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士毅躬著身子啞口無言,皇上高高在上,日理萬機,生意經不亞於商人。孫士毅本想恭維皇上幾句,乾隆淡淡道:“你跪安吧。”拿起奏摺不再看孫士毅。

  孫士毅出皇宮後鑽進一家茶鋪,一邊喝茶,一邊尋思行商虧損的原因。照皇上講行商只盈不虧,廣東的地方官十有八九也這麼認為。但潘振承另有說法,他列舉了行商虧損的六大原因,其中一條是賣茶葉必須接受外商的洋布呢絨,你賣不出去,做茶葉生意不僅贏不到錢,還會虧老本。孫士毅慶幸自己當時沒回憶起潘振承的話,皇上永遠聖明,錯的總是臣子。

  孫士毅走旱路回廣東。在路上回想覲見皇上的情形,越想越反悔,自責憫商有負皇恩。潘振承等行商的家園不亞於兩淮鹽商,榨他們十幾萬銀子還不是小菜一碟,憑何要顧著他們?做洋行生意跟做官鹽生意一樣,倒霉的傾家蕩產,幸運的富可敵國。像十三行的商盈戶,賣茶葉發了大財,就該感恩圖報。

  回到廣州,直接入主總督衙門。家人早把富勒渾的幕僚班子和僕役逐出,孫士毅衝過涼,上總督大人值房,穆騰額笑容滿面前來祝賀孫撫台榮升制憲大人,身後的隨從提著菜盒。

  擺上酒菜,三巡酒後,孫士毅唉聲嘆氣談他覲聖的情景。穆騰額腦子轉得飛快,說:“孫制憲,你看這麼著成不成,行商不是一直抱怨海關支付備貢銀時有拖欠嗎?備貢銀就叫行商報效,存在關庫,海關僅僅是代管,支配權仍在行商手中。”

  孫士毅覺得有理,此乃一石二鳥的好主意,行商報效,上對皇上有個滿意的交代,下對行商,等於為他們徹底破解了辦貢缺銀的困境。孫士毅叫長隨拿來筆墨,欣然寫道:“洋行商人潘文岩等稟稱,奴才開設洋行,與番舶夷人貿易,仰沐皇仁,俾得獲利養贍身家,感戴聖恩。”

  孫士毅接著將欽准復立公行的好處,重墨濃彩渲染一番,“欽命公行,欽點總商,洋行商人身貴,西夷貢商莫不敬畏,紛增貢船至我中土向化輸誠。無皇恩雨露,無萬國朝貢盛世,亦無洋行商人獲利。”孫士毅邊寫邊問穆騰額,將乾隆四十五年聖上欽准復立公行後,西夷貢船增加的具體數目寫上,最後替深得皇恩惠眷的行商稟請:“潘文岩等每年情願備銀五萬五千兩,解貯關庫,為預備傳辦品物之用。為數有限,於商力無損毫末,謹吁懇據情代為陳奏。如蒙皇上允准,奴才感戴天恩,生生世世。”

  穆騰額看了奏稿,驚道:“你寫行商自願乞求報效皇恩,總督的督促未寫一字?”

  孫士毅坦蕩道:“行商出了錢,這份榮光還是留給行商。本督不牟私利,自然不會貪名沾他人之光。”

  乾隆收到孫士毅的奏摺,硃批:“行商沐恩獲利,早當報效。五萬五千兩備貢銀,交關庫解內務府。”

  孫士毅見到硃批奏摺傻了眼,這等於叫行商替海關上繳備貢銀,最後得利的是內務府。看皇上的口氣,沒有一絲欣喜之情,行商早就應當報效,報效五萬五千兩似乎還不夠。這確實是個難題,孫士毅避開潘振承,上十三行向蔡世文宣旨。他沒有解釋奏摺的大體內容,直接宣讀硃批。蔡世文仿佛給一扁擔打懵了,坐在椅上生悶氣,臉色比秋茄子還難看。

  潘有度趕回家稟報父親。

  突然冒出一筆備貢銀,也得有個由頭。頤享天年的潘振承不能坐視不管,找孫士毅問個明白。

  前年捉拿蔡伯多祿,孫士毅深感澳門防務之薄弱,必須為駐軍增添火炮。孫士毅同師爺在值房商量讓十三行年捐防務軍費的數目,潘振承黑著一張老臉闖進來。

  “孫總督,老夫是三品通議大夫、欽命十三行總商,請把報效五萬五千兩備貢銀的硃批奏摺給老夫看。”

  孫士毅不得不拿出備案入檔的硃批奏摺錄副,潘振承看後,梭子眼瞪得滾圓,仿佛要冒煙,質問道:“老夫何時叫你據情代為陳奏?”

  孫士毅無言以答。

  潘振承繼續質問:“五萬五千兩巨銀,你居然說為數有限,於商力無損毫末?我看你不把行商的血放干不會罷休?”

  孫士毅賠著笑臉請潘翁坐,潘振承不依不饒要孫士毅答覆。陳師爺道:“潘啟官,你不把老朽東翁放眼裡,孫制憲宰相胸襟不會計較。皇上的旨意你不能拂逆吧?皇上說你們沐恩獲利,早當報效。”

  潘振承氣咻咻道:“老夫等一干賤奴沐浴皇恩,是當竭誠報效。可是老夫還沒死,孫制憲事前連口風都不透露一點,就以老夫的名義代陳奏請報效?”

  孫士毅突然拍打桌子,叫道:“潘振承,是你親口跟本督說,你對公行事務不管也不想。你可以撒手不管,本督從做巡撫起就管著十三行,不可不管。蔡世文署理沒名份,本督只能以你的名義。今日,你又出爾反爾,管起硃批奏摺來了!”

  潘振承正欲以牙還牙,猛記起商不與官爭的古訓,拼命壓住火氣。商不與官爭,更不可拂逆聖意,孫士毅除代稟方式不當,他督促轄下行商報效是他的職守。潘振承臉色蒼白,一言不發走出值房。

  時月見潘振承顫巍巍從衙門裡走出,急忙迎上前,扶著潘振承:“承哥,你沒跟孫制憲發火吧?”

  潘振承悽愴地笑笑:“火是發了。發過後,氣也消得差不多了。我們上海邊飲茶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