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不要擴大廣東清剿邪教的戰果,孫士毅舉棋不定。倘若敷衍了事,廣東外洋貿易可保,但巡撫及署理總督的位置難保;反之,保住了官位,必須賠掉廣東日趨繁榮的外洋貿易,孫士毅還會成為廣東的千古罪人,受到口岸商人和後任督撫的唾罵。

  經反覆斟酌,孫士毅決定仿效潘文岩自繳議罪銀。他先召來布政使陳用敷、按察使姚棻,說通了兩名屬官,然後上認罪折,自咎廣東督撫、司道官員及意籍教士途經府縣官員嚴重失察,甘願罰一年俸銀及半年養廉銀。以罰贖罪,是和珅的一大發明,乾隆嘗到甜頭樂此不疲,硃批:“知罪可訓,著督臣收齊銀兩交戶部。”此時,協辦大學士和珅出任吏部尚書,仍兼戶部事。這筆巨銀自然交給和珅,部分用於乾隆帝用度,部分中飽和珅的私囊。

  廣東地方官無一受到行政處罰。湖南湖北不得不效仿廣東,從湖南湘粵交界的宜章縣,一直到湖北襄陽前一站的南津縣,沿途地方官及省城官員統統自罰銀兩。乾隆及和珅財源廣進,共收到七十萬兩銀子。

  乾隆五十年三月,哆羅教案審結,查明天主教西洋教士及中國教民,與國內民眾謀反毫無關聯。但是,西洋邪教傳播範圍之廣,潛入內地的傳教士之多,藏匿時間之久,信教刁民之眾,令乾隆帝夜不能寐。尤其是梅神甫、安多呢等西洋教士,藏匿山西、山東達一二十年之久。乾隆諭稱:“此案本應按律定擬,將該犯等即置重辟,第念伊等究系夷人,免其一死,已屬法外之仁,未便仍照向例發回該國懲治。因令刑部將各該犯牢固監禁,以示懲儆。”

  十八名西洋傳教士全部囚禁在京師大獄。乾隆著廣東巡撫孫士毅,將審判結果下達給在廣州貿易的西洋商人,“詳悉曉諭,使他們咸知感懼,益加小心,恪守內地法度。”

  對於華籍教士教民,懲罰則要嚴厲得多。華籍教士抄家入官,流伊犁給厄魯特(蒙族)為奴;延請接引義大利傳教士的教民,流伊犁給厄魯特為奴。信教民人也都酌情受罰,最嚴厲的流伊犁與厄魯特為奴。

  羅馬教廷在中國的傳教事業遭受重大挫折。在京效力的西洋教士積極營救,乞求中國皇帝高抬貴手,寬恕他們。恩威並舉是大清夷務一貫的方略,十月八日,乾隆下恩赦令釋放囚禁的西洋教士。只有十二名夷犯沐浴到天朝皇帝的恩典,另六人死於京師大獄,其中包括五十三歲的羅馬當家哆羅。

  孝敬貢銀

  乾隆四十一年倪宏文商欠案,對行商橫徵暴斂的粵海關未代賠一兩銀子,而廣東地方官一個不漏自掏腰包替倪宏文代賠所欠外商的銀債。自此,地方官與粵海關交惡,在李湖任廣東巡撫期間,地方與海關的關係惡化到極點。

  皇上在錢財上一味關照粵海關;哆羅教案,皇上僅在密折中斥責穆騰額,仍未要海關官員掏銀子贖罪。孫士毅審時度勢,決定同海關重修於好。穆騰額也不願跟地方鬧僵,連州土民饑荒,海關不等孫士毅開口,便捐出兩萬賑災銀。

  潘文岩代辦備貢,是前總督舒常一手促成。當時潘振承就叫苦連天,公行貼了兩萬四千兩銀子,還沒討到內務府大爺的一句好話。

  公行的用度,有八成由同文行上繳;公行賠墊,幾乎成了潘振承個人賠墊。孫士毅也收到內務府總管大臣伊齡阿的諮文,責備廣東撫院督辦備貢不力。說和中堂親自替皇上驗貢,皇上對廣東的洋貢很不滿意。

  孫士毅雖然處事方式時有不當,但絕對是個大清官,對貪贓枉法深惡痛絕。他收到伊齡阿的諮文,氣不打一處出:“什麼皇上不滿意,說到底就是沒有另備一份厚禮孝敬這幫大爺。”孫士毅對潘振承賠墊辦貢反受責深表同情,然而,這幫大爺又不便得罪,他們動輒拿皇上來壓人,你非得按他們的旨意辦不可。

  哆羅教案,罰錢最多的是潘振承,一人就罰了十二萬銀兩,倘若再賠墊操辦備貢,啟官非趴下不可。十三行全靠啟官撐著,他若倒下,整個公行就得完蛋。潘振承罰銀十二萬,成為孫士毅為潘振承解脫的理由。因為事情牽扯到粵海關,孫士毅登門拜訪穆騰額。

  對操辦常貢備貢,粵海關向來抱著喜憂參半的態度。喜的是辦貢可以邀寵悅聖,還可以藉機為自己辦厚禮孝敬決定他們升遷的大老爺們;憂的是壓力太大,沒辦好邀寵不成就會失寵。行商怨聲載道,海關總不能老叫他們賠墊,所謂減稅彌補最後往往成了一句空話。行商破產或虧損,不僅僅是行商個人的損失,直接影響到海關徵稅。

  穆騰額同意免去行商代辦備貢,理由就是潘文岩因教案受罰十二萬銀兩,瀕臨破產。而公行的行用,潘文岩向來要出七至八成。如今潘文岩幾近捉襟見肘,恐無餘銀墊付代辦貢品。

  孫士毅和穆騰額聯名上折,稟陳潘文岩的困難。乾隆收到摺子甚感疑惑,行商代辦貢品,墊支超出部分,不是由粵海關在稅款中扣除嗎?墊付馬上就可以得到彌補,還有何困難?

  乾隆把李質穎叫來,李質穎先後出任廣東巡撫和粵海關監督,如今在內務府做飼養御馬的上駟院卿,鬱郁不得志。皇上申明要聽真話,李質穎斗膽捅破內幕。按照定製,粵海關每年備貢銀五萬五千兩,其中二萬五千兩按年解京,交內務府造辦處,粵海關自留三萬兩,以備辦貢品之用。如三萬兩不足辦貢品,則另從雜稅中補支。“行商實際上是享受不到雜稅補支的。這一項雜稅減免了,巧立名目增加一項新稅種。海關也不是有意盤剝行商,戶部和內務府都向粵海關伸手要銀子,粵海關只能打行商的主意,弄得他們名義上得到補支,實際上仍是賠墊。”

章節目錄