭子眼跳動著欣喜慈愛的淚光。他想起他這一輩子,榮譽錢財仿佛都成了過眼煙雲,最令他安慰的就是延續他生命的後代。潘振承設想,倘然彩珠和馨葉在世,也會這般認為。

  “你們按輩分,都去拜你們的大媽媽、二媽媽,大奶奶、二奶奶的靈位吧。”

  壽宴擺了十六桌,最後連廚子也上了桌。大家按輩分、名分敬過壽星的酒。上首這桌坐著潘振承和時月,另還有四副碗筷,分別是潘振承髮妻黃淑敬,平妻區彩珠,妾馨葉,入嗣長子潘有仁。潘振承祭過酒,把在座的兒子一一叫到身邊說話。

  “有為,在廣州的潘家兄弟中,你是老大,本來將來該由你來當家。你是個百事不問的隱士,爹就不叫你勞神了。有字輩兄弟中,爹最放心的就是你,與世無爭,也不與兄弟爭。你安心吟詩繪畫,爹不指望你名聞天下,安安穩穩過日子,就是神仙也不可比的福氣。”

  有為退下後,四子有度走到父親身旁聆訓。

  “有度,兄弟間,我跟你接觸最多,交談也最多。我跟你說過多次,我不希望同文行做十三行的首行。有句陳年老話,出頭的椽子先爛。你做個四平八穩的行商就行了。以後即使有機會做總商,你也要想方設法辭掉。道理爹跟你說過多遍,今日爹就不囉嗦了。”

  接下是五子有原聆訓,有原十九歲考上秀才,以後參加了三次鄉試,均名落孫山。

  潘振承道:“有原有意博取功名是好事,這也是你生母對你的最大願望。但功名與才學有時是兩碼事,就拿做生意來說,蔡世文是秀才出身,伍國瑩只念過幾年蒙學,論生意經蔡世文就比不過伍國瑩。今年是丁未秋闈,你考最後一次,考不上拉倒。聽有為說,你的詩詞寫得不錯,就跟你大哥一道吟詩填詞。功名之事,我都有安排,只要你們不要太當一回事就成。”

  最後,時月牽著有江,有江再牽著有科走到老爹跟前。

  潘振承問有江:“江兒,長大了想幹什麼?”

  有江亮著黑黲黲的眼睛說道:“阿媽說阿爸說過,除了不做商人,做什麼都可以,最好是憑自己的本事考上秀才、舉人、進士。”

  潘振承和藹地刮有江一下鼻子:“以後多聽阿媽的話,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阿媽說,阿爸是最有出息的人,白手起家,置下一份大家業,做上十三行總商,皇上還賜阿爸三品頂戴。”

  潘振承笑道:“那是過去。現在阿爸不做商人了,做個閒人。唔,你會不會背宋代神童汪洙的詩?”

  “會背,阿媽叫我背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嗯,還有,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

  潘振承開心地捋著雪白的鬍鬚大笑,“好,好,就得這般想。”

  潘振承從時月手中接過有科抱懷裡,跟時月說道:“有科尚小,老爸就不訓示了。有你教有江、有科,我一百個放心。”潘振承沉默良久,嘆道,“我並非強求他們博取功名做官,進學館謀一個教職,這是世上最好的職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